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支教暑期社會實踐

欄目: 社會實踐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7.33K

8月6日中午,伴隨著火車的汽笛聲,我校赴甘南社會實踐團載著社會愛心人士捐贈的物資踏上了去甘南的征程。甘南號稱“香巴拉”是藏語中“天堂”的意思。它位於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的過渡地段,有著西部獨特的草原遊牧風光。甘南無疑是美的,讓我們這群來自東部的少年心嚮往之。而美景覆蓋之下,它的另一面卻是貧窮與落後,基礎教育更是存在各種問題,懷著複雜的心情,我們一步步走近。

支教暑期社會實踐

三天以來,我們乘坐了火車、汽車、卡車和三輪車四種交通工具,還徒步走了5公里,8月9日,終於到了實踐地卡加希望國小,簡單的鐵大門,院子裡面兩個已經破舊的不成樣子的籃球架矗立在那裡,特別顯眼,彷彿在向我們傾訴著孩子們運動環境的簡陋。正面四間教室,整修的還算整潔,聽校長說,教室和老師的宿舍已經破舊的不成樣子了,每逢下雨就會漏水,今年政府進行了整修,所以看起來還不錯。整個校園遍地是建築垃圾,我們的隊員整整用了一天的時間才把整個校園打掃乾淨,把所有的桌椅全部擦了一遍,準備迎接學生們的到來。團隊在老師的單身宿舍住下了,我們住了兩間房子,每間房子大約15平左右,男生9人住一間,女生10人住一間,空間變得十分擁擠。宿舍裡有一臺煤爐子,這是我們做飯必須的能源,支教生活就這樣拉開了序幕。

甘加鄉卡加國小、西科國小和甘加鄉中心國小是我們這次支教的物件,三個學校的校長簡單的向我們介紹了他們學校的師資情況,漢語教學是我們此次支教的重點。我們的隊員兵分三路分別在卡加、西科和甘加鄉國小支教,課程的安排比較緊湊,漢語、地理、科學實驗、美術、音樂和體育,每天六節課,課程充實豐富。由於孩子們日常用藏語交流,為了能夠讓孩子們說出一口標準的漢語,隊員們使用了各種教學方法幫助他們發音,同學們學習很刻苦,每天早晨,天剛矇矇亮同學們便來到學校,自覺站在國旗下晨讀,他們學習的熱情讓隊員們感動的同時也信心倍增。由於語言差異,支教隊員對部分學生進行了單獨輔導,有時候為了讀準一個音標要花費半個小時,聽到學生們讀準了音標,能夠正常溝通了,支教隊員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有的學生晚上到學校來加班學習,有的學生放學後留下來單獨讓老師輔導,還有的學生乾脆不回家吃飯,和隊員們一塊吃夾生的米飯...... 在支教生活中,這些場景給我們每一個隊員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我們難忘的回憶。

支教的日子是清苦的,隊員們每天晚上都把第二天的工作做好分工,有教學組、後勤保障組、安全保障組。部分隊員在上課的同時,後勤保障組的同學更是忙得不亦樂乎,一日三餐要準備,用牛糞怎麼生爐子、米怎麼下鍋、菜怎麼切、怎麼炒,19個人能吃多少飯,這些都成了保障組要考慮的大問題。有時候早上生爐子就得生一個小時,平時在家裡過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在學校裡也是一直吃著學校食堂師傅們做的飯菜,現在這些問題都擺在我們面前,需要我們自己解決。經過兩天的適應性訓練,生爐子已經不是問題,菜也能炒熟,因為煮飯的設施有限,米飯就沒有蒸熟過,隊員們每天只能吃著夾生的米飯和吃起來沒有太多食慾的飯菜,但是想想是自己親手做的,大家感覺美滋滋的。由於我們支教的地方海拔3400米,氣溫比較低,早上能看到遠處山上白茫茫的雪,太陽出來,雪就化了,溫度在幾度到十幾度之間,隊員們20天都沒有洗過澡,就是洗頭洗腳也要幾天一次,因為熱水不夠用,大家只能輪流進行。其實,艱苦的環境一起走過,那種體會和經歷對每一位隊員來說都是一筆精神財富。

我們這次實踐的另一個使命就是尋找一些雖然家庭極度困難但有著堅定夢想的學生,幫助他們實現自己的夢想,為此隊員為每一位同學準備了夢想卡,同學們認真思索後寫下自己的夢想。通過家訪,我們瞭解到六年級的旦正草同學是個家庭極度困難的孩子,兩歲時父親離家出走,和母親寄宿在小姨家,家裡有一個哥哥和一個弟弟,哥哥已經在蘭州讀大學,三個孩子的生活壓力已經讓母親支撐不起,甘正草說為了供弟弟上學,以後她可能就要輟學了。而當我們問起她的夢想時,她小聲說:“我的願望就是考上大學,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聽了她的心聲,每位隊員都為她簡單而樸實的願望而感嘆,同時,我們利用微博、微信等媒體平臺積極為旦正草聯絡資助單位或個人對其進行長期的資助,在大家的努力下,截至目前,已經有愛心人士決定每年贊助5000元幫這位美麗的女孩圓她的大學夢。

支教前期,我們團隊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我們在全省範圍內募捐了衣服、玩具、教具和文體用品等支援物資27箱,這些物資都是全省各地的愛心人士的一份真情。隊員們出發前把這些愛心物資精心打好包進行了託運,27箱物資,載著滿滿愛心與真情,在藏族同胞中間傳遞。當同學們領到盼望已久的學習用品時,所有的人的臉上都露出了愉悅的表情,同學們還為我們敬獻了哈達,表演了藏族舞蹈。在當地政府和學校的接收儀式上,校長深情地說:“你們帶著全社會的愛心,自己揹著鋪蓋和乾糧,跨過3000公里,幾經輾轉才來到這裡,為我們的孩子送來了他們需要的衣服、文具和教具,為當地的教育增加了一些五彩的顏色,為兩個民族搭建了友誼的橋樑;每一位學生是感動的,每一位家長是感激的,我們作為老師向你們這種精神致敬。而對於我們而言,此刻,我們同樣承載了滿滿的感動。

在這裡我們感受到了生活在大山裡的孩子對外界有一種強烈的渴望:山的那邊是什麼?隔著一望無際的草原,他們看不到外面的世界,通過地圖,隊員們讓同學們認識了他們家鄉以外的地方,讓他們看到了家鄉在地圖上是個很小的地方,外面的世界很大很精彩;孩子們走出大山的渴望深深地印在了我們隊員的心裡。而我們相信,我們今天跨過3000多公里走進這裡,也是在以實際行動告訴同學們,明天,你們走出去不只是夢想,只要付出努力,草原上的格桑花同樣可以在外面更廣闊的天地綻放的更加絢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