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暑假社會實踐報告革命老區

欄目: 社會實踐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2.35W

【範文一】

暑假社會實踐報告革命老區

今天是“感受小長征”第一天,我們組織大家先步行走到烈士陵園,感受小長征,感受革命,並參觀二七紀念塔、二七紀念堂、鄭州的烈士陵園、中原英烈紀念館和碧沙崗公園並且與各界群眾溝通開始瞭解抗日戰爭。

來到二七紀念塔下,看著周圍的繁華更讓我們想到革命先烈是用血和淚為我們闖出現在的幸福生活。我們瞭解到,二七紀念塔,位於鄭州市二七廣場,建於1971年,是我國建築獨特的仿古聯體雙塔,它是為紀念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而修建的紀念性建築物。由於遭到封建軍閥的阻撓和破壞,鐵路工人們在2月4日舉行全線總罷工。2月7日軍閥吳佩孚、肖耀南在帝國主義的指使下,對鄭州、江岸、長辛店的罷工工人進行了殘酷鎮壓。全線工人同仇敵愾,不怕犧牲,同反動派進行了英勇頑強的鬥爭。在這場鬥爭中,共產黨員、工人領袖林祥謙、施洋以及高斌等40多人被殺,300多人負傷,激起了全國工人大罷工的革命怒潮。這就是有名的“二七”大罷工。

就在我們從二七紀念塔前往二七紀念堂途中,發現了一塊紀念碑――《鄭州日軍大轟炸死難同胞紀念碑》

來到二七紀念堂,面對著大門口的石浮雕,革命時代的氣息撲面而來。門口石階上的碑敘述著它的歷史,二七紀念堂是1923年京漢鐵路總工會成立大會普樂園會場舊址,是為紀念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所建的革命歷史建築物。1952年鄭州二七紀念堂的落成是鄭州現代史上的一件大事,是新中國成立六十年來鄭州城市發展的一個重要象徵。

一路步行到鄭州烈士陵園走到雙腿打顫,真真切切感受到長征革命年代其中一小部分的辛勞與困苦。一路走進烈士陵園,它的樹像火焰,它的靜像老兵。不管遠近總可以看到前方的碑高昂著頭,就像在宣示著勝利。

鄭州烈士陵園適建於1955年,陵園內安葬著134名烈士,以及300多名解放軍戰士骨灰、遺物。鄭州烈士陵園擔負著河南省著名烈士和鄭州地區烈士的褒揚工作。園內分佈著烈士墓區、骨灰堂、烈士事蹟紀念館。這是我們所瞭解到的一部分。

烈士陵園的對面就是新建的“中原英烈紀念館”,我們有幸進入到紀念館內參觀,館內是以圓環形分佈著展廳,抗戰年代的大大小小事蹟都以模型的方式儲存著、還原著。有的展廳展示著當年戰士們的草鞋,自制槍械,看的我們不禁鼻酸。我們的幸福就是這樣被先輩們一點一滴奉獻出來的。

今天的最後一站是碧沙崗公園,碧沙崗公園是鄭州市市區三大著名公園之一,聽起來只是一個“公園”,也許大部分的人都不清楚它存在的真正意義。馮玉祥為紀念北伐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陣亡將士,先後撥款20萬元,責成交通司令許驤雲建造北伐陣亡將士墓地。在當時鄭州以西4公里處,有一個黃土崗,系梅山由西南向東北延伸的端,當地人叫它白沙崗。直至後來一系列坎坷後,它成了陵園,馮玉祥取“碧血丹心,血殷黃沙”之意,將陵園命名為“碧沙崗”。

第一天的行程結束了,一步一步走下來,親自了解,親自感受,那麼多的先輩用生命築就了今天,試問:如何不珍惜!

“凝聚青春”暑期實踐團隊

XX年7月13日

【範文二】

為了更好的瞭解中國革命的紅色歷史,切身體會紅軍當年的艱難處境,7月17日,天外“井岡情·中國夢”實踐團與同期參與實踐的其他團隊一同在帶班教師的帶領下,開展了“紅軍的一天”戶外教育實踐活動。

天外“井岡情中國夢”實踐團所有成員身著紅軍服,歷經一小時的車程,來到井岡山革命遺址、毛澤東同志故居——茅坪村八角樓。在這裡,實踐團成員參觀了“井岡山第一個女紅軍——賀子珍展”,帶班老師從全新的角度為各位成員講述紅軍精神和相關歷史。之後實踐團一行人來到黃洋界,著名的黃洋界保衛戰就發生在這裡,當時紅軍以不足一個營的兵力,打退了敵人四個團的進攻,保衛了井岡山,毛澤東為此寫下了《西江月·井岡山》這首詞,以誌慶賀。

汽車在蜿蜒盤旋的山路上行駛了近半小時停在了壩上村的村口。村莊依山而建,居住著百餘戶村民,實踐團學員走進農家,尋找紅軍故事,體驗紅軍生活。老紅軍袁文才是當年追隨毛澤東征戰沙場的英勇戰士,他94歲的女兒和70多歲的外孫就住在壩上村。學員們在老人的講述中真切體會到紅軍不怕流血犧牲的英雄氣概和共產黨人艱苦奮鬥,敢於勝利的精神力量。中午實踐團成員們親自體驗,自做紅軍餐,紅米飯、南瓜湯,各班炊事員大顯身手,在大家團結協作下一桌美味豐盛的紅軍餐製作而成。

“一根扁擔兩頭彎,毛委員用它把米擔。來回走了百餘里,從寧岡挑上井岡山。”一頭連著聞名遐爾的黃洋界,一頭連著寧岡小村,蜿蜒盤旋的羊腸小道穿梭於崇山密林之間。實踐團成員重走挑糧小道,在彎彎曲曲的鄉間小路拾級而上,曲徑通幽的挑糧小道坎坷泥濘,野草叢生,時而碎石橫衝時而藤蘿羈絆。行進了僅僅幾百米的路程學員們就氣喘吁吁,汗水溼襟,腳步也越發沉重。在回程途中,實踐團成員還體驗了挑著擔子行走,雖然擔子中的稻米只放了表面一層,可是在這蜿蜒的山路上行走仍舊十分困難。可想當年身背籮筐,腳踩草鞋,衣著單薄的紅軍戰士負重幾十斤行走在崎嶇的山脊上是多麼艱難,挑糧小道讓學員們磨礪了自身意志,感受到紅軍不畏艱難困苦的革命精神。

通過此次活動,天外“井岡情·中國夢”實踐團走進井岡山山村、走進革命聖地,接受了紅色文化的薰陶和陶冶。豐富的戶外實踐教育活動,給同學們帶來的不僅是歷史知識上的充實,更是一次心靈上的震撼和洗禮,對艱苦奮鬥、實幹興邦的井岡山精神有了更深的認識。文化傳承,學史尋夢,讓當代大學生進一步堅定實現中國夢的理想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