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如何把黃果樹鑄就成我民族旅遊的絕對品牌(考察報告)大綱

欄目: 考察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1.9W

如何把黃果樹鑄就成我民族旅遊的絕對品牌(考察報告)

如何把黃果樹鑄就成我民族旅遊的絕對品牌(考察報告)大綱

朋友們好!我今天所作的報告題目叫《如何把黃果樹鑄就成我民族旅遊的絕對品牌》,宣告一點:報告中的文字所包含的個人感情,全部傾於我民族旅遊事業發展的熱心,目的是要讓更多的人來關注、關心和珍愛我國最珍貴的自然文化遺產之一的黃果樹風景名勝區。

歡迎大家提出寶貴意見,歡迎大家就黃果樹景區的建設和發展問題提出更好的看法、方法和解決辦法。

同時,也希望能引起有關領導的足夠重視。

眾所周知的黃果樹瀑布,不僅是我民族的驕傲,也同時是祖國的一張名片。在生態平衡、歷史文化、自然特色、民族風情以及經濟發展等等方面,還有哪些細節需要完善?作為國家級重點保護物件的黃果樹景區,應該給後人留下個什麼樣子?下面就與“民族、民族文化與傳統文化、人文歷史與生態平衡、經濟基礎與旅遊建設相統一”等有關的問題闡述一下我的觀點。

一、黃果樹印象

當前的黃果樹無疑是“白水一河聲自橫”。為什麼這樣說呢?首先,黃果樹匱乏或者說缺少人文的歷史背景。這當然和開發的時間有關。但是有一點我們必須承認,那就是:在發掘和豐富自然遺產文化方面我們還做得不足,或者說當初是急切地把她宣傳出去,而沒有認真地、更科學地給她梳妝打扮一番的。黃果樹的確是神奇的,也很世界,這是必然的。不可否認,前期宣傳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但是作為旅遊開發的必要性來講,她更需要不斷地注入天人合一的人文文化,提高景區的欣賞含金量和昇華其獨特的文化及思想境界。

其次是民族的風味不夠獨特或者說不夠濃郁。作為旅遊發展問題的重要傾向,黃果樹還應該有一個這樣的定位,就是:世界的自然景觀,民族的風情鉅獻。兩者如能相容得好,就能高速地發展起地區民族旅遊事業來的。在我們所熟知的大瀑布旁邊,民族的東西顯然是看不見的,這對於經濟發展沒有好處,也不符合客人觀光旅遊的心裡需求。無論由表還是及裡,民族最深厚的東西客人看不見,就連我們自己也看不見。

其三,實實在在的景觀何以給人蒼白無力的感覺?這其中還有一個隱藏著的因素,就是這個叫“產品”的東西。從旅遊角度來講,說黃果樹是一個產品應該沒有人會反對吧?那麼,既然是產品,就必須要有符合市場需求的要素。質量、包裝、宣傳等等條件缺一不可。而我們現在所見到的黃果樹旅遊品牌,很大程度上帶有政府大力扶持的宣傳色彩,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產品。尚不滿足產品本身的特點。

其四,如何把提高旅遊區人民的生活水平與黃果樹地區的旅遊創收有機地、協調地統一起來,是當前最艱難的問題。當然,這首先是民族、特別是少數民族思維的歷史侷限性問題,但同時也是我們的管理者想得還不夠多,或者說做得還不夠高明。我想,既然我們已經把這個品牌宣傳出去了,世界人民都知道了,連教科書上也收錄了,就不必再花重金做宣傳了。如果大量的重複地做宣傳,不僅造成資金浪費,而且在某種意義上來講還會有損這一珍奇景觀的自然特徵。當然不是說不做,但應該少做,至少要講究策略。而我們應該做的,則是要盡一切可能和辦法,把旅遊區的人民生活問題與旅遊開發統一起來,要達到多方受益的目標才算成功。

二、建設中的黃果樹名勝區設想和及其矛盾性問題

已經啟動的把大瀑布旁邊的小鎮遷移到陡坡塘瀑布邊上去的工程,實質上是想更加完美地重塑大瀑布的標誌性和自然性及原生態性品位和形象。當然,這是很具有戰略思想的高度和地位的。但稍一不慎,就必然落入歷史上改造景區失敗的怪圈。因為這至少存在一下問題:

首先是建築的極不協調性破壞來訪客人的參觀動機。我調查了一下,陡坡塘瀑布邊上正在建設的專案有現代化停車場、旅遊公司辦公大樓、稅務辦公大樓等等。我不是說這些專案一定不適合建在景區,而是決策者應該充分地考慮到怎樣把它和景區協調起來。我們可以想像一下,在一個純自然純民族的景區突然出現一個現代化的小城會給客人一個什麼樣的感受。我還特別考察了旅遊公司的辦公大樓,可以說是非常現代化的,就其外觀來看,不比貴陽的浙江商城差多少,區別僅僅就在於房頂的樣式而已。從效果圖上來看,極不和諧的牆磚裝飾給人以奢華的感覺,線條是超級現代的,結構也是。我在想一個問題:能不能不要這樣隆重的外表?能不能仿一下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石板房?再宣告一下:我不是說不建設,但是起碼應該充分地考慮一下環境因素和歷史要素,在設計上再下點功夫。

其次,雖然集中消費的想法很好,但隨之而來的矛盾性問題同樣突出和尖銳。大家都知道,黃果樹景區的景點是很分散的,也就是說景點之間距離不小。因此,想集零為整怕是適得其反。我們能不能這樣做,就是:以整為主,以零輔之或附之?這個問題不作深層次討論,相信管理者有可行性方案來實施的。

再次是血本巨大必然引來爭議。黃果樹瀑布這個品牌到現在為止,已經不是單純意義上的貴州特有的民族品牌,前面說了,她已經成為了國家的名片。就因為她的特殊性質和含義包含了比茅臺酒還要豐富和細膩的民族情感,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想整改黃果樹風景區,必須同時照顧到全省乃至全國人民的民族感情問題和世界人民的審美傾向和需求。或許我們這樣做比較合適:運用很策略的方式既做宣傳又把這樣的資訊公佈於眾,集更多人的思想精華來做這件事情,也許要好些的。第一是充分採納各方意見;第二是把這樣的事情社會化,免去了日後不必要的爭議。這是從地區行政策略上來考慮的。

三、成就黃果樹絕對品牌的幾個重點

首先是深挖民族特色的東西。包括地方小吃、蠟染、手工藝品和旅遊食品、紀念品等等。這些東西是能夠帶動經濟發展的要素,也是旅遊事業中應該加以開發的元素,它牽涉到如何結合貴州旅遊事業實際的基礎性問題。那麼,還應該做點什麼呢?我看見那些餐館張著大嘴巴等在那裡,也看見那些賓館瞪著大眼睛蹲在那裡,心裡不覺為當地民眾喊可惜!與其把高價位的菜譜擺在那裡,不如研發一些特色小吃什麼的,來滿足客人想吃地方特色食品的渴望。可是沒有人這樣做,都守著四季不變的農家飯,在等!很多人傻乎乎地等在店鋪門口,臉上掛著憨厚老實的笑,心裡卻盤算著逮哪條“魚”來下酒。真的很夠痛心的,可惜了大好的市場機會啊!難道是真的沒有嗎?有,一定有!貴州的民間小吃數不勝數,小米渣啊、蕎麵湯啊、酸湯火鍋啊、大雜燴啊……多得數不完。為什麼不去開發呢?

再說,完全可以引進具貴州特色的名小吃。比如王記牛肉粉,比如程腸旺面等等。引進的方法也是多樣的,可以獨資,可以合資、也可以加盟嘛,為什麼不去嘗試一下?政府也應該牽一個線嘛。況且來黃果樹的人未必一定會去花溪,去吃牛肉粉,能在黃果樹就近解決了滿足胃口的問題,這不是很好的事情嗎?也就上面的例子來講,王記牛肉粉不開到黃果樹,照樣會開到凱里、開到鎮遠、開到馬嶺河甚至開到成都昆明去的!所以。這並不存在爭奪地區旅遊資源的問題。那麼,還有什麼好顧慮的呢?

我們的民族工藝品非得要登大雅之堂才叫藝術品嗎?才會有價位嗎?在瀑布邊上,在天星橋在神龍洞在大小瀑布邊上找個適合的地方弄上個十家八家的行不行?刺繡、蠟染、手編制物無一不可都是可以上的啊!在這一點上,我們的管理層是有責任的,而且責任不小。怎樣做更合適,我想這不用我們多言了吧?比如編個大簸箕是實用,但賣不了好價錢,那麼我們編小一點,融進些特色的東西有紀念意義的東西,讓客人得到紀念品而我們得到錢,不是很好的嗎?可目前的情況就這樣,問題多的是。

其次,還原自然並從自然中獲取經濟利益。瀑布邊上,我看見的是很多的耕地,就要爬到山頂上去了!這不是一個好現象,甚至可以說,對於生態平衡危機來講,是一個極其危險的訊號。退耕還林勢在必行,可能連白水河上游的耕地都得退耕,何況就在瀑布周圍呢?那麼,就這樣退耕了也是不行的,還要考慮到景區民眾的生活和發展問題,必須安置好旅遊區的居民。這就要求我們找一個更好的辦法來加以解決。在種植物件的選擇上要更科學和客觀。其要求至少有兩個:一是必須保持生態平衡,不至於讓我們的後代所看見的瀑布是一滴眼淚;二是要滿足現在的民眾生活及發展需要。我在瀑布旁邊和很多景點周圍看見了人工種植的柏樹,是些還很幼小的樹苗。我們知道,柏樹的生長週期很長生命力很旺盛,壽命也很長,但是,除了這個還能種點什麼呢?種點李、梨、桃、杏、蘋果什麼的行不行?至少,作為穿插著種的方式可行不可行?的確,柏樹能四季常青,但是自然人文的景觀一定要四季常綠嗎?就算是,穿插著種經濟林也不見得不可以的啊?用生態的東西來保證居民生活,這是幾全其美的事情啊!這一點可以參照貴陽的情人谷、百花湖等景區的,完全可以操作。

當然這又同時彈出另外一個問題,就是收穫的季節性問題。誠然,經濟林的季節性很強,對於習慣了有兩次收成的貴州農民來講的確很難接受。但這可以從手工業和服務業來加以補充的,再說還可以種些竹子、藥材等不受季節限制的經濟類林產物種。這些不都是出路嗎?

再次,民風的教化和文化再集中。這個問題很重要也很突出。從當地人口中得知,年青一代都漢化了,都世界了,而民族的東西都丟得差不多了,甚至連民族的語言也怕要面臨滅絕了。曾經問過很多鄉民,都說連布依族的“三月三”這樣民族味道濃厚的節日,也沒有過了,都忙著去搞經濟去了。那麼我們不難想像:幾年後,當所有人都去登三輪車、去賣臭豆腐去了,黃果樹還有多大的魅力?客人來了,在瀑布前長嘆一聲大喝一聲:美啊、好啊、絕啊、安逸啊……然後是忙著和三輪車討價還價,忙著和賣臭豆腐的講折扣,或者乾脆讚歎完畢,篤的一聲驅車離開?所以,捨棄了民族的東西,黃果樹就必然失去人文內涵,說白了就是水從高處落下來,將會一點趣味也沒有的。這不符合越來越發展的審美要求和情趣傾向,也是不符合特有景觀應該追求的旅遊效果的要求的。

如果說五臺山道家味道十足、黃山雲海味道十足、泰山歷史文化味十足的話,那麼黃果樹應該是民族風情十足的拳頭產品。可惜在目前我們做得還不夠好,至少不夠完美。多年後的今天,黃果早已不在枝頭,這的確是很自然的事情(當然,這和生態保護因素有很大的關係)

但是,在我們都覺醒了、覺悟了的今天,我們能為後人留下些什麼呢?是文化!它是被刻在紅巖上的、是被刻進歷史的、是有長久生命力並一代一代往下傳的東西。所以,大力倡導和鼓勵景區民族風情文化的深挖和發掘工作,是必要的,而且必須是持久的。

什麼叫文化的再集中?就是吸納所有優秀文化來重塑我們的特色品牌的產品的方式。我們可以這樣去想,黃鶴樓給人什麼樣的文化印象?同理的還有岳陽樓、騰王閣等等。那麼我們可不可以不在瀑布邊上修別墅建賓館造餐館?可不可以修個“望瀑亭”“賞瀑走廊”什麼的?這些既適用又具觀賞性的專案不上,非要上個什麼可憐吧唧的餐館等怪東西在那裡,說擺設不是擺設,說經濟又不經濟的,是什麼道理?難道說酒店賓館一定要修在那裡才好嗎?客人夜裡聽見大瀑布大吼大叫的就會很爽的嗎?我看不見得,誰白天晚上不睡覺都還有很好的心思去欣賞壯麗的瀑布風光?這不是適得其反嗎?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把大瀑布邊上的民居等建築搬遷出去是很科學的,這符合客觀要求和歷史要求。回到正題上,還是講文化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名樓名山名川,大多和歷史名人有關係(點一下,這個問題不作深究)。這些風騷的弄客賦予了自然界的人文活力和文化力量,順便說一下,目前吵得很凶的影視取景的事也是這個道理。但是,黃果樹目前要靠名人墨寶和禮讚來深化來化裝,顯然現在是不現實的,但是我們可以創造機會,為後人留下點什麼。比如說搞個詩歌論壇或者其他的什麼文化工程專案,只要能把文人的眼球齊刷刷地吸引過來,就很不錯,這比投放十個億幾十個億的廣告,要好得多,而且就目前來講也是能派上用場的。還比如說,能不能在很大程度上向教育界傾斜?大家知道,社會上說話分量之重僅次於官員的就是專家、學者和資深媒體人士,能不能更多的為他們創造前來瞻仰的機會或者說優惠?也許有人要問了,聚集這些酸溜溜的傢伙來做什麼?當然不是讓他們白來,來了也不會要他們白看,看了總要留下點什麼、總要消費點什麼的。比如簽名吟詩作賦等等無一不可,這些即興之言,發自內心的讚美,會很大程度地深化黃果樹的文化內涵和起到良好的宣傳作用的。用一些很特殊的方式來收藏和展示這些東西,無疑會使得黃果樹品牌的含金量增值。文化再集中的方法有很多種,目的卻只有也只能有一個,而且要符合黃果樹的文化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