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新加坡教育考察報告示例

欄目: 考察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2.98K

新加坡教育考察報告

新加坡教育考察報告示例

2003年金秋十月中旬,我考察組一行16人赴新加坡教育考察團前往新加坡,參觀了新加坡的三所中學、一所初級學院、一所大學和一所中學宿舍,與新加坡教育部官員、中正中學和四德女子中學領導、德明政府學校宿舍輔導教師等進行了座談,瞭解和親眼目睹了新加坡教育(主要是基礎教育)的一些現狀和情況,感慨頗多。

不斷分流的教育體制

新加坡的國小至中學同國內一樣是6+6學制,共12年,但具體結構上與我們的差別很大,一是採取不斷的分流,二是國中叫中學,高中叫初級學院、理工學院或工藝教育學院。新加坡國小實行4+2學制,國小4年級完後就分流成EM1、EM2、EM3,6年後就進行國小離校考試,根據成績報讀各中學。中學(即國中)讀4年,畢業時參加英國劍橋普通文憑考試(即"0"水準考試),根據成績報讀不同的高中。成績優秀生就可讀初級學院,它是大學預科,讀上初級學院就是向大學的門檻邁進。次等生就可讀理工學院,再次等生只能就讀工藝教育學院。這兩類學院畢業後其文憑即為大專。如果理工學院畢業生成績冒尖的,可申請讀大學,入學者就直接進入大學二年級。重慶的九年級留新學生所就讀的中學,包括中正中學、四德女子中學、淡馬錫中學和海星中學,都是新加坡200多所中學中排名前10名內的名牌中學,他們畢業後就報讀初級學院,然後畢業後申報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等三所大學,也可申報讀英國劍橋等大學或其他國家的大學。

東西方教育的結合

東西方教育有許多不同之處,最明顯之處在於:東方教育注重知識的系統傳授,以考試成績排名,學生死記硬背的成分多。西方教育注重知識的點撥和研究,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給學生留有思考、發揮和創造的較大空間。而新加坡的教育將東西方的兩種教育進行結合,吸取各自的一些東西,試圖建立一種東西方融合的教育制度。中學以分數排定名次來評價優劣,也以分數排名收生;大學生以積分多而選住好宿舍,學習優等方能申請社會兼職(打工);較多的死記硬背、補課、家教、學生負擔過重等在新加坡也一路通行。同時,上午行課、下午搞社團興趣等課外活動;鼓勵學生能說會道、會思善用;培養學生自主能力和發揮特長等在新加坡也搞得有滋有味。在考察中我老是有一種感覺時時浮現,那就是新加坡教育有東方的十分看重成績,又有西方的大肆張揚個性和愛好。可以說,只要你有能耐,甭管你是哪方面的能耐,你都能在新加坡找到用武之地,特別是上了初級學院和大學,各種比賽都是你施展才華的舞臺,如果你是德才兼備者,國家的、企業的許多獎學金都向你張開雙臂,頂尖者還能獲得最高獎--總統獎學金。重慶九年級留新學生在這種教育環境中體會最深。儘管他們有吃苦耐勞、勤奮好學的潛質和習慣,然而他們一刻也不可懈怠,因為他們的目標很明確,向著初級學院和大學直奔。

我們向新加坡教育部官員詢問了幾個數字:新加坡計劃國小生人數的20-25%讀大學,40-45%讀理工學院,35-40%讀初級學院;中國九年級留新學生的水平,相當於新加坡中三學生水平的前20%;中國九年級留新學生讀大學的有90%以上能獲得獎學金,未獲獎學金的還可免息貸款;在新加坡的財政預算中,處於第一位的是軍費,第二位的是教育經費。

沒有"義務教育"概念

在國內,義務教育家喻戶曉,作為教師,義務教育更是深入人心。可在新加坡卻沒有義務教育這個概念,無論是它教育部的官員,還是下面的中學校長,都給我們表達了同樣的意思。而我們覺得新加坡是沒有義務教育的義務教育。例如,中學生每月只交學費7新元、雜費5新元,這與我國相比學生交費的確很少。還設有"清寒助學?quot;,實行"0"水準會考免費午餐等。對於留新的外國學生,不僅不收學雜費、住宿費、早餐費等,還每月發給每生200新元,以解決午餐、學習用具、零用等。有學生透露,他們如果節約開支,每學年6月和12月兩次放假回國,其機票費不在話下。每天下午學校組織的學生補課也不收費。每個學生每年有國撥的800新元作為課外活動費,一般的課外活動也不收費,只有一些長期請企業、科研單位的輔導老師在所撥經費不夠的情況下,才向學生收一點。要是你樂意去請家教,也得照價付錢。

我們代表團一行大為羨慕的是,中學校長不必成天為錢發愁,所有的經費都由國家撥,除非學校要擴大原有建築面積修建房屋,只需要自酬5%的經費即可。因此,在中正中學、四德女中、南洋華僑中學以及華中初級學院幾所學校,其房屋建築都是很有特點的,各種用途及功能的教學用房、場地及設施裝置均較為齊全。那種為籌集經費絞盡腦汁地招收大批自費擇校生的情形,在新加坡不復存在。

濃郁的中國傳統文化

中新兩國人民同屬炎黃子孫,其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即使到了現代化的今天,新加坡的中國傳統文化也具有濃厚的色彩,到處都有中國傳統文化的氛圍。赴新加坡前,看到一則報道新加坡副總理在一次大會上大談岳飛,號召人民學習岳飛的"精忠報?quot;,以振國人之精神,推動國家的發展。

在新加坡,座談訪問、逛商場、遊公園,無論你走在哪裡,基本上沒有語言障礙,中文作為它的四大語言(英文、中文、馬來文和泰米爾文)之一,我們相互交流起來很方便自然,毫無異國他鄉的感覺。中國傳統的儒文化如仁、義、禮、信、道以及人民群眾勤勞勇敢、堅忍不拔的精神,在新加坡的幾所中學中體現得比較充分。你可以看到"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崖苦作舟"等熟悉的詩句,也可以看到取名"誠毅樓"、"竹林居"等樓房,還可以看到以忠1、忠2、忠3……等取名的班級序號。在中正中學,學生的中國書法興趣小組,其書畫作品在至少兩棟樓裡都有集中的展示,書體多樣化,質量也不錯。這情景,彷彿是在我自己的學校。在四德女中,校徽圖案高高地放置在辦公大樓的牆上方,校徽上寫著校訓:誠、毅、禮,並將師生的座右銘"堅持不懈,禮貌待人,誠實正直"印刷在學校的牆壁上。我真沒想到,在這個國度上,這樣如此看重中國傳統文化,我刻制的兩枚印章贈送給中正中學的餘立信校長和四德中學的樑錦媚校長,也算是我找到了知音,使我暗暗高興不已!

英語是"敲門磚"

我國有句俗話:"字是打門錘。"過去未普及電腦時,寫字顯得非常重要,有的還把你寫字的水平與文化水平相提並論。如今電腦盛行,不少人對寫字不大用功了,什麼東西都用電腦製造。在一些人眼裡,用手寫的東西是跟不上形勢的表現。有人告誡我“頑固寫字”者,不用電腦,不用說逛"地球村",就是過去學過英語也將失去記憶。走出國門,才深深體會到外語的重要性。

在新加坡,英語是每個人的第一語言,不會英語,將一事無成。我們九年級留新學生起九年級個月是專門強補英語,之後才上其他學科的課。所有學科上課都用英語,如果你聽不懂英語,即使是簡單的學科內容你也束手無策。學校為了便於中國學生熟悉英語,就將他們分散與印度、馬來西亞學生的宿舍內住,使之隨時都用英語交流,造成一種無處不在的英語氛圍。新加坡教育部官員說,我們的九年級學生的英語水平,只相當於他們國小三年級的水平,難怪我們學生感到最惱火的是英語,這不單是詞彙量的問題,而且更重要的在於聽、說以及用英語的方式去思考、研究問題。新加坡及歐美國家的大學要求中,英語未達到A1、A2(相當於我們的優、良水平)成績的,就不能申報好的大學。校長們告訴我們,中國學生畢業時都能達到這個水平,但開始第一年一般只能考個B3(相當於我們的及格水平)。所以,我們留新學生需要花很多精力學習英語。

以人為本

在建築設計和用材上,新加坡的中學都不追求豪華,更不盲目攀比,在考慮美觀、大方的前提下,儘量考慮適用性,達到物盡其用,不至於浪費。在那裡,我們見不到一個雄偉的體育館,恰是各自不同的操場和體育設施。尤其與我們不同的是,每棟樓房的底樓幾乎都是用幾根柱子撐起而無牆壁的,便於學生學習、活動和行走不被日晒雨淋。南洋理工大學內凡有車站的地方,都修建有陽光棚長廊抵達公寓、教學樓或辦公樓,就這一工程就花了300多萬新元。

學校的器材、器具,鼓勵學生多使用。比如四德中學,就把鋼琴分別安放在休息室、走廊等地方,便於任何學生隨時彈奏。

在學生宿舍,設有閱覽室、自習室,甚至還有可供學生需要煮湯的爐灶房間。每7--8個學生就配有一個輔導老師,負責學生的學習和生活。

在師生關係上,校長和教師叫學生都只喊名,省去姓,猶如家庭成員般的溫暖;當學生犯錯時,老師對其進行批評教育是以關心的態度和謙和的語言,對錯誤性質嚴重一些的學生給予公開批評的辦法。新加坡規定,教師對學生不得進行體罰和變相體罰,唯有校長才能對極個別的男學生採取一定的體罰措施。

幾天短暫的新加坡教育考察,引起我許多思考:教育的傳襲性怎樣才能發揚廣大?教育的借鑑性如何掌握好分寸?東西方教育的優勢究竟怎樣結合?教育如何才能丟掉教師們不斷透支著生命的沉重負載?新型師生關係怎樣才不至於停留在口頭上……儘管中新兩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有所不同,但新加坡辦教育既與世界接軌又不失自己的優勢的思路值得我們研究,注重人文因素和以人為本的做法值得我們學習。

中國的教育改革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