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2022環境科學專業實習報告(精選5篇)

欄目: 精選工作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2.42W

2022環境科學專業實習報告 篇1

第一天:取樣

2022環境科學專業實習報告(精選5篇)

到達衡水汽車站已經12點,但舟車勞頓並未影響我們實習的激情和熱度,我們吃了中午飯就坐上了18路直奔目的地衡水湖。到了目的地之後我們按照原定安排執行我們的第一項任務:全面瞭解衡水湖周邊居民生活狀況和湖區生態環境、生物物種生存狀況。

生物物種調查. 我們將針對衡水湖及周圍的玉米、水稻、蓮花、蘆葦、芡實、菱角等植物觀察其生長情況,對鯉魚、鯽魚、田螺等動物進行仔細觀察。

生態環境調查 此次主要在岸邊水質水下汙泥取樣檢測,並拍照作為參考。適當採集周圍土壤,驗證酸鹼性等。

我們認真地取樣,準備帶回實驗室進行水質監測。完成時天色已近晚。

(第二天)

“民意調查”是我們實習內容的第二部分,首先我們把提前準備好的調查問卷讓開船的師傅(是當地人,對衡水湖有很深的感情和了解)填寫,師傅不僅熱情認真的填問卷,還給我們講解了好多有關衡水湖的歷史故事和人文趣事:

我們還向當地的漁民瞭解了衡水湖水質保護的相關資訊。

島上居民也熱情參加了我們的調查問卷。

(第三天)

經過昨天從當地人和漁民口中對衡水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深入瞭解,知道了這兩年政府及其相關部門更加重視對衡水湖的治理和保護工作。所以我們就舉行了“讓衡水湖更美,我們在行動!”條幅簽名活動!

這次宣傳面對的群體有遊客、有漁民還有相關工作人員,我們還會去附近中國小對這些祖國的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進行宣傳、教育。讓他們從小就養成一種珍惜水資源、保護水資源的意識,讓他們有一種“讓母親湖更美麗,有你有我”的責任感,並學會運用所學知識來保護母親湖,保護環境,保護我們自己的家園!

(第四天)

走訪“衡水湖管委會”

經過了解,我們得知衡水湖現直接由“衡水湖管理委員會”直接管理。我們最後會把我們這次調研活動的具體成果和存在的相關問題以及需要官方部門採取的措施和還有我們大學生自己的意見和想法以報告的形式發給管委會,領導說他們歡迎也必然會採納合適的建議。拍照過後,李主任還親切地和我們每個人一一握手,讓我們深受感動,也感受到了這次實習活動的意義和自己身上肩負的責任。

(第五天)

對我們帶回來的樣本進行“水質檢驗”

運用我們所學的有關汙水處理的相關知識進行水質汙染的檢驗,我們瞭解用離子交換法淨化水的原理和方法,用天然水中無機離子雜質的定性鑑定方法。

1離子交換法淨化水

天然水中主要有無機雜質離子,另外還有某些氣體、有機物和微生物等。除去天然水中無機雜質離子而獲得的淨化水稱為去離子水,實驗製備去離子的方法是離子交換法,工業上製備去離子水的方法除離子交換法外,還有電滲析法、反滲透法。

2水的電導率及水質檢驗

水中所含雜質離子越多,水的電導能力越強,水的電導率越大,所以可以根據水的電導率,判斷水中雜質離子的相對含量。評價水的純度。

檢測表明,目前受汙染河段的超標專案主要為大腸菌群、非離子氮、石油類、溶解氧、PH值等,其中以礦物汙染和化學汙染最為嚴重。

除了遊客帶來的礦泉水瓶和塑料袋等白色垃圾的汙染,來自廣大農村地區的面源汙染也令人擔憂。我們希望相關部門加大對湖區部分的湖面垃圾的打撈工作,並張貼“為了美麗的湖面,請不要隨意扔垃圾”等宣傳標語。

(第六天)

經過為期近一週的實習活動,我們收穫很大,這是我們進入大學以來第一次那麼長途跋涉的去實習,雖然很累,過程中也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困難,但因為我們有一顆堅強而充滿熱情的心,所以我們出色地完成了這次實習任務,更知道了團結協作和分工合作的重要性。我們也深切地體會到團隊精神是成功的必備條件!這次實習充分培養了我們的動手實習能力和與人溝通的技巧,我們也得到了當地人和管委會領導的一致肯定和支援!

2022環境科學專業實習報告 篇2

20xx年4月20日,天空中還不時地微微下著小雨,我們資環學院環境科學系的60多位學生興致勃勃地登上了開往位於浙江寧波天童生態實習站的火車。在那裡我們開始了為期10天的實習,一段令所有人都懷念的生活。10天中的激動、興奮、緊張、勞累、盡情……每一天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是我們大學生涯中的“美麗樂章”。

一. 出發嘍!

也許正因為大學三年來第一次班級集體外出實習,大家的心裡都洋溢著喜悅和興奮。早就聽說了天童的自然美景,心生嚮往;又聽說有山螞蝗、有大蚊子,又不禁哆嗦一下;還聽說山路迢迢,崎嶇難走,忍不住伸伸舌頭……總之,我們像一群即將進入神祕園的孩子,關於天童的一切,都是那麼讓我們著迷。

三個多小時的火車,將近一個小時的公交車,再加上層層石階,揹著書包、拖著或者扛著行李的我們似乎都快要趴下了,才看見我們的宿舍樓,這才重新點燃了熱情。在寢室裡一陣忙活後,大家好像個個都精神飽滿,同時也會感嘆一下:“噢,原來天童是這個樣子的呀!”

二. 植物組的實習:走的人多了,世上就有了路。

4月21日,我們的生態實習正式拉開序幕。大家“傾巢出動”,跟著老師們在山裡“溜達”。其實說“溜達”是不準確的,因為一路上王希華老師會不時地停下腳步,然後摘下一些植物枝條,幫我們講解植物的名稱和特徵。這時候我就特別好奇,王老師只要看看葉子形狀和顏色、摸摸葉片質地,就能隨口說出植物的名字,怎麼在我眼裡,所有的葉子都是一個樣子?

路上我們走走停停,就是為了觀察植物,提高我們對植物的“認知”能力。貌似每次老師介紹一種新植物的時候,我聽著一個個特徵,短時間內能記住名字。可惜走了二三十米遠之後,就怎麼也想不起來名字了。最後我只記住了楊梅和裡白……

接下來的幾個半天,我們都是在山路上度過的。說實話,這山路的確是“山路”。我以前也爬過山,可從來沒爬過這樣陡峭的山。感覺前方好像沒有路,又好像到處都是路。前方的王老師步履矯健,如履平地;後面的我們踩著枯枝落葉,繞過身邊的枝條,還得注意著腳下的石塊,我整個人都是提心吊膽,戰戰兢兢,有時候真是手腳並用。而且不巧了,那些天正好下雨,路上軟塌塌滑溜溜,讓我不敢踩下去。身上又穿著雨衣,手腳不便,唯恐自己一個不小心滑進身旁的“綠色海洋”裡。到最後,雙腳已經沒有感覺,只是麻木機械地不停地走走走,只想跟上前方大部隊……

走在路上,老師還得時不時地幫我們講解植物,的確很辛苦,但是那個時候的我正關注著這路怎麼走、這山怎麼下,老師所說的內容記下了一半,走出不遠忘記了一半,路上緊張又忘記了一半,想起來也覺得有點不好意思。

雖然在白天我記得住的植物實在是寥寥無幾,但這麼多次的植物講解,至少讓我明白了一點道理:在辨別植物種類時,我們可以憑藉葉片的形狀、葉片(正面和背面)的顏色、葉片的著生方式、葉片的質感、葉片(揉碎後)的氣味、葉柄的形狀和顏色等等諸多因素。當我們能大致辨別出植物的大類後,可以更加細緻地分辨出具體的種,就像山礬分為黑山山礬、披針葉山礬、薄葉山礬等等。

我一般是晚上回到寢室後,看看自己的和其他同學採到的樣本,問問同學,然後努力記住植物名字。不過說實話,我覺得這些植物的名字和馬克思主義哲學一樣高深莫測,一不留神就從腦袋裡溜走了,我只能拼命回憶,剛剛那個才認過的植物叫什麼來著?

不過,和植物葉子不同的是,我們對白天情景的回憶是真實的、感性的、細膩的。在山上,我們冒著雨拉樣方,在植物群中穿來穿去,彼此之間互相大聲應答;山路上,我們相互扶持、彼此提醒,更有細心的同學折斷一根根擋人的樹枝,為身後的同學開路;在險情路段,有同學及時伸出援助之手,溫暖人心。在細雨中度過了兩天與植物的親密接觸,驚險的山路讓我們都身心疲憊,那時候真恨不得立馬下山。事後回想,當時的雨、當時的恐慌、當時的跌跌撞撞似乎都淡了,留在心裡的是那路上顯現出的絲絲溫情。

2022環境科學專業實習報告 篇3

5月20日清晨,我們踏上了去寧波的火車,在寧波的天童實驗站我們要進行為期一週的實習課程的學習.就在一天之前,王秀之老師對我們提出了期望,她說實習是個艱苦的過程,大學四年裡也就只有這麼一次寶貴的經歷,對有的同學來說,這是一生都難得的經歷,只有每個人都積極參與,親身經歷,才能掌握到實驗的要領,體會實習的樂趣所在,在實習中有所收穫.最初以為實習會是苦不堪言的,根本沒有樂趣所言,然而現在回想起來,確實有時會覺得累和苦,但心是雀躍的,就象是甜蜜的負擔,我們欣然接受.

行程篇

俗話說"入鄉隨俗",既然來到了天童森林國家公園,我們就應該對這裡的地形,道路,森林中的植物,周邊的人群有所瞭解,因此5月21日早上,在兩位王老師簡短的講話後,我們一行人就隨著王希華老師繞山一週,熟悉地形,其中自始至終貫穿的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要認識這裡的常住居民——當地生長的植物,在以後幾天裡,認植物的幾乎成了我們睡前必修課,即使茶餘飯後,三五好友也常聚在一起,以搶答遊戲的形式來辨認植物,不失為勞逸結合,寓學於樂的好方法.

當天下午,我們的分組實習就正式開始了.我們是第二組,跟隨王希華老師進行植被生態學的實習.第一個內容就是學習最常用的野外植被調查,群落取樣的方法――樣地記錄(關於實驗的具體過程將會在實驗篇中進行詳細介紹),這也正是應用和補充植物知識的好時機.拉樣方的過程中,由於同學們對直線判定的主觀誤差,使得樣方很難得確定,修整了多次才行將完成.在辨認植物時,我們常常有所猶豫,效率並不是很高,14個人調查一個20×20樣地花了將近3個小時的時間.在處理上面兩個樣方時,為了追求效率,我們分成兩組同時進行,不料這種自作聰明的行為卻犯了王老師的大忌.當時不理解老師的做法,現在想來確有道理,我們既是去學習,不是完成任務,那麼只有跟著老師手把手的認識植物才能真正有所收穫,事實也證明了,我們這幾個"偷懶的人"鑑別植物的能力確實不如由王老師親自把關的幾個人強.

第二天上午雖說也是拉樣方,但是並不同於昨天的簡單學習和練手,而要學會分析解決"植物在次生演替中是採用什麼方式進行自我恢復"這一問題,因此要對20×20樣方中的所有種子植物採取每木調查法,對每個植株測量其高度和胸徑,還要對其萌枝進行統計和測量,勞動力明顯大了不少,但是通過第一天的學習,我們對一些常見植物,例如批針葉山礬,栲樹,連蕊茶的辨識已經基本能掌握了,因此效率明顯有提高,而且在每木調查中,對喬木幼苗的認識能力也有所提高,由於今天未到時間就完成了任務,王老師獎勵性的帶我們組去爬了一次防火道.呵呵,這是第一次爬傳說中的防火道,雖然有點累,但是爬到鐵架子時心裡happy的不得了.下山時在李老師"晚回了吃不到飯"的恐嚇下,我們一路飛奔,到達實驗站,王場長居然還沒開飯,其他同學均對我們汗顏……

我們對樣方調查法才剛剛覺得開始上手時,就要進行組間的對換了,跟隨嚴恩榮師兄和施加越師兄進行生物量測定實驗的學習,簡單說來就是砍大樹挖小樹.就在我們對砍樹表示極端不理解時,嚴師兄說這種小小的犧牲是為了它們能更好的生長,所以我們一定要認真完成實驗,不然再砍一棵生長十餘年的大樹代價是很大的.聽罷,我們頓時覺得壓力大了,不敢隨便嬉戲玩笑了.砍樹是施師兄和男生共同完成的,我們組的男生們雖說有些是首次用鋸和斧,但稍加操練一下,似乎並不顯得生疏,三兩下就將一棵胸徑三十幾釐米的大樹"高位截肢"了.女生們也不敢閒著,在測好相應指標後迅速開始給樹理髮,又是摘葉又是折枝,一棵冠幅3米的栲樹不到一個半鍾就變成了"光桿司令".整個下午我都在擔任記錄和取樣的工作,這才發現平時看似容易的工作真正做起來,要做好還是有難度,再也不敢看輕記錄的工作了.整個下午出現了一個小小的"風波",有一包老枝的取樣在混亂之中遺失了,想到嚴師兄的告誡,想到同學們這麼辛苦的放倒一棵樹,想到摘葉子是件很boring的事,我就覺得特別難過焦慮,竟忍不住哭了起來,幸好大家都沒有放棄,終於在一個角落找到了當天的罪魁禍首,看到它好端端的躺在那裡,我不由的破涕為笑了,這場風波終於還是以喜劇收場,不過當時失態也確實讓我事後挺難為情的.

不知不覺第三天了,仍是砍樹做生物量,有了昨天的教訓,今天的我們顯然是有備而去,選樹,伐樹,測量,分段,稱幹,摘葉,折枝,一切都進行的那麼有條不紊,由於組織的好,不僅沒有任何事故發生,大家效率也提高了不少,我也能忙裡偷閒地學習如何用鋸子,在師兄的幫助下,我竟然鋸下了平生的第一節樹幹,那股激動勁真是不可言喻,迅速地就向組長邀功去了.上午砍樹的興奮勁和成就感一直延續到下午的挖根行動中.我們一共將6×3棵1m來高的灌木植物連根掘起.挖根其實是件很痛苦的事,一棵1m來高的灌木,其地下部分的根至少也有1m長,特別是石櫟這種紮根很深的直根系植物,施師兄和張斌兩個孔武有力的男生足足挖了一米多深的坑才把它的根完整的刨出來,張婷和小明兩個女生也發揮了"土撥鼠"的精神,用手去刨周圍的鬆土,給男生們減輕負擔.至於我們這邊也和一棵馬銀花較上了勁,最後不知誰一聲令下"我們用手挖吧",4,5個人立即趴下去,居然不到一會真的就刨出根部了,這十隻爪子聯合起來的威力還真不弱於一把鏟子呢.在見識到"土撥鼠"的威力後,我們開始對當一隻土撥鼠樂此不疲了,不一會兒,大家又一次以爪代鏟的完整地刨出了另一棵馬銀花.就在大家鬥志正高昂的時候,嚴師兄居然"殘酷"的告訴我們要收工了,看看時間還不到兩個小時啊!不過當天的下午的工作還沒結束了,或許該說真正的工作才剛剛開始.我們還要給每棵樹測量胸徑,測量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長,以及葉的重量,枝的重量,最繁的就是測量每條根的直徑和長度了,往往一個主根周圍會有很多側根,我們也需要把每一個側根的胸徑和長度記錄下來,來反映它整個地下部分的狀況,這些工作也是聽起來容易,做起來問題百出.好不容易完成了這些工作,就該把每個根洗淨,稱淨重了,洗根時覺得瀰漫著一股人蔘的香味,忍不住湊到鼻子跟前猛的吸一下,真是令人神清氣爽啊.

當天晚上,我們組就和土壤組對換了儀器,因為我們的植被生態實習已經結束了,即將開始的是王秀之老師指導的土壤實習.首先要攻克的是如何用羅盤測坡度坡向,地質羅盤的南北方向和普通羅盤是相反的,常常會不小心將指北針讀成指南針.要讓小水泡對準中心也是很考練人的耐心和細心的,因此使用羅盤對我是個很大 的折磨,但是將泡定位的成就感卻讓我對之樂此不疲.然後在實驗站南方的一個自然斷面上,王老師向我們介紹瞭如何選址挖土壤剖面,如何分析和劃分土壤剖面,如何判斷不同剖面的土壤特徵.在之後的三天中,我們上過防火道,下過水稻田,深入了葉家山的叢林,也拜訪了酸棗溝的螞蟥之家,我們一共挖了9個土壤剖面,取了9個剖面樣地,挖了10斤的土樣,整個天童山到處都留下了我們的足跡,我們的歡歌笑語以及我們揮汗如雨的鐵證——土壤剖面.雖然每天都是重複同樣的工作,但地點不同,土壤的特點不同,每個人承擔的工作不同,更重要的是每天的心情都是新的.經過三天的訓練,每個人不僅掌握了野外樣地調查的基本方法,也學會了如何防治螞蟥,更重要的是學會了互相幫助以及親密無間的合作.實習的教學內容在第六天的上午已經結束了,接下來就到了考察我們真功夫的時候了.第一關就是植物辨認的考試.考試的形式很簡單,考場的佈置也很簡陋,就是沿著廚房大廳一週擺上15個凳子,每個凳子上有一種植物,一個大組15個人排隊依次進入,從門邊第一號凳子上的植物開始辨認,順號辨認.不知是太沖動還是太自信,我居然是我們組第一個進去,雖說考試不是很正式,但"考場紀律"還是有的,不準交頭接耳,也不準故意耽擱,剛進去時不免有點緊張,但看到自己熟悉的栲樹和米櫧後心就漸漸定下來了,但是看到自己陌生的植物時還是忍不住多逗留一會的,最懊惱的是最後一個植物,明明是米飯,我居然沒有摸背面的倒刺,僅看了一眼就迅速寫下了連蕊茶......不過幸好老師對我們手下留情,只需答對10個題仍是滿分,所以當天也可以說的上是皆大歡喜啊.第二關就是要利用這些天所學的實習知識,每大組自選方向,在一天內交兩篇小論文.俗話說"三思而後行","磨刀不誤砍柴工",要確定一個有意義,有創新,有可行性,可操作性的實驗方案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整個下午全組人員都在思考在討論,討論是個集思廣益的過程,大家都積極發言,各抒己見,討論的比較激烈的時候也難免會有一些爭論,但這並不影響我們的團體性.終於在討論比較了三個方案以後,在王希華老師的指點下,我們確定了"太白山區 五種植被分佈隨海拔高度的變化"這一方案.然後向王希波師兄請教了解太白山的地形和植被情況,確定野外實習的工具和注意事項,因為山上隨時會發生意想不到的情況,所以我們一定要在物質上和精神上做好充分準備,組裡的幾個男生也都做好了為女生赴湯蹈火的準備.這天大家都睡的比較早,一切都為了第二天爬太白準備.

2022環境科學專業實習報告 篇4

終於到了教育實習的時候。三年來持之不斷地學習學科教育知識和一般性的教育學、心理學知識,除了瞭解 教育是什麼、學生怎麼學習 這些根本問題外,還在有限的時間內盡力提高自身的師範技能。然而,這些來自文字閱讀、個人思辨和微格培訓的教育信條、意識取向和行為習慣,在面對真實的教學場景中能夠適用嗎?我們難道真的明白什麼是教育嗎?以往或許只是憑藉對教育的一時熱情而努力拼搏,但是在這個夏末初秋也該真的為自己日後的教育事業路途做好籌謀。在不覺間,我們實習隊來到了清遠市田家炳實驗中學。

實習學校

我們實習隊是統編實習隊,隊員都由化學與環境學院 XX級化學專業學生組成,分別為七男四女。其中七人有考研意向,因而實習隊管理方面存在著一定難度。實習隊原本確定的實習學校是廣州市花都區新華中學,後來經過了解得知該校已經接收了另外一支實習隊,我們急忙請示指導老師錢揚義教授。錢教授最後聯絡了清遠市田家炳實驗中學作為實習學校。該校校長陳祖杰特級教師是我校化學系88屆系友,榮獲廣東省優秀教育工作者、廣東省 百千萬工程 名校長培養物件等多個榮譽稱號。出於對華南師大培養的感謝和與錢教授的交情,陳校長欣然答應了錢教授的請求。

根據瞭解,清遠市田家炳實驗中學(簡稱市實中)建校於1996年,由香港實業家田家炳先生斥資 500萬建成。它是清遠1988年建市後按地市級重點中學、省一級學校標準創辦的第一所公辦市直屬學校。在實習隊初進學校與教師舉行座談時,主管教學的領導即提及學校國中招生生源優秀,但是高中招生生源較窄,所招學生素質較低。少數學生德育基礎、紀律觀念薄弱。多數學生成績基礎處於中等或者中下層次,學習能力弱,接受能力差。實習隊實習的高一年級有教學班10個,學生564人,其中男生269人,女生295人。其中高一⑹、⑺班為實驗班,學生素質相對較好,但與清遠市第一中學、清遠市華僑中學等學校學生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實習隊員至此為止也只是對將要接觸到的學生有一個大概的印象,而待真正與他們交流了,大家才發覺自己作為老師要面臨很多的困難。

見習周

根據教育實習安排,第一週是見習周,任務以聽課為主。在實習開始之初,陳校長即為我們舉辦專題講座,詳細介紹學校先進的教學、辦學理念和獨特的 六環節 教學模式。所謂的 六環節 教學模式是要形成 問題主導,先學後教,及時訓練 的課堂教學特色,總的要求是:(1)以設疑激趣為先導;(2)以思維訓練為核心;(3)以揭示規律為重點;(4)以精講精練為策略;(5)以學生參與為途徑;(6)以整體教學為目標。

以往師範技能培訓尤其是微格訓練的時候,我們大都專注於如何引入教學內容、如何講解清楚重要的概念等細節問題。至於教學模式等較巨集觀的話題,一直沒有深入瞭解。在陳校長的介紹下,隊員們都覺得 六環節 教學模式有其特別之處;加之科任指導老師一般要求隊員們採用這一教學模式,大家也就按照大致的套路去設計自己的教學過程。

備課與上課

一週時間轉眼即逝,在科任指導老師的安排下,我們開始進行備課。備課不是簡單地看教材,而是認真地梳理教材的內容和想方設法地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來。單是這個重新複述的過程就已經很考驗我們的能力。就學年成績而言,隊員們都具有很好的學科知識基礎,但是用通俗的方式來描述最簡單的化學知識,卻頗讓大家覺得頭痛。

帶給我們最初、最大的感受是,講臺下坐著的不再是與我們一起在微格教室訓練的同學,而是真正的學生。他們不會像自己的同學那樣隨意附和、快捷地回答我們提出的問題,而是真正地思考和等待著我們的解答。他們在聽不明白的時候會突然提問,或者乾脆就趴在桌子上看書和睡覺。

沒有理論的實踐是盲目的實踐,沒有實踐的理論是空洞的理論。以往《化學教學論》課程所強調的匯入技能、提問技能等教學技能在這次實習中得到深刻鍛鍊,我們對於教學過程的認識也不再停留在空想,而是找到一種帶有自我色彩的感覺。這些感覺來自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的口述,自身對其他教師的細緻觀察以及與學生互動時候的體驗。儘管是一些經驗性的總結,但是都引領我們形成特有的風格:有的隊員用語相當簡潔,有的隊員很喜歡在課堂上演示實驗和播放實驗視訊 在兩個月的實習期間,我們共承擔了兩節公開課,分別是張青山隊員的《離子反應的發生條件》和李茂隊員的《金屬與非金屬的反應》。毫無疑問,我們的教學是粗拙的。但是,只要假以時日,各位隊員都能成為教學上的能手,並且盡情地展示自己的才華。

2022環境科學專業實習報告 篇5

我的實習時間是從20xx年x月x號至x月x號,由於我所在的實習公司xx市翻譯工作者協會掛靠的單位是我們學校的外國語學院,而我們的實習導師又同時在翻譯協會裡任職,所以我們就在學校裡拿到了老師發給我們的翻譯材料。我們的實習內容是翻譯《文化的概念》一書中的幾個章節,而我的任務是翻譯此書的第一章的第一篇文章:特里·伊格爾頓(Terry Eagleton)的《文化的解說》(Version of Culture)前十五頁,大約5000字左右的文字,其主要內容是從詞源學的角度探討“”文化是派生於自然的概念。

記得那天去領取翻譯任務時,指導老師拿出一本厚厚的書對我們說翻譯材料就是這本書中的幾個章節,每個人要翻譯大概十五頁。我當時心想這麼厚重又是純英文的原著要是讓我們翻譯起來肯定很費力。其他幾個同學也表現出幾分憂慮的形色。老師自然是看出了我們的焦慮,語重心長地對我們說道“:這本關於文化概念的原著翻譯起來是有點費勁,其中不乏晦澀難懂的單詞、長句甚至段落。但是大家要記住首先要擺正好心態,不能因為一件事很難就不去做或者馬馬虎虎地了事,要做就要努力做到最好,翻譯也是一樣。其次,這本書的每個章節前會有一篇關於那章的中文概述,可以供大家大概地瞭解一下要翻譯的作品的基本內容。然後的話,就是針對翻譯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大家該如何處理的問題。這個解決方法有很多種,但是老師建議大家可以把自己要翻譯的部分拿出來和其他人一起探討,交流,通過這種討論的方式,我相信大家從中會學到很多東西。另外,遇上不懂的也可以到老師這裡來,老師幾乎每天都在辦公室裡,隨時歡迎大家的到來。”老師的這段話可以說給我們每個人都打上了一針鎮定劑埃回到寢室後,我迫不及待地瀏覽了一下我的翻譯材料,看到密密麻麻的英文單詞,還是有種望而生畏的感覺。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我首先是把要翻譯的十五頁從頭到尾一共看了三遍,這才勉強了解了英文原著的大概內容,但總有些似懂非懂模模糊糊的概念縈繞在腦海裡。而後,我就從頭開始投入了我的翻譯工作中。先是把不認識的單詞全都挑出來,查清楚他們的含義,然後再根據上下文推斷出生詞的準確含義,就這樣先查單詞再推斷其在文中準確的含義最後翻譯句子,繞來繞去,僅僅翻譯第一段就花費了我一個上午的時間,要知道第一段可是隻有七八個句子而已。所以不得不感慨自己的速度比蝸牛還慢呀。雖然翻完後,看到自己的成果

有種從所未有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但是我也嚴重地意識到自己的效率實在是太低了。因此我就改變了策略---先按英文內容把文章分成了幾個大的段落,再把一個大段落裡的生詞全找出來,查清其含義後通通寫在一個生詞本上,這樣既積累了單詞,又放方便查詢;最後就一次翻譯一個大段落。這樣顯然比之前輕鬆了好多,效率也提高了。但是還是會有徘徊糾結的時候。偶爾遇到一個怎麼也理不清的長句,思維就僵持在半空中,怎麼也跳不出母語的語言框架及規則。這個時候就只能請教電腦大師了。但是有時這位大師翻譯出來的漢語會讓你讀起來哭笑不得,這時只能幹想著信雅達的標準,忍痛割愛地舍信雅求其達了。

然而在翻譯的過程中我遇到的難題不僅僅是複雜長句,還有諸如一些特殊名詞(尤其是人名)以及一些國外名著中的片段的翻譯問題。對於一些我從未見過的人名,我只能到詞典裡搜尋一下,所幸地是絕大多數都能搜得到。那時我就想可能是我自己孤陋寡聞,連這些著名作家和知名語言學家都沒聽說過,以後可要長點記性了,多多留意一下外國名人作家了。而當我遇到名著中的選段時,我則毫不猶豫的參考了比較權威的譯作。因為我知道這些名著的譯本有很多,而再要我去翻譯,可能會翻譯得一塌糊塗,那樣不僅會褻瀆了原著而且可能會誤導別人,所以我就索性不譯了,而是把名家的經典譯作摘抄下來放至我的譯作了。這個時候問題就來了,既然是別人的譯作,那麼把它放在我的作品裡面,是否應該寫個註釋說明澄清一下譯者的身份呢?如果不註明,那麼這是不是等於剽竊?還有,對於原著中的註釋,作為譯者,是否應該把註釋也翻譯成漢語呢?另外,在翻譯的過程中也許會碰到這樣一種情況:有些英語單詞在漢語裡找不到相對等的詞語,要是湊合用一個相關聯的中文詞語代替就會有點四不像的味道,而如果保留其英語形式,讀者還容易理解一些。這種捨棄目標語言而保留源語言形式的方法到底可不可取?

最後,通過這次英譯中的翻譯實習,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三點:第一,心態很重要,不浮不躁方能順利完成實習任務。但是到了大四,大家的目標都已經很明確,考研的就整天泡自習室;找工作的就帶著簡歷四處奔波,能夠抽出時間靜心地對待實習的人少之又少。但是無論你管或不管,實習任務還是在那裡不增不減。這時你就得合適地安排時間,心平氣和地對待它,才能輕輕鬆鬆地早日完成。第二,翻譯是一門藝術,一篇好的譯作可以算作是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品。荀子云: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同樣,要想使譯作達到信雅達的要求,關鍵是在於平時的積累。僅靠臨時抱佛腳的惡補翻譯技巧是差強人意的,希望一步登天更是痴心妄想的。第三,對母語的掌握程度對其他語言的翻譯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無論是對母語語言結構及其語言特點的瞭解,還是對母語中的一些常識和俗語的掌握程度,都能在譯作中得到展現。在此次英譯中的過程中,我不得不作出深刻的反剩因為我發現自己除了英語閱讀理解水平低之外,對母語的掌握程度以及運用也很有限。好在亡羊補牢,為時未晚。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我一定要多多閱讀一些中外名著,培養勤于思考的習慣以及對母語和英語的語言敏感度。

在開始實習之前,我多少有些心虛。因為我的許多朋友都有過假期打工的經歷。而作為一名英語專業的大二學生,這次的實習卻是我的第一次工作經歷。我很擔心自己會在工作的過程中出現差錯。但現在回想這實習的兩個星期在工作和生活上出現的困難,其實都不算什麼。就像著名主持人魯豫曾經說過的話,如果一個困難沒有將你打敗,你一定會變的比以前更堅強。我相信如果再有一次實習的機會,我一定會比這次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