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農村建設規劃工作報告

欄目: 精選工作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1.75W

災後重建規劃的編制是以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優先恢復重建受災群眾基本生活和公共服務設施;在恢復重建中充分考慮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合理確定農村居民點的基本佈局;統籌安排基礎設施和社會公共服務設施;將恢復重建工作與新農村規劃相結合,近期恢復重建與長遠發展相結合;發動群眾,自力更生,政府扶持以基礎設施和農房安全保障為主。嚴格按照農村村莊建設規劃實施恢復重建專案,堅持以原址建設為主,異地建設為輔,實現可持續發展。

農村建設規劃工作報告

為進一步做好規劃工作,省抗震救災指揮部重建規劃組提出農村居民點佈局和規模,提出農村道路、供水供電、汙水垃圾處理等生活設施的建設方案,提出農業生產設施重建方案。基本要求是摸清農村基礎設施受災損失的基本資料,確定村莊恢復建設的基本標準;確定鄉村居民點的基本佈局;確定基本的資金盤子;明確恢復建設的基本技術和方法;明確基本政策和措施;明確基本實施步驟。規劃範圍主要是市嚴重受災縣區,具體範圍距震中300公里、烈度達到6度以上縣區。規劃期為三年。規劃期內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要明確具體,具有可操作性。提出的規劃目標和主要內容,要體現在具體專案上。

省建設廳按照規劃編制的進度要求,將災後重建規劃編制工作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前期準備和初步方案制定階段,各縣市規劃工作小組赴現場開展工作,完成農村居民點選址佈局等方面的初步規劃方案。完成農業生產基礎設施恢復重建方案,並與各縣市農村建設規劃方案進行銜接與整合。根據各縣市農村居民點選址佈局的初步方案,提出道路、供水、供電、垃圾、汙水等基礎設施配置的具體意見和投資估算。各縣市政府組織審定上報。期間必須完成基礎資料與資料的收集和整理,提出重建規劃方案。第二階段為方案調整與修改階段,各縣市規劃工作小組提交初步規劃方案。省編制組負責組織聽取各市初步規劃方案彙報,提出完善意見。各市規劃工作小組根據編制組提出的修改完善意見,組織方案調整與修改完善工作。期間必須完成分析研究與資料彙總。第三階段為成果綜合編制階段,期間必須完成上報規劃的初稿。第四階段為徵求意見、修改完善和上報階段。

農村居民點佈局選址與重建規劃,按照災後重建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與災區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相協調的原則,充分考慮本地的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尊重當地農村的地域性、民族性,注重優先恢復建設農村受災群眾基本生活和公共基礎設施,遵守國家和地方有關標準。確定農村居民點的基本佈局。適應災後生產力佈局調整,科學引導縣(市、區)域人口合理分佈。堅持以原址建設為主,異地建設為輔,明確鄉集鎮與村莊恢復重建的型別。準確彙總、分析、歸納異地安置的主要原因,提出異地安置的目標和規模,並製作縣域農村居民點分佈變化比較表。按照縣(市、區)城、建制鎮、集鎮、重點中心村、基層村五個層次劃定村鎮層級。統籌安排基礎設施。制定基礎設施專項規劃,分級配置鄉集鎮、重點中心村與基層村各類設施,確定設施配置的型別和標準,配套建設的規模。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提出各類設施的共建、共享方案,明確重建的基礎設施專案,以及區域性供水、排汙、垃圾處理的政策。

省建設廳還提出恢復重建的目標、時序與投資估算。依據本年度過冬、三年重建的基本要求,制定重建規劃目標。重點提出本年度可以基本完成基礎設施復建任務的數量,以及完成全部復建任務的時序安排設想。按鄉集鎮與村兩級,分建(構)築物與基礎設施兩類進行災區重建投資估算。對資金總規模進行分析,對異地安置的進行方案比選,提出建設性意見。在農業生產設施建設規劃上,由農業部門負責編制,在規劃中進行銜接和彙總。

為了更好的做好規劃工作,省建設廳設計了縣域綜合現狀分析圖和縣域農村居民點佈局選址與重建規劃圖。縣域綜合現狀分析圖主要分析圖主要反映縣市(區)域城鎮、鄉集鎮與村莊的等級、規模的分佈情況,並標註地震損壞情況(全損、基本全損、部分損壞與基本無損壞);反映縣市(區)域基礎設施分佈情況,列表說明基礎設施損壞情況。標註災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的分佈情況。劃出地震受災範圍(按災害評估分重災、中度受災與輕度受災劃分)。標註主要災害分佈(地震烈度、泥石流、滑坡、崩塌、洪水等)。縣域農村居民點佈局選址與重建規劃圖主要標明各鄉集鎮、中心村與基層村的位置、等級、規模。標明災後重建的各鄉集鎮、中心村與基層村;反映其恢復重建型別,即原址建設與異地建設;且標註其安置規模(人口規模與用地規模)與建設標準等。劃定四類區域(居民點)的範圍。

按照省抗震救災指揮部重建規劃組的要求,全省各地合理規劃農村居民點佈局和規模,並儘快恢復農村居民正常生活,也加快災後村民住房建設。市規劃佈局的原則是按照災後重建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與災區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相協調的原則,充分考慮本地的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尊重當地農村的地域性、民族性,注重優先恢復建設農村群眾基本生活和公共基礎設施,遵守國家和地方有關標準。按照農村居民點的基本佈局,以原地建設為主,異地建設為輔,同時遵照縣區村莊佈局規劃,確定鄉集鎮與村莊恢復重建的型別,以中心村、基層村劃定村莊層次。

市村莊建設以中心村、基層村兩個層次為主。中心村的規劃應與城鎮體系規劃相銜接,以帶動周邊村莊建設、促進城鄉統籌發展為目標。通過公共服務設施、基礎設施的配套完善以及環境等方面的整治,將中心村建設成為其影響範圍內的經濟、文化中心。基層村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加快農村道路建設,實現村內主要道路水泥(油)化,背街小巷硬化。解決人畜飲水問題,以及平原和丘陵地區的農業灌溉用水問題。推廣清潔能源的利用,鼓勵農戶建設家用沼氣池。儘快完成農村電網改造,進一步提高農村安全用電水平;擴大廣播電視覆蓋率,解決山區群眾看電視難的問題。在村容村貌建設上,每村設定一個小型垃圾中轉站,改變垃圾隨意分散堆放的現狀。拆除閒置且影響村容的的舊民房,尤其是危舊房。積極保護體現地方歷史文化的名勝古蹟,發掘其旅遊潛力。開展“三化一片林”建設,即庭院綠化、村莊綠化、路渠綠化和一村一片林,實現“綠色家園”建設目標。

為了進一步做好災後重建規劃,市在規劃提出落實科學發展觀,發展迴圈經濟,節約集約利用土地,採用新型節能、環保材料,適用實用科學技術;優先解決村民住房及生命線工程,對房屋倒塌、嚴重破壞的住房,應妥善安置,尤其要安排今冬的生產生活問題,對不能居住的289.61萬平方米住宅,在年5月份之前重新建設,對供水、供電等設施,年12月份之前,恢復到可使用程度,以保證受災群眾的正常生產、生活秩序;政策扶持和災後自救是恢復重建的關鍵,要做到明確責任、加強領導、廣泛宣傳、緊張有序,加強公共設施、基礎設施投入力度,促進農村居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