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並舉大綱

欄目: 調研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2.04W

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並舉―大源鎮積極開展造紙行業結構調整 大源有著悠久的造紙歷史和濃厚的造紙文化,“紙鄉”的美譽更是聞名在外。全鎮現有造紙企業49家,年產量達33.61萬噸,年創產值10.46億元,並解決了勞動力5000餘人,成為大源鎮工業經濟發展和社會繁榮穩定的支柱產業。 然而,我鎮的造紙行業也存在著嚴重的先天不足。規模較小效益低、技術落後檔次低、汙染嚴重耗能高,粗放型的增長模式使得“財富源”反過來成了“汙染源”。大源人民的母親河――大源溪早已不見了往日的清透,取而代之的是黑臭的河水以及漂浮的白沫。刺鼻的惡臭使得沿溪兩岸1.5萬餘名居民終年不敢開窗,過往行人無不掩鼻捂口;更為嚴重的是,這還直接威脅到大源溪下游杭州人民的飲水安全。此事引起了省、市領導的高度重視,曾多次親臨大源檢查大源溪的汙染情況。我們深切感受到,這個行業再不加以改造,走低消耗、高產出、低汙染的路子,大源的“祖傳產業”勢必被淘汰,國家治淮的力度和決心便是前車之鑑。 如何採取有效措施,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雙贏”,是長久以來困擾我鎮黨委、政府的一大難題。早在99年起,我鎮就著手對轄區內的造紙企業開展“一控雙達標”、小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等一系列環境保護和生態鎮建設的工作。去年我們又成立專職工作班子,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進一步將責任包乾到人。在全鎮範圍內大力營造“質量興業、環保先行”的氛圍,宣傳“環保就是企業生命”的觀念。先後出臺了《造紙企業外遷入區的優惠政策》、《嚴格限制在大源溪上游新上造紙生產線的規定》、《環保有獎舉報制度》、《大源溪整治切斷包乾制》等一系列制度,並於企業簽訂《環保責任書》,積極引導其開展自查、自糾的整治工作。在硬體裝置上,還新建、擴建了11個垃圾填埋場;完善了34家造紙企業的汙水一級物化處理設施。在執法監督上,特別成立了兩個環保督查小組,並會同環保部門先後關停了13家土烘缸和無治汙設施的造紙廠、泥漿紙廠。鎮黨委、政府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這一系列的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離我們預期的目標尚有較大差距,沒能從根本上還原大源的綠水青山,可以說這場經濟與環境的“雙搶”戰役才剛剛開始。 一、遠近規劃相結合,標本兼治。 按照建設“生態富陽”及我鎮經濟社會發展的長遠目標和要求,我們從本地區的資源和環境現狀出發,並結合部分企業主、村幹部和群眾代表的意見、建議,現已初步擬定恢復大源溪流域生態系統的近遠期規劃方案。 從近期看,採用截汙納管方案較為省時、省力,且短期內見效快。即在大源溪地下埋設涵管,集中收納汙水,後輸送至大源鎮震龍村汙水處理廠或擬建中的靈橋鎮汙水處理廠進行集中治汙。 此方案工期短,見效快,若資金到位約6個月就能完成管道的埋設;企業損失小;同時也能促進企業自覺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直至自行淘汰。但另一方面,該方案的實施會使大源溪的水功能遭到破壞,還有可能導致河床乾枯;而沿溪兩岸居民的聲環境、氣環境還是得不到根本性的改善。 介於這種“半路攔截”式的治理方案終究只是個治標之策,而無法從根本上恢復大源溪水域的生態環境。我們以“標本兼治”為目的,採用近遠期規劃相結合,分步實施的辦法,又擬定了另一套重在治本的“關、扶、轉、遷、限”整治規劃。即針對各企業的實際情況,堅決“關小上大”,關停那些科技含量低、資源利用率差、且汙染嚴重經營不善的小企業。以騰出環境容量來支援、扶助那些技術先進、附加值高、環境損害小、有利於社會經濟持續發展的大型企業。 二、提高能源利用率,清潔生產。 但僅僅將環保的重點放在汙染物的“末端”控制和處理上,以達標排放或追求達標排放為最終目的是遠遠不夠的。這種“末端控制”為主的環保策略在當今的企業環境管理中遇到了嚴峻挑戰,被動的管理模式越來越不能適應日益增強的環境要求。首先,造紙行業的環保投資和執行費用較高,光汙水處理一項就給企業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其次,資源不能得到有效利用,原材料被作為“三廢”處理掉或排放,既是浪費也造成汙染;此外,單純的依靠設施處理,比如將含有害物質的汙泥填埋等處理方法,只是將汙染物轉移,最終造成治不勝治的惡性迴圈。因而,積極推行清潔生產勢在必行。 清潔生產是兼顧企業發展與環境資源保護的雙贏策略,也是實現工業汙染防治由末端控制轉向源頭控制的有效途徑。即通過改進管理;改進工藝;改進原料選擇和迴圈利用等手段,最大限度地減少原料和能源消耗,將汙染物排放達到最小量。如一些企業採用廢紙回收、廢水回用以及汙泥造紙等技術,不僅實現原料的迴圈經濟,也降低了企業的治汙成本,可謂變廢為寶、一舉多得。 三、產業結構做調整,優勝劣汰。 要真正做到環境保護和經濟建設齊頭並進,抓好產業結構調整是一個重要而有效的手段。鎮黨委、政府在政策支援和保障的前提下,利用經濟和市場的合力推動產業結構調整。 一方面允許現有造紙企業進行產品結構調整,探索新型的生產方式,如採用以木槳為原料生產工藝,生產特種紙,提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通過優化工藝來實現企業向著寬幅、高效、環保的方向健康發展;另一方面,在紙業市場日趨飽和的情況下,嚴格限制在大源溪上游新上造紙生產線,牢把專案審批關;此外,我鎮還積極進行市場分析,充當企業的“資訊員”,並不定期地與相關企業的廠長代表交流、溝通,廣開言路、廣納意見,積極鼓勵企業向低耗能、低汙染的行業轉產。下好產業結構調整這步棋,無疑能使我鎮的造紙行業治汙工作向規劃中的目標邁進一大步。 四、企業搬遷入園區,優勢集聚。 我們把工業功能區建設作為我鎮調整產業佈局,增強發展後勁的重要抓手,結合上級有關檔案精神,堅持高起點規劃、高質量配套、高標準建設,並結合我鎮產業,最大限度地推動優勢產業的集聚。工業功能區現已開發面積1200畝,社會總資產達10多億元,累計投入資金2300餘萬元,佔總投入的50%。目前,功能區已初步形成造紙裝置、建材、文體衛用品、服裝等加工工業的產業小群體,大大推進了產業集聚度,促進了塊狀經濟與區域經濟的互動發展,為發揮行業優勢實現可持續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引進的35個專案已全部啟動,動工率達100%、投產率為80%,成為我鎮新的經濟增

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並舉大綱

長點。 按照我鎮生態鎮建設的總體規劃,現初步擬定在大源與靈橋兩鎮交界處――雲池畈建立造紙專業生產功能區,對鎮南橋上游的造紙企業進行集中安置。通過建立一個高起點、高水準、集中治汙的造紙工業功能區,徹底突破“先汙後治”的老路。凡大源溪鎮南橋上游造紙企業及以廢紙為原料的再生紙企業均採取優化組合的方式,按照產業導向用三年時間,分批搬遷至造紙功能區。區內將建立一家日處理汙水17萬噸的二級生化處理廠,為真正創造“綠色大源”設立平臺。此外,區內還將建立一家每小時平均供氣250萬噸、供電11萬伏的熱電廠以及日供水24萬噸的供水公司。既可確保功能區內企業和職工的正常生產生活,也可杜絕因使用不淨能源而對大氣造成汙染。 為鼓勵企業搬遷入區的積極性,我鎮還將設立專門的獎勵資金。以1760機型為基準,確立獎勵係數為1、金額為150萬元。依此類推,71條生產線共需獎勵金額7179萬元。其中,自覺執行搬遷規劃的予以全額獎勵;逾期執行的減半獎勵;不執行的不予獎勵並報請市政府強制關停。 科學合理的指導方針、詳細明確的規劃方案。我鎮的造紙行業結構調整、大源溪流域環境整治以及造紙工業功能區建設等工作正步步為營、有條不紊的進行著,各項計劃、任務均得到較好的落實和完善。但在肯定成績的同時,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制約因素也是不容忽視的,如:去年第三季度,全市電力供應緊張,“停三開四”,甚至“停四開三”的用電方案給企業的正常生產帶來極大影響;隨著國家巨集觀調控政策的出臺,土地供應緊張,功能區的二級土地開發遭遇門檻;銀根緊縮政策的實施,政府財政吃緊;區內企業結構不合理,整體產業素質較低,競爭力不強等等均給我鎮如何增強發展後勁;如何實現環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出問題。 為確保這一系列龐大、複雜且艱難的工程得以順利實施,我們希望市政府及相關部門能在政策上牽頭、資金信貸上給予幫助、出臺土地、稅收等相應的傾斜和優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