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關於農業和農村工作現狀的調查和建議

欄目: 調研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2.06W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是關係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全域性的重大問題。為了進一步加強農業和農村工作,深化農業和農村改革,最近,根據縣委安排、縣政協組織了專題調查組深入蒲呂、嵐峰、安居、白羊、西河五個鄉鎮,通過聽彙報、召開座談會,實地察看、走訪等形式對當前農業和農村工作現狀進行了調查研究,現將我們瞭解到的情況及建議報告於後:

關於農業和農村工作現狀的調查和建議

農村改革已走過了20年光輝歷程。它給我縣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民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發展,在農業和農村經濟取得巨大成就的今天,我縣農業、農村工作面臨一些新的矛盾和問題。

根據調查,我們認為,目前農村的主要矛盾一是農業生產水平不適應現代化發展的矛盾;二是農業產業化、集約化經營與家庭承包經營的矛盾。

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五:

一是黨在農村的土地政策、農副產品價格政策、幹部政策還沒有得到全面貫徹落實,有的還有待於深入研究。土地續包,讓“耕者有其田”,給農民吃了定心丸,但以後30年人口的變化、產業結構變化涉及到土地使用權流轉,如何有利於提高農業集約化程度,如何發揮善經營、懂技術、有經營資本的土地經營者的作用,讓土地產生出巨大的開發潛力,這就亟待出臺土地流轉的具體政策。

目前,農副產品價格存在的諸多問題。總體上是價格偏低、高投入、低收入,甚至增產不增收,安居龍興村、西河三善村抽點反映出農、副業收入只佔農村經濟收入的10%~30%,傷農民種田積極性。糧食收購普遍存在壓級壓價、種子價格不穩,如今年稻穀種子又增為2.5元一公斤,比臨近縣偏高;仔豬、肥豬價格呈撬撬板狀,且一直偏低;蠶繭經營公司中間環節增加了費用。使廠家、繭農兩不願,且比縣外價格高,質量低。如今年春繭收購價為每公斤12元,烘乾後交給廠家為48元,比外地每公斤高10餘元;農民反映農用物資質量差、價格高,雖是統銷物資,仍有區域差別和質量差別。加強黨對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力度不夠。村、社幹部年齡老化,文化素質不高,且青黃不接;縣、鄉、鎮對基層幹部的培訓提高抓得不夠,要適應現代農業的發展所具備的經營、科技才能相差甚遠。

二是“科教興農”戰略實施力度不夠,科技推廣難,實際推廣面少。科技推廣過程中,傳播到農戶手中已走了樣,致使有的農戶未學到家而造成損失,農產品科技含量低,缺乏市場競爭力。沒有充分利用好有線廣播、閉路電視、報刊、圖書資料等傳播媒介。農業科技資訊、市場資訊不靈,渠道不暢,有線廣播許多鄉鎮處於癱瘓;閉路電視網路尚未形成,報刊科普版幅不大,圖書資料未起到服務作用。

三是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特色經濟,推進農業產業化方面,突出特色不夠。產業化程度不高,基地建設還沒形成規模,經營管理粗放,效益不夠好,還沒完全形成自己的支柱產業、名牌產品,已有的繭絲綢產業現已危機四伏。據調查,安居蔬菜基地,土地面積規模大,但品種單調,特色菜不多,經營粗放,輔助設施不配套,生產和銷售脫節,營銷渠道不暢,沒有產生最佳效益;白羊鎮的山羊基地規模小,種養數量少且分散;西河鎮的母、仔豬基地優良品種不多;舊縣的柑桔基地,品種老化。

四、農業基礎設施脆弱,與我縣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的發展差距較大,現狀堪憂,特別是近幾年出現的嚴重乾旱就暴露出一些問題:一是水利設施老化,病害工程多,抗災能力弱;二是機器裝置陳舊老化,基礎設施條件差;三是水土流失嚴重,農田水利化程度低;四是農業管理機構、服務體系不穩定,農業行政執法工作困難多,阻力大,力度弱,有些基層農業服務組織已出現“斷線、人散”的癱瘓狀況;五是農資供應渠道比較混亂,儲備量少,品種不全,資源短缺,難以滿足農業生產的需求。

五是涉農部門為農服務宗旨觀念不強,部門利益、區域性利益有礙農民利益。為農業生產服務不夠,包括農業的產前、產中、產後的服務工作,特別是每年對農業的投入太少,有關資金遲遲不到位,使計劃的“兩高一優”農業專案落實得太少,有關涉農部門對強化農業的巨集觀管理和農技推廣服務不夠好,在抓重點、帶一般,搞試驗示範上,與農民共同探索農業的新路子尚有差距。這些矛盾的出現和存在,及不利於農村的穩定和發展,應引起重視。為此,我們建議:

一、認真組織學習宣傳貫徹黨的xx屆三中全會精神,加大宣傳力度,讓廣大幹部和群眾全面深刻領會“中共中央關於農業和農村工作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重大意義和精神實質,從思想上、認識上為今後農村改革和發展奠定基矗

二、進一步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和民主政治建設。建設一支有高度政治覺悟和政策水平、有文化、懂技術、能帶領廣大群眾勤勞致富的高素質的農村基層幹部隊伍,切實改變在農村工作中,一般號召多,結合實際具體指導少,下基層、走馬觀花多,解決實際問題少等不良傾向,並對鄉鎮進行有重點的考核,保證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的全面落實,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進步。

三、進一步調整產業結構,發揮區域優勢,發展特色經濟。努力抓好單一的種養結構向適應市場需求的現代農業結構和農業內部生產要素高效配置轉變,分散獨立的小生產經營向規模經營轉變,原料型農業向發展深加工的農業轉變,粗放型向集約,特別是向依靠科技進步轉變。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步伐,促進農村經濟實現第二次飛躍。充分發揮優勢,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特色經濟,實施產業化發展戰略,是解決農產品進入市場難,小生產與大市場脫節、農業經濟效益低等一系列問題的重要舉措,是促進農村經濟發生“質”的飛躍的必由之路,也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一個重要途徑。近幾年來,縣委、縣府及時抓住機遇,調整產業結構、立足縣情、發揮優勢,圍繞“水產、茶果、蔬菜、畜禽、蠶桑、糧食”六大產業,建設10大基地,發展特色經濟,加快了農業產業化發展步伐,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各鄉鎮也

根據各地的區域特點建產業基地,發展自己的特色經濟,進一步帶動產業結構的調整和農村經濟的發展,目前基地建設發展勢頭較好,但我們認為,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選定產業要因地制宜,宜糧則糧、宜林則林、宜山則山、宜水則水,要根據當地的地形地貌、土質、氣候等特點和資源優勢,揚長避短,確定自己的主導產業。水資源豐富的地區應以種養殖業為主,以種養業帶動加工業和其它各業的發展;丘陵地區應充分利用山資源,念好“山”字經,做活“林”文章,以林業為主發展生態農業,既擴大綠化面積、防止水土流失,保護生態環境,又可帶動草食性牲畜養殖業的發展;礦產豐富的地區,應以礦產資源開發為主,大力發展鄉鎮企業,帶動運輸業和大農業的發展;自然景現、人文景觀佔優勢的地區應以旅遊開發為主,綜合開發,發展觀光農業,帶動第三產業的發展。決不能脫離實際,見別人上什麼專案好自己也跟著上什麼專案而造成損失。

2、基地建設要統一規劃,科學論證,充分考慮經濟效益和市場前景,不能盲目上馬,要立足優勢,高起點、上規模、上檔次、突出特色。切忌一哄而上,重複建設,導致基地建得多而產業品種雷同的也多,缺乏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

3、要注意發展科技含量高的名、優、特、新、稀產品,同時積極引導農民改良品種和栽培技術,提高產品的內在質量和附加值。

4、不能只抓發展、不抓服務。要加強社會化服務特別是資訊服務。政府要儘快建立資訊服務中心,要有專門從事研究市場動態、收集科技、市場資訊的人員,及時向農民釋出、傳遞科技、市場資訊,要加快農村有線廣播的恢復和有線電視、通訊電話的發展,保證資訊暢通。同時,在報刊發行中要多向農民推薦傳遞科技。市場資訊的報刊雜誌。保證農民及時瞭解市場資訊、把握市場動態,及早調整經營方向,根據市場需求,市場需要什麼就生產什麼,減少經濟損失。

5、在抓好基地建設的同時,要切實抓好產品市場的建設和新產品的營銷,努力實現貿工農、產供銷一體化。要儘快規劃、合理佈局、建立相應的各種農產品批發市場,暢通農產品流通渠道。繼續探索“基地加農戶加公司”的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經營模式的路子,從政策、資金、技術、資訊上大力培植“龍頭”企業,逐步形成以市場為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生產體系和執行機制。

6、在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特色經濟、抓經濟收入的同時,決不能放鬆糧食生產,“無糧不穩”,增糧、增收是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基本前提。要在保證糧食生產“穩中有增”的前提下,突出林、牧、副、漁、加工等各業結構的調整。

四、大力實施“科教興農”戰略,加快農業科技成果的應用與推廣。科技進步是農業發展的決定因素,能帶來農業生產方式的巨大轉化和農業生產力的極大提高。一是與農科院校、科研單位“聯姻”,加強協作,把科技成果快速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二是採取一系列優惠政策,吸引新技術企業和產業到農村落戶。三是充分發揮各級農民文化技術學校的作用,把農校作為培養農村科技人才的基地,全面實施“綠色證書”工程,培養“土專家”。四是組織農技人員深入農村,採勸趕科技大集”,發放科技資料、現場指導等形式宣傳,推廣新的農業技術。同時切實落實農技人員承包示範推廣科技成果責任制,促使農技人員把工作落到實處。五是進一步在政策、資金、技術上向專業大戶、科技“明星”傾斜,充分發揮其示範作用。以培植一戶,帶動一片,發展一片,發揮影響全縣的示範效應,加快科技成果的應用和推廣。

五、要尊重農民群眾的創造精神和生產經營自主權,政府要積極引導農民調整生產,發展經濟,決不能以行政命令定項,定指標而挫傷農民的積極性。農民新村的建設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舉措,政府要大力宣傳,著力引導、科學規劃。規劃要多尊重農~願、習慣,宜大則大、宜小則小,要以方便農民生產和生活來發展。

六、繼續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加快以水利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政府投資要突出重點,保重點工程、重點專案,不能撒“面面藥”,這裡投一點,那裡投一點,結果收益不大。在做好各種用於農業投入費稅收、管、用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投資渠道,堅持“誰受益誰投資”的原則,給予優惠政策,吸引社會各方面的資金投入農業,增強農業後勁。

Tags:農村 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