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誠信問題調研報告(精選5篇)

欄目: 調研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2.42W

誠信問題調研報告(精選5篇)

誠信問題調研報告 篇1

調查中反映的問題80%的同學認為校園不誠信問題非常嚴重,在問卷中所提到的不誠信現象中,調查結果不禁讓我們瞠目結舌,100%的人做過或見到周圍人做的,可見校園誠信缺失問題的嚴重性,這讓我們不得不對誠信問題引起高度的關注。

面對大學生誠信嚴重缺失問題,建立誠信檔案是否勢在必行?73%的同學認為應該建立,15%認為沒必要。很多人認為對於誠信好的同學建立會有幫助,而對誠信不好的同學一定會起到反面作用,這也是不可避免的,也只有這樣才能顯示出誠信者的優勢啊。

誠信是否影響就業?75%認為一定會,25%認為不一定,沒有人認為不會。而誠信是否能成為就業的主要條件,53%的同學認為一定會,28%認為可能會,只有少數人認為不會。

通過這次調查反映了很多問題。但留給我們確是更多的思考,為什麼誠信問題變得如此嚴重,究竟根源是什麼?

二、原因分析

1、歷史積澱的負面影響是導致大學生誠信缺失的歷史根源.

在中華文明的發展史上,雖然形成了諸如“童叟無欺,公平交易”、“一言既出,駟馬難追”等誠信的經典之句,但在封建社會長期的封建制度專制下。剝削階級貪圖享受的思想和消極腐敗的現象一直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加之歷史上“見什麼人說什麼話”、“老實人吃虧”等俗語古訓,導致人們在潛意識中誠信意識的扭曲。誠信的基本要求是真實,無真實則無誠信。因此,“歷史積澱中的負面影響確實還在影響著當代大學生,而且這種影響還具有“世襲”的趨勢。

2、現實中失信成本偏低是導致大學生誠信缺失的直接原因.

當前,導致大學生誠信缺失的原因固然很多,而失信成本偏底則是最直接原因。“所謂失信成本,是指失信者因失信行為而付出的代價”。當前,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時期,市場

經濟在極大地促進了生產力發展的同時,也給人們的生活領域和認知領域帶來許多負面的影響。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經濟準則被運用與人際關係中,效率的優先和利潤的最大化成為人們評價一切的準繩.經濟上的急功近利,必然造成道德上的惟利是圖,從而不可避免地使一些人公德心淡漠和行為方式失範,誠實守信的基本道德規範被物質化、功利化。這種現象存在於社會的廣泛領域。從經濟領域中的假冒偽掠產品衝斥市場、坑蒙拐騙經營,到社會政治領域中的以權謀私、權錢交易、貪汙受賄、欺上瞞下、搞形式主義、浮誇虛報;從教育界的教師不安心教書、搞第二職業,領導只講不做、失信於師生到學生考試時的替考、作弊等等,這些失信行為的人在現實生活中不僅沒有得到應有的懲罰,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獲得很大的收益,也就是說,現實社會中失信者所付出的成本遠遠小於守信所付出的成本。因此,現實生活中的種.種消極現象極大地腐蝕著大學生的靈魂,使得正處於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時期的大學生有無所適從之勢,從而導致了當代大學生誠信的滑坡。

3、教育機制、管理體制的不完善是造成大學生誠信缺失的重要原因.

首先,學校在誠信教育的方式方法上,重理論輕實踐,重灌輸輕引導,忽視學生在德育工程中的主題地位。學校的德育工作往往習慣於通過批評、禁止等行政手段來規範學生的行動,而不善於形成文化氛圍對學生進行薰陶;習慣於具高臨下對學生提出種.種要求,而不善於從學生角度進行分析,以心理諮詢的方法來引導學生。其次,在評價機制上,存在著重知輕德的現象,把道德簡單地用各種資料來量化衡量,只重結果,不重過程,造成“老實人吃虧”的後果。這種評價機制在一定程度上給學生一些誤導,使他們錯誤地認為,只要自己能夠獲得好的成績,至於用什麼手段、什麼方法都是次要的。從學生考試作弊到偷盜自行車屢屢得手,從學生綜合測評作假到後勤採購“黑心棉”事件的屢屢得逞,所有這些虛假行為,客觀上助長了大學生誠信的缺失,加劇了誠信缺失的泛濫.再次,高校管理體制上的不完善給大學生不守信以可乘之機。高校中的許多管理領域和部門存在著許多弊端和漏洞,這主要表現在:一是學校決策制度不完善。一方面學生對學校、學院乃至本年級的重大決策、諸如重要學生幹部的任用事項、綜合測評的依據、學生入黨、保送研究生的程式等等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落實不到位;另一方面,民主集中制形同虛設。少數人決定重大決策的事情在學生中經常發生,特別是在一些與學生關係特別密切的職能部門,存在著嚴重的餓工作無序、制度缺乏、管理鬆散監督不力等弊端。二是監督約束機制不完善。學校的規章制度制定以後,缺乏有效的實施與監督,這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誠信缺失學生的僥倖心理

誠信問題調研報告 篇2

調查方式:問卷

調查內容:在校大學對社會誠信問題的調查問卷(詳見附錄)

組織管理:小組長:何楊

執筆人:俞哲明楊丁俊

結果分析:

現代學生普遍都非常重視誠信,將誠信作為一種基本的社會道德標尺來衡量一個人。但以此為基點,很多大學生都沒能以身作則的做到誠信待人,誠信為人。在一方面,他們認為高等教育對一個人的社會觀會產生較大的影響,即對是否能做到誠信起到影響作用;在另一方面,他們又在以各種各樣的或有或無的理由作為自己無法達到誠信的掩體。

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紙醉金迷”的錯誤享樂觀,“拜金主義”的扭曲價值觀,已經使人們淡忘了古人所強調的“德”,“誠”。取而代之的是將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忽略其他的影響。

在調查報告中的第15題,很大一部分同學對未來社會的誠信度持悲觀態度。而由第3題,第10題,第16題,第17題來分析,正是由於這個社會中大家扮演的都不是絕對誠信的角色,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太多的虛虛假假扮演著反面角色,使大家對這個社會的誠信體系保持的保守態度。作為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他們認為自己應該有必要也有能力通過一些有悖於道德的方法來實現自我保護。這也印證了先前提到的,將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不考慮這樣做是否會對他人或是集體帶來的危害。

就第9題的結果來看,幾乎100%的同學選擇了不會。據此分析,我想,在人們心中,還有一條最基本的道德底線的存在,在這條底線之下的做法是大多數人無法容忍的。

值得注意的是第7題的結果,很多同學出乎意料的放棄了朋友,和親人的選項,轉而選擇了網友。在網際網路高度發達的21實際,幾乎每個人都在上網,很難相信,他們都在向陌生人傾訴著自己苦惱,分享自己的祕密,發表自己的看法,發洩自己的不滿。這也再次敲響了社會誠信體系的警鐘,作為祖國的未來,他們已經放棄了相信他們本應該最相信的人。治理這種現象的方法,根據第13題的統計結果,政府誠信顯得尤為重要。

價值思考: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誠信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先王貴誠信,誠信者,天下之結也”,“誠之者,人之道也”可見,在古人看來,“誠信”乃是天下人團結一致的基本保證,是為人之道,是人們所需遵守的基本道德準則之一。誠信的基本道德內涵是務真求實,誠實守信,不妄不偽,真實不欺。所以誠信的缺失,特別是大學生誠信的缺失將會嚴重的影響整個社會未來的發展。

想象如果一個社會失去了誠信,那麼一切社會保障將不復存在。國家的政策,法規,律法無法取得效果,社會公平、公正無法實現,社會秩序將處於混亂無序狀態。

在商品交換和市場經濟條件下,公平的經濟交易必須是建立在講誠信、講信用的基礎之上的,這是經濟交換的基本原則。在經濟領域,經濟信用是誠信的最主要體現,誠信是經濟信用的堅實基礎和依據,而經濟信用是企業、居民等任何微觀層次的主體開展經濟活動的基本支柱;而失去誠信與經濟信用,在市場經濟環境中,對於經濟活動的主體而言,其危害是毀滅性的。而在意識形態和思想、文化、社會生活領域,誠信更是維繫正常的社會關係和人際交往的橋樑與紐帶,是折射真善美和社會良知的一面道德之鏡;而失去誠信,人與人交往的基本狀況就受到了威脅,人類所共同追求的美好、和諧的生活狀態就會成為一種遙不可及的精神奢望。

在現代社會中,誠信在國家機器與政策執行、政治與法律、經濟交往、意識形態與思想、文化、社會生活等所有領域都發揮著基礎性的、保障性的作用,是絕不容動搖的,是最基本的社會道德規範和價值觀念之一,具有特殊的調節功能和導向、示範功能。

作為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社會中的相對高素質人群,誠信的缺失所引發的“不良效應”會更加明顯,更加深遠。而且大學生誠信缺失所引起的消極影響具有一定的潛伏性和隱蔽性。由於大學生在學校期間尚未真正參與社會經濟活動,誠信缺失的危害尚不能充分體現出來;但是,當他們畢業後融入社會,分佈到祖國各地、各行各業後,誠信缺失所導致的嚴重危害就會真正凸顯出來,所以學校的誠信價值觀的教育對於引導大學生講誠信起著十分重要的核心作用。

現實意義:

大學生的誠信與否對和諧校園是否能成功構建也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由於社會價值觀的多元化以及法制不健全、競爭無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在我們大學生中還存在許多不講誠信的現象。比如:有的同學考試作弊;有的同學擅自更改學習成績,在畢業推薦表上弄虛作假;有的同學無故拖欠學費,把父母給的學費任意揮霍;有的同學不按時歸還助學貸款;有的同學利用網路的虛擬特性,隨意侮辱欺詐他人,或散佈流言蜚語,發表不負責任的言論等等。諸如此類的行為,是與大學生的稱號、父母的期望、黨和國家的要求背道而馳的。如果不及時糾正,養成不良行為和習慣後,將來很難有所作為,有的甚至會一步步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學校在公民誠通道德建設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位置,因此,有必要開展相應的誠信教育幫助在校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社會觀,價值觀。

誠信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為一種理想層面的道德修養,學生普遍認同。然而當代大學生面臨著一種社會轉型時期的嚴峻的挑戰,特別是在當今社會就業方面,這使得大學生的命運更加坎坷。在社會急劇變化的時期,大學生應對這種急劇變化的情況的素質能力受到自身社會閱歷的限制,在誠信方面容易出現偏差。就此次調查結果,及本小組從網上搜索的近幾年來數位專家、學者對大學生誠信狀況開展的調查研究的結果均表明當代大學生的主觀願望是在行為中表現出誠實守信,但在現實中卻表現出知行不一。

大學生作為國民中的優秀分子,作為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是否具備誠信的品德是事關高校人才培養能否順利推進的重大問題,是新時期構建和諧校園的重要前提。然而不幸的是大學生出現誠信危機的現象卻呈不斷滋生蔓延之勢。這應該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

誠信問題調研報告 篇3

在期末考試來臨之際,我服裝學院在每個班按學號抽取了5位,共對200位同學進行了一次大學生誠信考試問卷調查,對本次調查結果可以說有喜也有憂,具體情況如下:

1,在這次被調查的200位學生中認為我們大學生誠信情況很好的佔大約7.1%一般的佔約78.5%較差的佔大約11.2%很差的大約佔3.2%

2,認為誠信缺失的根本原因是:社會大環境中不誠信的影響佔88.3%家長老師朋友的影響佔4.1%因為自身發展的需要必須這樣的佔7.6%

3,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可以做到誠信,能的佔6.9%基本能佔65.8%沒有注意的佔27.3%

4,考試有過作弊中,每次都有作弊的佔4.1%選修公共課作弊專業不作弊佔大約16.3%偶爾1,2次佔60.2%從不不作弊的19.5%

5,考試中發生作弊行為的原因。可以拿高分獲獎學金的佔大約5.5%認為學校課程無意義不值得認真學習的佔42.8%認為大學生活不應該吧太多時間放學習上的佔大約8.7%看別人作弊心理不平衡覺得自己會吃虧的佔43%

6,同學對考試作弊持有的態度不能接受的佔大約15.4%可以理解因為學生壓力太大的佔68.3%只要不被抓住就可以的佔大約16.3%

7,同學認為加強大學生誠信意識的最佳方法在校園中加大誠信宣傳力度佔大約17.6%給每個人建立誠信檔案佔大約12.7%家長老師以身作則69.7%

經過這次問卷調查,我們瞭解到,我們學生在誠信方面還是有一定的自己的準則,可以較好的去堅守自己的道德底線。不過在學生中也的確存在一定的問題,在面臨各式各樣的考試時都有一定程度的不誠信現象的存在。經過這次的調查也發現大學生的誠信問題不僅僅是我們學校學生的事情更與整個社會息息相關,只有揚誠信之風,淨化整個社會的道德風氣,才能還我們一個純淨的校園,還我們一個公正誠信的考場。揚起誠信的風帆,從我們身邊做起。

誠信問題調研報告 篇4

東北財經大學學生誠信狀況調查報告

一、調查活動基本情況

(一)調查物件

20__年3月22日至3月26日,由學生處、團委委託統計學院市場調查與分析協會在全校範圍內以問卷調查方式開展大學生誠信狀況調查活動。調查活動物件為全日制普通本專科1167名學生,各學院按人數比例抽取學生參與調查。其中男生佔35.2%,女生佔64.8%;黨員佔9.8%,團員佔87.4%,非黨員、團員學生佔2.8%;除大四學生人數偏低外,各年級學生人數基本持平;學生家庭平均收入為4000元左右,絕大部分為雙親家庭。可見此次調查的樣本特徵與東北財經大學大學生各項特徵基本吻合,調查可靠性高且代表性較強。

(二)調查方式

此次調查問卷分為大學生對誠信問題的基本看法,家庭、社會、學校對大學生誠信的影響及大學生在學業、經濟、社會方面誠信現狀三個方面,選用了三個維度共21個指標,各項分析資料分值滿分為5分;收回有效問卷1113份,有效率為95.37%。調查結果顯示我校學生總體上誠信狀況良好,不存在誠信嚴重缺失的問題,但在部分領域和部分具體行為上存在一定誠信缺失狀況。

二、調查結果和分析

(一)大學生對誠信的認識

我校學生普遍認為誠信是當代大學生重要的品質之一,在日常生活、人際交往和參與社會活動中非常重要。學生在大多數情況下能夠做到誠信,但完全誠信在學校還沒有成為普遍現象。這可能與我校誠信宣傳力度不夠或誠信教育缺乏創新有關。

調查結果還顯示,家庭環境、社會環境和學校環境是影響大學生誠信的主要因素,三者之間存在顯著差異。其中家庭環境是影響大學生誠信的首要因素,其次是社會環境和學校環境。

(二)大學生誠信水平現狀

通過資料分析,我校學生整體上誠信狀況良好,但不同群體間存在著差異。不同年級的學生誠信狀況不同,其中一年級學生最好,其次是二年級學生,而三、四年級學生狀況較差;學生黨員誠信狀況明顯好於非黨員學生;各專業學生誠信狀況也不相同。這種差異性體現在學業誠信、經濟誠信和社會誠信上。

1、學業誠信現狀。我校全日制普通本專科學生總體的學業誠信水平較高,通過對各分組資料進行獨立樣本檢驗,我們對學業誠信幾個方面的差異性進行分析,得出了學生在學業誠信方面最容易發生缺失的問題主要集中在日常上課、考試和寫論文三方面,最嚴重的問題是一稿多投,其次分別為曠課、遲到、早退,不能及時完成作業,考試作弊,翻譯外文作為自己論文,論文抄襲,論文署名虛假,替考或找人代考。

2、經濟誠信現狀。我校大學生經誠信得分均值為4.01分,在優秀水平以上,總體上經濟誠信水平很高,通過對各分組資料進行獨立樣本檢驗,我們得出了關於經濟誠信的差異性分析,並對能夠反映經濟誠信的7個指標進行了研究,得出了學生在經濟誠信方面最容易發生缺失的問題是拖欠學費,其他問題依次為拾金據為己有、拖欠班費、為申報貧困生而虛報家庭情況、逃票、拖欠或避繳助學貸款及借錢不還。

3、社會誠信現狀。社會誠信是學生誠信最重要的體現,是其今後踏入社會後最應該具備的素質,然而調查結果顯示,社會誠信的維度得分明顯低於學業誠信和經濟誠信。對社會誠信維度的6個指標分別進行縱向計算平均數,得到各指標得分並按照降序排列,依次為求職材料“注水”、入黨動機不純、毀約、不守時、食言及翻看他人信件。其中問題最嚴重的三項指標中,有兩項涉及就業方面,說明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出現的誠信問題亟待解決,學校應在就業教育和職業道德培養方面採取相應的措施。

(三)大學生誠信問題成因分析

總體來看,大學生出現各種誠信問題與外界環境的影響是分不開的。首先是傳統文化具有侷限性,傳統的“信守”道德理想化遠大於實際,且僅侷限於親人、朋友間而不適用於其他社會成員;其次是社會形態失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型期間經濟秩序混亂、政治腐敗和社會不良風氣滋生對大學生影響深遠;再次是學校在信用教育的方式、方法上重理論輕實踐,重灌輸輕引導,忽視學生在德育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大學生信用缺失固然與學校教育的不到位、社會大環境的汙染有一定的關係,但是在很大程度上還是源於家庭教育的不足,家長只看成績好壞不重人格培養,只提出高標準而不能以身作則都不利於學生的成長;此外虛擬網路的失控也是大學生誠信問題的成因之一。以下是大學生誠信問題具體表現的成因分析。

1、考試作弊。在考試作弊原因選擇中,由於平時學習不努力,為了避免掛科和重修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而選擇作弊的佔28.4%,其次是為了取得好成績,獲得各項榮譽,更有17.7%的學生認為所學課程沒有實質意義,所以採取作弊手段矇混過關、草草了事,一些學生在考試作弊問題上懷有從眾心理,還有極少數學生已經習慣考試作弊。由此可見考試作弊主要原因在於學生自身誠信意識差,學習不努力而寄希望於投機取巧。此外,應試教育的理念在大學依然盛行,對學生才能的評估機制單一,以至於許多大學生將課程考試的成績和取得課程學分作為課程學習的最終目的,導致考試作弊現象屢見不鮮。

2、論文抄襲。論文抄襲是一個社會性的問題,在大環境影響下,學生理所當然地附庸了這股趨勢,但是其思想根源仍在於學生自身對待學術的態度不端正,不懂得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沒有形成謹慎的研究思維。此外,許多學生認為學校論文審查不嚴及指導教師不負責任有空可鑽,這說明高校論文監督管理和誠信教育工作不同程度存在滯後也是大學生論文抄襲問題的成因。

3、欠繳學費。由於我國的高等教育非義務教育,大學生應在每學年向學校繳納數千元不等的學費。近年來拖欠學費問題已成為了大學生經濟誠信中最嚴重的問題,雖然學校採取各種措施催繳學費,但部分學生仍然不能按時繳費。拖欠學費行為出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一是部分學生在學期初從家長手中拿到數額巨大的學費後難以自控,任意揮霍,導致拖欠學費的發生;二是一部分家庭貧困學生的助學貸款申請因為各種原因未被批准,學費沒有及時繳納;三是個別學生存在僥倖心理惡意拖欠。

4、拖欠助學貸款。為解決貧困大學生上大學難的問題,國家助學貸款應運而生,但由於國家助學貸款是無擔保貸款,助學貸款管理制度不完善,大學生信用體系又未建立健全,部分大學生的信用意識淡薄,鑽國家的空子,到期還貸不積極,還貸率低,甚至有的學生惡意拖欠。為此,很多銀行對大學生的誠信產生了懷疑,影響銀行放貸積極性,形成了惡性迴圈。部分畢業生由於跳槽頻繁,逾期還貸更如家常便飯。客觀來看目前部分大學生畢業後收入不穩定難以及時償付銀行貸款,但半數以上的學生心態上存在問題,缺乏誠信、不懂得感恩是造成拖欠助學貸款情況頻頻發生的根源。

5、就業誠信缺失。違約在大學生社會行為中是最容易造成惡劣影響的不誠信行為。調查顯示除少數學生因企業在招聘過程中存在欺詐行為外,四分之三以上學生因為相應的法律法規不健全,為了挑選更好的工作而毀約。不講誠信的“低成本”使學生不關心誠信,講誠信的“低利潤”又使學生不屑於誠信,最終導致就業誠信缺失現象的發生。學生職業道德和契約意識的缺失也同學校對畢業生教育和考核的缺失有一定關係。

三、思考和建議

(一)構建校園誠信文化氛圍

一種良好的文化氛圍如能在校園內積澱、傳播,可以在潛移默化中給學生以道德的薰陶,形成一種文化強勢,在一定範圍內形成一種輿論氛圍,給不願按照這種方式行事的學生施加無形的壓力。因此我們應該積極構建校園誠信文化氛圍,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和社會實踐活動是開展誠信教育的重要載體,可將誠信教育的重要內涵寓於各項活動的豐富性和新穎性中,召開誠信評議討論會,舉辦誠信專題講座,嘗試無人監考活動,開展誠信簽名活動,將誠信觀念融入學生日常學習生活,將誠信文化構建和學風建設有機聯絡在一起,相得益彰。

(二)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力度

學校應著眼於學生的長遠發展,充分認識誠信對學生未來人生的重要性,加強大學生誠信意識的培養,開展大學生誠信教育,塑造新時代大學生的良好形象。

1、以“兩課”為主渠道,增加和滲透誠信教育的新內容。“兩課”教師應深入進行調查研究,準確把握當前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狀況和誠信意識與表現,以增強誠信教育的針對性。在此基礎上豐富和拓展“兩課”教學內容,弘揚中華民族誠信傳統美德,藉助歷史例證誠信在古今中外的普遍價值和重要地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授課過程中,積極推進情景教學法,藉助所收集的大學生日常道德行為規範方面的資訊,在課堂上創設問題情景,啟發學生深入思考、分析,多方面、全方位地對大學生進行立體的誠信教育,從而加深誠信教育的實效;同時保證在課堂講授、鞏固練習、作業批改、課外實踐等每一個環節中都隨時隨地貫徹誠信教育的思想,引導學生做到言行一致,知行合一。

2、加強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堅持“請進來,走出去”,通過就業指導教師及成功企業家校友做專題講座,向畢業生講授成才與做人的關係,帶領學生切身感受講求誠信對一個人成功的重要作用,培養學生對誠信的認知與情感。

3、積極開展感恩教育。當今大學生缺乏誠信很大程度上與其自小生活環境有關——大多數獨生子女以自我為中心,凡事將自身利益放在首位,缺少感恩意識。學校應開展以感恩為主題的教育活動,讓學生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感謝師長的教誨之恩,感謝同學、朋友的幫助之恩,並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將感恩之心化作嚴格規範自身言行、遵守承諾的信念。

(三)建立誠信評價體系

建立誠信評價體系可將大學生在校期間誠信的遵守情況進行認真歸納分析,從制度上約束大學生的失信行為,加大其失信成本,降低其誠信風險,警示學生要時刻注意自己的信用,關注自己的形象。

1、建立健全大學生誠信檔案,實施教育的動態管理。根據大學生的信用情況建立起個人信用檔案——形成並完善一個有效的記錄機制。記錄內容包括大學生本人承諾書、學生的個人基本情況及綜合鑑定、學習成績、經濟狀況、信用記錄等,以便更及時、更有針對性的做好學生誠信教育工作。

2、將誠信納入學生素質綜合考評體系。學校應根據誠信檔案對學生誠信狀況按級別科學分類,定出可操作的量化考核標準,建立誠信測評體系。通過學生自評、同學互評、老師評議和社會行為備註四種方式最終確定學生的誠信指標,並將其作為到學生的綜合素質考核、評優評先和入黨的一個考核專案。

3、建立完備的監督制約機制。學校學生思想教育和學生管理職能部門應把教育和處罰結合起來,形成學生失信懲罰機制。針對違反信用以及欺騙、造假行為,制定和完善相關的條例和管理規定,加大制度的執行力度。

大學生誠信問題調研報告四:

在期末考試來臨之際,我服裝學院在每個班按學號抽取了5位,共對200位同學進行了一次大學生誠信考試問卷調查,對本次調查結果可以說有喜也有憂,具體情況如下:

1,在這次被調查的200位學生中認為我們大學生誠信情況很好的佔大約7.1%一般的佔約78.5%較差的佔大約11.2%很差的大約佔3.2%

2,認為誠信缺失的根本原因是:社會大環境中不誠信的影響佔88.3%家長老師朋友的影響佔4.1%因為自身發展的需要必須這樣的佔7.6%

3,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可以做到誠信,能的佔6.9%基本能佔65.8%沒有注意的佔27.3%

4,考試有過作弊中,每次都有作弊的佔4.1%選修公共課作弊專業不作弊佔大約16.3%偶爾1,2次佔60.2%從不不作弊的19.5%

5,考試中發生作弊行為的原因。可以拿高分獲獎學金的佔大約5.5%認為學校課程無意義不值得認真學習的佔42.8%認為大學生活不應該吧太多時間放學習上的佔大約8.7%看別人作弊心理不平衡覺得自己會吃虧的佔43%

6,同學對考試作弊持有的態度不能接受的佔大約15.4%可以理解因為學生壓力太大的佔68.3%只要不被抓住就可以的佔大約16.3%

7,同學認為加強大學生誠信意識的最佳方法在校園中加大誠信宣傳力度佔大約17.6%給每個人建立誠信檔案佔大約12.7%家長老師以身作則69.7%

經過這次問卷調查,我們瞭解到,我們學生在誠信方面還是有一定的自己的準則,可以較好的去堅守自己的道德底線。不過在學生中也的確存在一定的問題,在面臨各式各樣的考試時都有一定程度的不誠信現象的存在。經過這次的調查也發現大學生的誠信問題不僅僅是我們學校學生的事情更與整個社會息息相關,只有揚誠信之風,淨化整個社會的道德風氣,才能還我們一個純淨的校園,還我們一個公正誠信的考場。揚起誠信的風帆,從我們身邊做起。

誠信問題調研報告 篇5

東北財經大學學生誠信狀況調查報告

一、調查活動基本情況

(一)調查物件

20xx年3月22日至3月26日,由學生處、團委委託統計學院市場調查與分析協會在全校範圍內以問卷調查方式開展大學生誠信狀況調查活動。調查活動物件為全日制普通本專科1167名學生,各學院按人數比例抽取學生參與調查。其中男生佔35.2%,女生佔64.8%;黨員佔9.8%,團員佔87.4%,非黨員、團員學生佔2.8%;除大四學生人數偏低外,各年級學生人數基本持平;學生家庭平均收入為4000元左右,絕大部分為雙親家庭。可見此次調查的樣本特徵與東北財經大學大學生各項特徵基本吻合,調查可靠性高且代表性較強。

(二)調查方式

此次調查問卷分為大學生對誠信問題的基本看法,家庭、社會、學校對大學生誠信的影響及大學生在學業、經濟、社會方面誠信現狀三個方面,選用了三個維度共21個指標,各項分析資料分值滿分為5分;收回有效問卷1113份,有效率為95.37%。調查結果顯示我校學生總體上誠信狀況良好,不存在誠信嚴重缺失的問題,但在部分領域和部分具體行為上存在一定誠信缺失狀況。

二、調查結果和分析

(一)大學生對誠信的認識

我校學生普遍認為誠信是當代大學生重要的品質之一,在日常生活、人際交往和參與社會活動中非常重要。學生在大多數情況下能夠做到誠信,但完全誠信在學校還沒有成為普遍現象。這可能與我校誠信宣傳力度不夠或誠信教育缺乏創新有關。

調查結果還顯示,家庭環境、社會環境和學校環境是影響大學生誠信的主要因素,三者之間存在顯著差異。其中家庭環境是影響大學生誠信的首要因素,其次是社會環境和學校環境。

(二)大學生誠信水平現狀

通過資料分析,我校學生整體上誠信狀況良好,但不同群體間存在著差異。不同年級的學生誠信狀況不同,其中一年級學生最好,其次是二年級學生,而三、四年級學生狀況較差;學生黨員誠信狀況明顯好於非黨員學生;各專業學生誠信狀況也不相同。這種差異性體現在學業誠信、經濟誠信和社會誠信上。

1、學業誠信現狀。我校全日制普通本專科學生總體的學業誠信水平較高,通過對各分組資料進行獨立樣本檢驗,我們對學業誠信幾個方面的差異性進行分析,得出了學生在學業誠信方面最容易發生缺失的問題主要集中在日常上課、考試和寫論文三方面,最嚴重的問題是一稿多投,其次分別為曠課、遲到、早退,不能及時完成作業,考試作弊,翻譯外文作為自己論文,論文抄襲,論文署名虛假,替考或找人代考。

2、經濟誠信現狀。我校大學生經誠信得分均值為4.01分,在優秀水平以上,總體上經濟誠信水平很高,通過對各分組資料進行獨立樣本檢驗,我們得出了關於經濟誠信的差異性分析,並對能夠反映經濟誠信的7個指標進行了研究,得出了學生在經濟誠信方面最容易發生缺失的問題是拖欠學費,其他問題依次為拾金據為己有、拖欠班費、為申報貧困生而虛報家庭情況、逃票、拖欠或避繳助學貸款及借錢不還。

3、社會誠信現狀。社會誠信是學生誠信最重要的體現,是其今後踏入社會後最應該具備的素質,然而調查結果顯示,社會誠信的維度得分明顯低於學業誠信和經濟誠信。對社會誠信維度的6個指標分別進行縱向計算平均數,得到各指標得分並按照降序排列,依次為求職材料“注水”、入黨動機不純、毀約、不守時、食言及翻看他人信件。其中問題最嚴重的三項指標中,有兩項涉及就業方面,說明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出現的誠信問題亟待解決,學校應在就業教育和職業道德培養方面採取相應的措施。

(三)大學生誠信問題成因分析

總體來看,大學生出現各種誠信問題與外界環境的影響是分不開的。首先是傳統文化具有侷限性,傳統的“信守”道德理想化遠大於實際,且僅侷限於親人、朋友間而不適用於其他社會成員;其次是社會形態失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型期間經濟秩序混亂、政治腐敗和社會不良風氣滋生對大學生影響深遠;再次是學校在信用教育的方式、方法上重理論輕實踐,重灌輸輕引導,忽視學生在德育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大學生信用缺失固然與學校教育的不到位、社會大環境的汙染有一定的關係,但是在很大程度上還是源於家庭教育的不足,家長只看成績好壞不重人格培養,只提出高標準而不能以身作則都不利於學生的成長;此外虛擬網路的失控也是大學生誠信問題的成因之一。以下是大學生誠信問題具體表現的成因分析。

1、考試作弊。在考試作弊原因選擇中,由於平時學習不努力,為了避免掛科和重修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而選擇作弊的佔28.4%,其次是為了取得好成績,獲得各項榮譽,更有17.7%的學生認為所學課程沒有實質意義,所以採取作弊手段矇混過關、草草了事,一些學生在考試作弊問題上懷有從眾心理,還有極少數學生已經習慣考試作弊。由此可見考試作弊主要原因在於學生自身誠信意識差,學習不努力而寄希望於投機取巧。此外,應試教育的理念在大學依然盛行,對學生才能的評估機制單一,以至於許多大學生將課程考試的成績和取得課程學分作為課程學習的最終目的,導致考試作弊現象屢見不鮮。

2、論文抄襲。論文抄襲是一個社會性的問題,在大環境影響下,學生理所當然地附庸了這股趨勢,但是其思想根源仍在於學生自身對待學術的態度不端正,不懂得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沒有形成謹慎的研究思維。此外,許多學生認為學校論文審查不嚴及指導教師不負責任有空可鑽,這說明高校論文監督管理和誠信教育工作不同程度存在滯後也是大學生論文抄襲問題的成因。

3、欠繳學費。由於我國的高等教育非義務教育,大學生應在每學年向學校繳納數千元不等的學費。近年來拖欠學費問題已成為了大學生經濟誠信中最嚴重的問題,雖然學校採取各種措施催繳學費,但部分學生仍然不能按時繳費。拖欠學費行為出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一是部分學生在學期初從家長手中拿到數額巨大的學費後難以自控,任意揮霍,導致拖欠學費的發生;二是一部分家庭貧困學生的助學貸款申請因為各種原因未被批准,學費沒有及時繳納;三是個別學生存在僥倖心理惡意拖欠。

4、拖欠助學貸款。為解決貧困大學生上大學難的問題,國家助學貸款應運而生,但由於國家助學貸款是無擔保貸款,助學貸款管理制度不完善,大學生信用體系又未建立健全,部分大學生的信用意識淡薄,鑽國家的空子,到期還貸不積極,還貸率低,甚至有的學生惡意拖欠。為此,很多銀行對大學生的誠信產生了懷疑,影響銀行放貸積極性,形成了惡性迴圈。部分畢業生由於跳槽頻繁,逾期還貸更如家常便飯。客觀來看目前部分大學生畢業後收入不穩定難以及時償付銀行貸款,但半數以上的學生心態上存在問題,缺乏誠信、不懂得感恩是造成拖欠助學貸款情況頻頻發生的根源。

5、就業誠信缺失。違約在大學生社會行為中是最容易造成惡劣影響的不誠信行為。調查顯示除少數學生因企業在招聘過程中存在欺詐行為外,四分之三以上學生因為相應的法律法規不健全,為了挑選更好的工作而毀約。不講誠信的“低成本”使學生不關心誠信,講誠信的“低利潤”又使學生不屑於誠信,最終導致就業誠信缺失現象的發生。學生職業道德和契約意識的缺失也同學校對畢業生教育和考核的缺失有一定關係。

三、思考和建議

(一)構建校園誠信文化氛圍

一種良好的文化氛圍如能在校園內積澱、傳播,可以在潛移默化中給學生以道德的薰陶,形成一種文化強勢,在一定範圍內形成一種輿論氛圍,給不願按照這種方式行事的學生施加無形的壓力。因此我們應該積極構建校園誠信文化氛圍,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和社會實踐活動是開展誠信教育的重要載體,可將誠信教育的重要內涵寓於各項活動的豐富性和新穎性中,召開誠信評議討論會,舉辦誠信專題講座,嘗試無人監考活動,開展誠信簽名活動,將誠信觀念融入學生日常學習生活,將誠信文化構建和學風建設有機聯絡在一起,相得益彰。

(二)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力度

學校應著眼於學生的長遠發展,充分認識誠信對學生未來人生的重要性,加強大學生誠信意識的培養,開展大學生誠信教育,塑造新時代大學生的良好形象。

1、以“兩課”為主渠道,增加和滲透誠信教育的新內容。“兩課”教師應深入進行調查研究,準確把握當前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狀況和誠信意識與表現,以增強誠信教育的針對性。在此基礎上豐富和拓展“兩課”教學內容,弘揚中華民族誠信傳統美德,藉助歷史例證誠信在古今中外的普遍價值和重要地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授課過程中,積極推進情景教學法,藉助所收集的大學生日常道德行為規範方面的資訊,在課堂上創設問題情景,啟發學生深入思考、分析,多方面、全方位地對大學生進行立體的誠信教育,從而加深誠信教育的實效;同時保證在課堂講授、鞏固練習、作業批改、課外實踐等每一個環節中都隨時隨地貫徹誠信教育的思想,引導學生做到言行一致,知行合一。

2、加強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堅持“請進來,走出去”,通過就業指導教師及成功企業家校友做專題講座,向畢業生講授成才與做人的關係,帶領學生切身感受講求誠信對一個人成功的重要作用,培養學生對誠信的認知與情感。

3、積極開展感恩教育。當今大學生缺乏誠信很大程度上與其自小生活環境有關——大多數獨生子女以自我為中心,凡事將自身利益放在首位,缺少感恩意識。學校應開展以感恩為主題的教育活動,讓學生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感謝師長的教誨之恩,感謝同學、朋友的幫助之恩,並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將感恩之心化作嚴格規範自身言行、遵守承諾的信念。

(三)建立誠信評價體系

建立誠信評價體系可將大學生在校期間誠信的遵守情況進行認真歸納分析,從制度上約束大學生的失信行為,加大其失信成本,降低其誠信風險,警示學生要時刻注意自己的信用,關注自己的形象。

1、建立健全大學生誠信檔案,實施教育的動態管理。根據大學生的信用情況建立起個人信用檔案——形成並完善一個有效的記錄機制。記錄內容包括大學生本人承諾書、學生的個人基本情況及綜合鑑定、學習成績、經濟狀況、信用記錄等,以便更及時、更有針對性的做好學生誠信教育工作。

2、將誠信納入學生素質綜合考評體系。學校應根據誠信檔案對學生誠信狀況按級別科學分類,定出可操作的量化考核標準,建立誠信測評體系。通過學生自評、同學互評、老師評議和社會行為備註四種方式最終確定學生的誠信指標,並將其作為到學生的綜合素質考核、評優評先和入黨的一個考核專案。

3、建立完備的監督制約機制。學校學生思想教育和學生管理職能部門應把教育和處罰結合起來,形成學生失信懲罰機制。針對違反信用以及欺騙、造假行為,制定和完善相關的條例和管理規定,加大制度的執行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