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關於預防青少年犯罪的調研報告(精選3篇)

欄目: 調研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1.91W

關於預防青少年犯罪的調研報告 篇1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青少年違法犯罪問題一直是全社會關注的熱點,同時也是消除社會不穩定的因素、維護社會穩定,搞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為經濟、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發展創造良好環境的重要課題之一。近年來,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趨勢,而且出現了手段成人化、年齡低齡化、團伙化、高智商化等新特點,已成為危害社會治安的一個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的精神,為全面、準確掌握全市青少年犯罪的基本情況,為領導部門決策提供事實依據,更好地做好青少年犯罪的預防、教育和轉化工作,結合正在開展的“和諧平安”建設,實習期間我對本區青少年犯罪情況進行了調查,現形成以下調查報告。

關於預防青少年犯罪的調研報告(精選3篇)

為了多角度、儘可能翔實地對青少年犯罪情況和相關性事實進行調查,實行問答式方法進行,問題為犯罪人員的基本情況(身份、年齡、押前職業、住所地、婚姻狀況、學歷、家庭出身;罪名、初犯、累犯、多次犯罪、共同犯罪、集團犯罪、犯罪地點、對後果認識、悔改表現、犯罪動機、心理)、犯罪人員的犯罪事項調查(農村青年在城裡有無住所、父母感情及上網情況、有無煙酒嗜好、是否有過犯罪史、是否受過處罰,是否在校生犯罪,是否輟學及輟學原因)等。為更真實掌握犯罪的原因及便於分析,我們最後借鑑犯罪學研究成果,這次問題內容分別徵求了律師、公安、檢察、法院及部分青少年教育工作者的意見,查閱了部分相關資料,從各方面反映來看,普遍認為這次調查是可行的。

我於20xx年2月1日到20xx年4月1日期間在山西晉仁律師事務所,

通過和多名律師的交流中瞭解到很多關於青少年犯罪的情況,通過整理,統計,分析得到以下內容:

一、青少年犯罪特點

(一)犯罪型別:青少年犯罪涉及的罪名十分單一,從目前統計情況看,僅涉及盜竊和故意傷害這兩種罪名,筆者在調查前主觀認為應存在的高智商犯罪沒有一例;涉案青少年男女比例為7:1,男青少年主要涉嫌故意傷害罪,女青少年無一例外全部是涉嫌盜竊罪;

(二)涉案金額(後果):涉嫌盜竊罪的青少年們下手的目標都是移動性強的個人物品,如行動電話、信用卡、隨身聽等,且涉案金額都比較小,多數都在千元左右,僅有一例涉案金額為七千元(審查結果為不起訴);而故意傷害罪的犯罪情節最高是“輕傷偏重”,絕大多數為輕傷;

(三)侵害客體:青少年犯罪侵害的客體多是同學,越熟悉的人越容易成為被侵害物件。不認識的人被侵害權益的僅有兩例(故意傷害罪一例、盜竊罪一例);

(四)強制措施:青少年犯罪以取保候審為主要強制措施,且被取保人一般能遵守法律,僅有一例因傳喚不到而改變強制措施的;

(五)處理結果:處罰一般都較輕。不起訴案件佔15%,其餘均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以下刑罰;在審理程式上一般適用簡易程式。

(六)年齡結構:14-20之間居多。

(七)犯罪主觀故意:這些青少年主觀惡性比較小,沒有頑抗情緒,全部都能如實供述自己所犯罪行,且口供十分穩定,從偵查階段到庭審階段,均未出現翻供現象。

二、青少年犯罪原因分析

1、法律意識普遍淡漠。

就我國目前的教育體系來看,重心仍然在於學歷教育,而非素質教育。雖然幾經呼籲這種“重學歷、輕素質”的情況有所改觀,但還遠遠沒有達到理想狀況。在中國小的課本當中沒有關於普法教育的內容,就算是在大學,也僅僅是在大學一年級時開一門必修課“法律基礎理論”。在這種教育制度下,從學生到家長都只注重分數,而忽略素質教育,守法的概念也就十分淡漠了。

2、社會大環境和學校小環境的影響。

青少年們雖然已經屬於法律意義上的成年人,但由於絕大多數屬於自幼上學、很少接觸社會,其心理狀態還沒有達到成年人的成熟度,周圍的環境對他們影響不容忽視。

從社會大環境來看,學生們從小接觸最多的就是電視和書報雜誌。一些港臺不良影視作品和雜誌從視覺和心靈上衝擊著學生們的人生觀、道德觀,潛移默化地影響著青少年們的一言一行。某些長期浸淫其中的學生在脫離中學的“高壓管理”進入較為自由的社會後,思想放鬆,有可能會走上歧途。雖然絕大多數犯罪的青少年案發後都後悔不已,但已無濟於事。

3、犯罪青少年心理原因分析

(1)僥倖心理、衝動心理作祟。青少年犯罪當中,蓄謀犯罪的幾乎沒有,多是衝動型犯罪,即臨時起意。犯盜竊罪的青少年多存在貪慕虛榮,貪圖享樂思想。在僥倖心理的驅使下,鬼使神差般地將他人物品“順手牽

羊”,僅有一例是出於好奇、刺激的心理去偷竊;犯故意傷害罪的青少年多是頭腦發熱、一時衝動,待到把人打傷後又追悔不已。

(2)受心理失衡感、失落感的影響。在筆者收集的案例中,犯罪多為青少年,心理處於未成年人向成人過渡的轉型期;再加上自己囊中羞澀,心理易產生失衡或彷徨,孤獨感也油然而生。自制能力差或是思想一貫懶散的學生這時如果沒有人從旁開導,容易走上歧途。

4、誘使青少年犯罪的“導火索”分析 誘使青少年犯罪的直接原因,也就是誘使犯罪的導火索是被害人自身防範意識不強,給思想不良青少年以可乘之機。在盜竊案例中,被盜物品多是由被害人隨手放置在暴露於公共視線之內的地方,引發了思想不良的青少年順手牽羊;故意傷害案例中,被害人對有暴力傾向(或醉酒)的青少年缺乏防範意識,不懂得適時避讓,以退為進,結果造成自身不必要的傷害。

青少年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他們的素質關係21世紀中國的命運,關係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成敗,關係中華民族的興衰。青少年違法犯罪問題也是困擾法學理論界與司法實踐部門的一個難題。但必須承認,青少年犯罪的特點是相對於一般成年犯罪來說,二者之間並沒有什麼質的區別,只是在某些方面的表現程序和形式不同而已。另一方面,青少年犯罪的特點不是一成不變的,它隨著時間、地域、形勢的不同而不同,不能用靜止、僵化的眼光進行考察與分析。因此,研究青少年犯罪必須將之放於犯罪的整體中形態中進行分析和論證,要把握好各種不同層次的關係。

綜上所述,未成年人犯罪問題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但未成年人的身心特點決定了他們的可塑性和可造性。從某種意義上看,對未成年人

犯罪,社會的責任大於未成年人犯罪自身的責任。打擊僅是低層次的防範,預防才是最有效的手段,而防治未成年人犯罪是一項綜合性的社會工程,它涉及到社會的各個方面,只有社會各方面力量協調一致,相互支援,密切配合,才能保證這一工程的順利進行。

三、幾點建議

一、是淨化社會環境,整治搞好校園和周邊環境。各級黨委、黨政府、領導要組織好同級教育行政部門,在宣傳、新聞出版、公安政法等部門的制度,在共青團、婦聯、群眾、社會團體的大力支援下,下定決心治理好學校內部和周圍社會治安,堅決打擊危害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的不法行為,切實保證學生有一個安靜、和諧、健康的學習環境。

二、是加強法制教育,開展形式多樣的法制教育,要積極爭取有關單位的支援,建立一支優秀的校外輔導員或者配備專職法制教員,進一步加強對青少年學生的紀律法制教育;要結合當前青少年犯罪典型安例,組織學習《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三、加大打擊引誘青少年違法犯罪活動的力度,把校外的青年人組織起來,開展一些積極向上,文明健康活動等等,對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實行教育、感化,換救的方針,堅持以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使青少年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加強和改進教育工作,需要全黨、全社會的關心支援。我們堅信,有全社會的高度重視,有各行各業採取的綜合治理,青少年發展的社會環境一定能夠進一步得到優化,處於困境中的青少年一定能夠得到有效的保護。

關於預防青少年犯罪的調研報告 篇2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社會上影響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各種因素越來越多,青少年犯罪率也處於居高不下的態勢,因此青少年犯罪問題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如何保護青少年健康成長,預防和減少青少年犯罪是當今社會面臨的一大難題,同時也是困擾法學理論界與司法界的一個難題,筆者通過對那坡縣人民法院近五年來青少年犯罪案件的調查統計,分析青少年犯罪呈現的特點及原因,並針對如何預防青少年犯罪提出幾點建議。

一、青少年犯罪案件的基本情況

年 份 青少年犯罪人數 年犯罪總人數 所佔比例

20xx年 1 151 0.66%

20xx年 5 142 3.52%

20xx年 5 143 3.50%

20xx年 2 146 1.37%

20xx年 8 151 5.29%

二、那坡縣青少年犯罪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一)青少年犯罪案件呈不穩定趨勢。20xx年,那坡縣人民法院共審結青少年犯罪案件1人,在審結的全年被告人總人數中佔0.66%;20xx年,該院共審結青少年犯罪案件5人,在審結的全年被告人總人數中佔3.52%;20xx年,該院共審結青少年犯罪案件5人,在審結的全年被告人總人數中佔3.50%;20xx年,該院共審結青少年犯罪案件2人,在審結的全年被告人總人數中佔1.37%;20xx年,該院共審結青少年犯罪案件9人,在審結的全年被告人總人數中佔5.29%。20xx年以來,該院共審理青少年犯罪件17件21人,其中,學歷分佈情況為:國小學歷1人,佔判刑總人數4.76%;國中學歷的19人,佔判刑總人數的90.47%;高中學歷1人,佔判刑總人數的4.76%。案件型別分佈情況:盜竊5件、xx1件、搶劫3件、搶奪1件、故意傷害1件、尋釁滋事1件、非法拘禁1件。

(二)青少年犯罪型別呈現多樣化,青少年參與犯罪的領域有所增加。從審理的青少年犯罪案件情況看,青少年犯罪涉及的領域有所增加,一些惡性犯罪案件中,涉及的青少年越來越來多。青少年犯罪型別已擴充套件到包括、故意傷害、搶劫、搶奪、尋釁滋事、非法拘禁等,青少年犯罪問題已成為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

(三)青少年犯罪手段多呈成人化的特點。從審理的青少年犯罪過程中可以看出,有的青少年在策劃犯罪預備階段和犯罪過程中手段均顯得成熟老練,沒有心虛的表現,犯罪手段已類似於成年人罪犯。

(四)以共同犯罪、結夥犯罪方式為主。這是由青少年年齡小、思想不成熟和依附性強等特點所決定的,未成年人獨立性差、意志不堅定,喜歡聚群、結夥。他們在實施犯罪時往往有膽怯心理,總感覺一個人作案勢單力薄,所以就糾集多人,形成“作案氛圍”,一轟而上,既能互相壯膽,又能分工合作。如未成年人盜竊犯罪中,很多情況是兩人糾合一起,一人望風,一人行竊,共同作案;有的甚至發展為團伙犯罪,長期作案,危害性大。

(五)盜竊性犯罪為主,犯罪目的多為獲取不義錢財。受社會上不良風氣的影響,現在青少年經常出入K歌廳、網咖、咖啡店等消費娛樂,這些娛樂活動往往需要較高的費用,而青少年又是沒有勞動收入的群體,當貪圖享樂已成常態,在沒有錢的情況下,青少年往往會想盡辦法用非法的手段去獲取不義之財以供自己享樂。

三、對青少年違法犯罪的成因分析

青少年正處於生長髮育階段,心理上、生理上都尚未完全成熟,社會經驗少,缺乏對複雜事物的判斷能力和鑑別能力,心理和情緒上的變化複雜,極不穩定。針對青少年違法犯罪的種類,筆者認為有如下幾種導致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一)自我控制力弱。青少年犯罪最根本的原因在於青少年本身的素質,青少年正處於生理和心理髮育成長階段,辨別是非和抵禦外界影響的能力相對比較差,自控力弱,行為不穩,模仿力強,好衝動,易被誘惑實施犯罪;有的青少年對社會上不良風氣、各種誘惑,以及一些低階趣味的色情文化,有一種神祕感,想試試的心理。正是由於大多數青少年文化素質不高和其脆弱的心理,使得他們分辨是非能力較差,其處世的無知性、盲目性就很難應付來自社會各方面的影響,經不起誘惑,很容易被別人拉攏、利用,或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義氣用事,不計後果等,從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二)受社會不良文化影響。目前在文化市場上,圖書報刊、音像製品、文化娛樂等中充斥著大量的封建迷信、凶殺暴力、淫穢色情以及其它有損人民群眾健康的內容,這對涉世不深的青少年產生極大的消極影響,尤其是網路不良文化的傳播,導致青少年心理扭曲,加快了犯罪程序,更甚者受網路影響,傳統的青少年犯罪形態發生了新的變化,網路的淫穢站點氾濫,對青少年危害極大,導致青少年性犯罪和暴力犯罪增加。

(三)受社會經濟負面效應的影響。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上也出現了一些拜金主義、享樂主義、腐朽生活方式的偏激傾向。青少年正處於人生觀、世界觀形成階段,缺乏社會經驗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下面這些原因更讓青少年很容易受到這些負面效應的影響,一是社會上有些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嚴重影響了青少年上學的興趣,產生厭學情緒,經常逃學,就業困難,使一些青少年整日無所事事,久而久之走上邪道;二是影視、網際網路傳播不健康、暴力、淫穢等醜惡的東西;三是社會改革中出現的貧富分化、一切向錢看等不正常觀念的影響;四是社會上偷盜、搶劫、黃賭、鬥毆、色情等犯罪案件的潛移默化。受這種不良風氣的影響,一些青少年經受不住各種物質享樂的誘惑,在一定條件和某種因素的作用下,就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

(四)社會道德、法制教育滯後。學校教育在青少年教育中起關鍵作用,現行教育體制存在一定的弊端:一是道德和法制教育滯後,一些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道德和法制教育明顯欠缺,青少年自身又不重視此方面的學習,致使一些青少年缺乏是非、榮辱、善惡觀念,分不清罪與非罪的界限。二是忽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自護教育,青少年時期正處於人生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時期,是人格成長的關鍵時期,但目前學校教育普遍忽視學生心理素質訓練和自護能力培養,青少年處事的盲目性和無知性很容易被別人拉攏、利用,從而導致行為失範,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五)不正確的家庭教育給孩子造成難以矯治的人格障礙。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課堂,父母是第一任教師,正確的家庭教育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是極其重要的。因此父母要特別注意自己的不良行為,主要有:一是父母不和、鬧離異,經常吵架,穢語連嘴,在家亂摔東西,給青少年造成心理傷害;二是家庭經濟差,平時很少給孩子零花錢,造成青少年去偷、搶;三是父母教育方法簡單、粗暴,對子女的過錯、學習成績不理想,不是打就是罵,不尊重孩子的人格,在這種“高壓”下,孩子的心理畸形;四是父母行為不檢點、不務正業,經常酗酒、賭博,嚴重影響孩子世界觀的形成;五是溺愛孩子,視獨生子女為掌上明珠重視物質方面的滿足,忽視了思想品德的教養,嬌生慣養,隨著時間的推移,助長了子女的自私和奢侈;六是父母沒有履行好法定的監護義務,不關心子女,任其發展,不聞不問。青少年在這種不良的家庭環境耳濡目染,久而久之,使他們孤獨、自卑、怨恨、狂妄,極易被壞人所利用,極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四、控制和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對策

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過程就是不良的主、客觀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我們要對引起青少年犯罪的各種因素進行綜合分析,以便探尋預防青少年犯罪的科學、有效對策。青少年是祖國未來的希望,教育培養好祖國的接班人,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青少年違法犯罪的預防,筆者認為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預防青少年犯罪要從預防青少年不良行為開始。預防不良行為要從小抓起,良好習慣,良好行為的養成要經過一個長期的培養過程,預防青少年不良行為,我們應該努力提升家長的責任,做好青少年守法、懂法的榜樣,家是青少年成長的主要環境,每位家長都應該以身作則,從自己做起,在平常的生活中家長要嚴格要求自己,自覺的守法、尊法,樹立遵紀守法好公民的榜樣;平時可以多開展家庭教育,與學校老師常聯絡,建立雙方互動,全面掌握孩子成長的情況,是預防青少年犯罪的“防火牆”。

(二)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淨化社會環境,清除青少年犯罪的土壤和條件。在中國小開設網路使用課程和網路道德教育課程,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使用網路,青少年除在家外,接觸的還有學校、同學、各種媒體,我們要積極開展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活動,引導未成年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還要淨化網路等媒體,加大查禁力度,對網咖,錄影廳等社會文化娛樂場所,要從嚴審批,依法管理,對經營管理人員也要進行法制培訓,有效地遏制“黃賭毒”在這些場所滋生蔓延;要充分發揮各類先進的示範帶頭作用,大力倡導新風正氣;新聞媒體要多從正面報道模範英雄人物,宣傳遵紀守法的典型事例。

(三)加強法制宣傳,增強青少年法律意識。加大在青少年中的普法力度,使廣大青少年懂得自己的權利和義務,知道什麼行為是社會提倡和法律允許的,什麼行為是法律禁止的,什麼行為是違法犯罪的,做到依法律己、依法同違法犯罪行為作鬥爭。學校,要針對在校生的特點,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活動。一是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對設立的法制教育課要堅持計劃、教材、教師、課時“四落實”,並把法制宣傳教育貫穿於其他各科教學中,讓學生經常受到法律知識的薰陶。二是充分利用課餘時間,聯合縣內團委、法院、檢察院、司法局等部門開展豐富多彩的法制宣傳活動,如開展法律知識競賽、法制文藝匯演、模擬法庭等。

總之,遏制青少年犯罪,需要社會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不論是家長還是老師或是青少年本身,都應該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從而通過本身的努力,遏制犯罪,讓所有青少年都走上一條健康陽光的成長之路。

關於預防青少年犯罪的調研報告 篇3

一、青少年犯罪的特點

(一)青少年犯罪的社會特點

當前,青少年犯罪在年齡、型別、手段、方式上呈現一些新特點。 一是犯罪年齡低齡化。據統計,某地區1998年以來14至18週歲的未成年人犯罪佔青少年犯罪人數的41.7%,其中剛剛達到刑事責任年齡的14歲孩子竟佔13.5%。二是犯罪型別多元化。青少年犯罪型別越來越多,主要有盜竊、搶劫、傷害、敲詐。此外,殺人、綁架等惡性案件也時有發生。三是犯罪手段成人化。十幾歲的孩子作案前精心策劃,作案後偽造現場,一些從報刊影視上學到的反偵查手段被頻頻使用,使得未成年人犯罪具有了明顯的成人化、智慧化特點。四是犯罪方式團伙化。據統計,60%的青少年犯罪案件屬於團伙作案,糾集多人,相互利用。

(二)青少年犯罪的心理特點

1、渴望獨立的心理。自我意識越來越強,希望擺脫家庭和學校的束縛,獨立自主,這種心理如果引導得當,孩子就會積極向上,心理健康。反之,則有可能與社會對立,與他人對立,最終走向犯罪。

2 、喜歡獨立思考卻又經驗不足。少年人思維活躍,愛獨立思考,由於經驗有限,他們很容易顛倒是非、從而走上違法之路。

3、情感強烈又不穩定。易激動、情感強烈是少年時期的又一心理特點。引導得當,他們就會見義勇為,公而忘私。引導不好,則可能輕舉妄動,違法亂紀,還自以為是“英雄壯舉”。

4、逐漸成熟的性意識。青春期的性成熟必然使少年關注異性、愛慕異性,這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如果不加強品德教育、法制教育,並受到淫穢書畫的不良影響,就可能在神祕感、好奇心的驅使下產生性犯罪行為。

一些調查表明,從14歲開始犯罪人數逐漸增加,15、16、17、18歲是犯罪的高峰,約佔犯罪青少年總人數的69.7%。而20至25歲,犯罪人數又逐漸下降。由此可見,13歲至20歲這個年齡段非常關鍵,如果引導不好,很可能釀成終生悲刷。經分析,有幾種心理在少年犯罪中比較常見:逆反心理、模仿心理、意氣心理、報復心理、利己心理。

二、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根據調研的情況,調研組認為,導致我縣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原因十分複雜,

歸納起來,主要有主、客觀兩方面的原因。

(一)主觀原因:

1、部分青少年認識問題的能力和辨別是非的能力差,看問題簡單、片面,待人處事往往感情用事,很少經過深思熟慮,常常不計後果。交友不慎,很容易被人利用。

2、少數青少年法律觀念淡薄,不學法、不懂法,往往從一些影視作品、電腦遊戲、書刊雜誌中,吸收一些不健康的東西。

3、少數青少年性格內向、孤僻,加上來自學校、家長、社會等方面的壓力大,心理長期受壓抑,缺乏傾訴物件,平時又得不到正確的引導,成為違法犯罪的心理動因。再加上易衝動,不能剋制自己的情緒,以致造成明知故犯的嚴重後果。

(二)客觀原因:

1、家庭教育不當。(1)、家長教育方法不好。一種是對孩子無原則的溺愛、袒護和嬌縱,致使孩子對自己的不良行為產生“合理感”;第二種是孩子出現問題後採用極端粗暴方式管教,無情的謾罵毒打,甚至趕出家門。(2)、家長監護不力。有的父母在外打工或因工作太忙,無暇顧及孩子,孩子幾天不回家,也不過問;(3)、有的家庭教育環境惡劣。如單親家庭、不和睦家庭,致使孩子心理受嚴重傷害;(4)、有的家長有不良嗜好對孩子的成長產生不利影響。(5)、有的家長平時只過問孩子的學習成績,很少主動與學校、班主任聯絡,瞭解其子女在校表現,一旦孩子出事,就把發生問題的責任都推給學校。

2、學校教育有偏差。主要表現在:一是重視學生的智育教育,對學生的品行教育重視不夠。為了應付考試,有壓縮、擠佔其它非考試科目課的現象發生。二是學校監管不力。主動和學生家長聯絡不夠,和治安等有關部門溝通少,其結果是家庭、學校、社會三方面的教育管理脫節,對學生的不良行為不能及時的幫教處理,導致問題沉積,起不到防微杜漸作用。三是學校法制、思想道德教育不夠,課時少,且形式呆板、效果差。四是部分教師職業道德修養較差,教育方式、方法不當。少數教師對違紀學生缺乏耐心的說服教育,有體罰和變相體罰現象,輕則諷刺挖苦、狀告家長,重則打罵、趕出教室,致使少數學生厭學、逃學,流入社會參加不健康的活動。

3、社會誘因的侵蝕。(1)、近年來,社會上不良風氣對青少年有腐蝕作用。文化部門有時對文化市場管理不夠嚴格。特別是音響製品和網咖對青少年的危害很大。 有些網咖的業主還利用各種手段引誘青少年上網,並給買菸、買食品、開夜場等,致使他們“樂不思蜀”,學習沒心思,整天想著上網、玩遊戲,成癮者就如同吸毒一樣,對孩子的身體、精神造成嚴重損害。他們上網的錢是有限的,

沒有了錢,有的向家裡人要,有的就去偷,去搶。據調查,違法青少年,絕大部分是遊戲迷。(2)、我縣缺少適合青少年活動的場所,課餘時間無處可去。(3)、少數學生在外租房,造成學校、家長監管失控,極易沾染社會不良習氣,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三、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幾點建議

1.加強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培養他們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道德品質,使他們懂得自尊、自愛、自重,增強他們的自控能力,從而有效地預防或者制止犯罪。

2.開展預防青少年犯罪的教育。學校應當加強對青少年學生的理想、道德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教育學生逐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與此同時,針對不同年齡、不同情況,開展以預防青少年犯罪教育為主要內容的活動,如觀看以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為主要內容的電影、戲劇、文藝演出、舉辦法制報告會,搞好警校共建等。

3.加強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預防青少年犯罪的第一道防線,家長不僅要把教育子女作為一種家庭私事看待,更要把子女教育與國家、社會利益聯絡起來。在家庭環境中,不僅要有嚴教善教的家教,還需有文化、道德修養、法制觀念強的好父母。在家庭環境中消除子女的犯罪的因素和條件。

4.社會各界都要自覺地參與營造適合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生活環境。要嚴格管理文化娛樂場所,開展健康、豐富的文化娛樂活動。要深入學校進行面對面的法制宣傳,使青少年知法、懂法、守法,牢固樹立法制觀念。

綜上所述,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勢在必行,同時必須建立新的教育評價方法。因此,法制教育既重視理論知識的教育,又重視法律意識、情感的培養,還要重視學生的行為實踐。而且充分認識法律制教育是一個社會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及家庭各方面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