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推進我市農村青年剩餘勞動力轉移工作專案的可行性報告

欄目: 調研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2.72W

一、背景原因:

推進我市農村青年剩餘勞動力轉移工作專案的可行性報告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和農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極大地促進了農村生產力的發展,解放了大量的農村勞動力,農村剩餘勞動力出現了逐年增長的趨勢。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就業問題是關係到農村社會經濟發展、實現小康目標的重大問題,加速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就業轉移工作已成為發展經濟、解決就業問題和促進城鄉社會穩定的一項戰略性任務。黨的xx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堅持統籌城鄉發展,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 XX年中央一號檔案,也提出一系列促進農民增收的重大政策措施;我市XX年人大二號議案明確提出,要推動農村富餘勞動力有序轉移,為加快我市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增添新的活力。作為黨的助手和後備軍,共青團也應該圍繞這個中心工作,把推進農村青年轉移就業工作作為我們的工作重點,同時,推進農村青年轉移就業工作也是深化我市農村共青團“富民興團”計劃的必然選擇。

二、我市農村青年剩餘勞動力的現狀

據不完全測算,按現有耕作水平和農村勞動力需求狀況,我市農村青年剩餘勞動力佔全市農村勞動力的25.3%。就我市農村青年剩餘勞動力而言,主要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1、轉移規模比較大。據不完全估計,每年將有3萬左右農村剩餘勞動力加入外出務工者的行列,越來越多的農村剩餘勞動力向城鎮二、三產業轉移,是新時期生產力進一步解放、人力資源優化配置的必然反映。

2、轉移方式單一。我市農村青年剩餘勞動力轉移,大多是靠親戚朋友介紹,是一種無組織的無序轉移。

3、勞動者素質不高。我市農村中的勞動力,大都是進入勞動年齡的人口自然形成,沒有經過勞動技能方面的培訓,其勞動力的文化素質、業務技能、就業競爭力低下,主要從事又髒又累的體力勞動。

4、政策法規意識淡薄。多數的農村剩餘勞動力對地方和國家的有關政策、法規瞭解甚少,對公安、勞動、計劃等部門關於流動人口管理及對外出打工人員管理的具體規定等政策性問題關心很少,其權力無法得到保障。

三、推進我市農村青年剩餘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的基礎和優勢

1、區域位置和經濟科技發展優勢。武漢位於中部地區,有“九省通衢”的區域位置,一方面可吸納南來北往的農村青年,為我市的經濟發展服務,另一方面更有利於把我市農村青年剩餘勞動力輸送出去。同時,武漢作為湖北省經濟發展的龍頭,積集了全國四分之一的科學院所,有他一定的科技優勢,能成為全省農村青年轉移就業的龍頭、接收農村青年就業的基地、農村青年創業的搖籃和農村青年轉移就業連通內外的樞紐,通過省內外城鄉互動,可大力促進農村青年轉移就業工作。

2、工作基礎和優勢。幾年來,我們一直以“富民興團”統攬農村共青團工作,各級農村團組織圍繞各地主導產業,扶持農村青年選專案、建基地,大力培養青年農業產業化帶頭人,形成“龍頭企業+基地+農戶”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培養了一大批青年星火帶頭人,其輻射帶動效應比較明顯。5月份,我們成功舉辦了全市促進農村青年轉移就業工作研討考察班,參觀考察了江蘇鎮江市團組織實施“康橋工程”—促進農村青年轉移就業工作的先進經驗和好的做法,我市農村團組織思想統一、認識提高、信心很足,對農村青年就地轉移打下比較好基礎。武漢青年企業家協會、武漢青年聯合會,是我們共青團的社團組織,是武漢企業家和青年的精英,可作為我市吸納農村青年就地轉移的儲水池。近年來,我們對進城務工青年進行了技能培訓、維權服務,對優秀進城務工青年進行了評選表彰,並給予辦理紅印戶口的獎勵,為進城務工青年在我市務工、生活營造了良好的外圍環境。我市農村青年剩餘勞動力就地轉移和異地轉移都有很好的工作基礎,今年來,我們與揚州等沿海地區建立了友好的工作合作關係,可向他們定向輸送縫紉、機電、烹飪、酒店服務等方面的青年剩餘勞動力。

四、推進我市農村青年轉移就業工作的措施

1、挖掘潛力,加大對農村創業青年人才的培養,引導農村青年就近就地轉移就業。要有效幫助農村青年轉移就業和增收,就要全面拓展和挖掘農業和農村內部的潛力和空間,特別是要開發農村青年人才資源,培養各類青年創業致富帶頭人:一是從農業內部著眼,把農業發展的文章做大做活,進一步開拓農村青年轉移就業、增收成才的空間。培養各級各類青年帶頭人是農村共青團工作的一個顯著特點和突出優勢。我們將與財政局、農業局、農科院等部門協調,為農村青年創辦企業爭取政策優惠,資金扶持和技術引導,為其企業強化服務、優化環境。要鼓勵和扶持青年星火帶頭人擴大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等優質農產品的生產和供應,鼓勵和扶持創辦和發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以糧食及農副產品為主的加工企業,幫助他們延長農業產業鏈,擴大企業規模,增強帶動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從而為農村青年就地就近轉移就業提供更多的機會。二是延伸團組織的工作手臂,依託武漢青年企業家協會、武漢青年聯合會等青年社團組織,通過組織學習培訓、宣傳表彰、考察交流、經貿洽談、協調服務等活動,促進他們所在企業的發展。同時根據企業發展需求,積極組織農村青年人才供需洽談會,開展農村青年崗位培訓,最大限度地吸納農村青年就地轉移。爭取有關部門為他們就業創業提供政策傾斜、資金扶持和綜合服務。

2、加強職業技能培訓,提高農村青年的素質和技能,引導他們有序異地轉移。農村青年的科技文化素質和職業技能水平直接影響著他們轉移就業的潛力和空間。我們將本著“市場引導培訓,培訓促進就業”的原則,依託我市科學院所積集的資源,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地發動農村青年參加引導性培訓和職業技能培訓,把新型農業技術、職業技能、法律法規和職業道德作為主要的培訓內容,要充分運用政府引導和市場主導的各類服務手段,積極為農村青年提供有效的供求資訊、政策指導、維護權益等服務,增強農村青年自主選擇轉移就業渠道的能力。我們將積極搭建促進農村青年轉移就業的工作橋樑和聯絡紐帶,推動輸出地團組織與輸入地團組織的工作對接,建立訂單培訓、定向輸出的制度,加強與輸入團組織對口交流合作,簽訂勞務培訓和接收協議。要實現培訓機構與用工企業的資訊對接,建立城鄉青年勞務資訊交流制度,定期舉辦農村青年轉移就業洽談會,不斷

豐富和完善農村青年資訊服務網路。一是開展“組織對接型”轉移。在有勞務合作基礎的省與省之間、市與市之間、縣與縣之間、企業與農村青年之間,應溝通訊息,牽線搭橋,通過組織洽談會、見面會、招聘會等形式,促進農村青年在更大範圍內轉移就業。二是實施“中介服務型”轉移。要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藉助社會力量和資源,大力扶持和培育青年勞務中介機構及農村青年勞務經紀人。三是開展“城鄉互動型”轉移。我們在開展城鄉互動活動中,要把幫助農村青年轉移就業及培訓作為一項重要內容,定規劃、定任務、定指標、定措施,抓好落實。(社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