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人口調查報告4篇大綱

欄目: 調查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2.98W
本文目錄人口調查報告推進人口計生事業健康發展調查報告城鎮貧困人口調查報告貧困人口現狀與脫貧對策的調查報告-世界貧困日

人口問題是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因素,是制約可持續發展的首要問題,為統籌解決人口數量、素質、結構、流動等問題,提升全市人口計生工作總體水平。自4月份開始,我委成立了6個專題調研組,採取深入基層看資料、發放徵求意見表、召開座談會、走訪育齡群眾等相結合的方式,分別到七縣一市四區進行現場調研。現就圍繞“改革和完善人口和計劃生育目標管理責

人口調查報告4篇大綱

任制”的課題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市是人口大市,農村人口比重高,流動人口流量大,群眾生育觀念落後,人均gdp偏低,人口計生工作位居二、三類縣多,發展不平衡。抓計生就是抓增長,抓計生就是抓民生,只有做好我市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使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協調發展,才是真正實現科學發展。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緊緊抓住“穩定低生育水平、統籌解決人口問題”這一目標不動搖,始終堅持人口和計劃生育目標管理責任制不放鬆,全力推進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上水平。去年,全市人口自然增長率為6.07‰,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為90.77%,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19.06,長效節育手術落實率為98.8%,全面完成省政府下達我市的人口控制目標任務,為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創造了良好的人口環境。伴隨著人口形勢和工作要求的變化,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思路和方法也應隨之轉變,人口和計劃生育目標管理責任制自1995年推行以來,在控制人口增長和穩定低生育水平階段發揮了關鍵性的“指揮棒”作用,但在具體實踐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亟待改革完善,急需建立與新時期新任務相適應的人口和計劃生育目標管理考核評估體系。

二、存在的問題

考核是人口和計劃生育目標管理責任制的核心,是推進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的重要手段。各級黨委、政府對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的考核重視程度和關注程度很高,我市的人口計生目標管理責任制的考核在指標和操作上是比較合理和規範的,但仍有需要改進和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現在:

1、考核指標不一致,出臺晚。目標管理責任制是年初簽訂責任書,年中印發考評方案,年末出臺評估標準。責任書的指標較少,考評方案的指標籠統,評估標準多而細。這樣,導致年初的責任書的簽訂成了一種形式,降低了責任書的嚴肅性。年未的評估標準成了“馬後炮”。基層在知道考核結果時,才知道評估標準,工作好環已成定局,即使知道一些工作落實不夠好,任務完成不理想,但也來不及補缺補差,達不到指導和推動人口計生工作的目的。

2、考核指標過高,資料虛。考核指標高,一些工作分類量化不明顯,工作基礎好的地方和工作基礎差的地方一個樣,經濟水平高的地方和經濟水平低的地方一個樣,忽視影響計劃生育工作的多種因素,效果指標和質量指標設計的高低對一些地方缺乏科學性論證,是跳起來都摘不到桃子的指標,基層在報表上做文章,錯報、瞞報、漏報、虛報的現象較突出。

3、考核次數過多,負擔重。對基層而言,每年省市縣三級考核加起來多達六次,還不包括單項檢查考核。基層幹部迎接檢查考核任務重,整天忙於寫材料、整資料、搞報表,許多地方都把心思放在應付檢查考核上,為考核而工作,沒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工作落實上,基層幹部群眾對此有怨言。

4、考核專案過多,重點不明。年未考核的指標過細,既有定性指標,也有定量指標,既有加分指標,也有扣分指標,包羅永珍,面面俱到。考核時,時間短,人員少,方法單一,致使實際考核中調查走訪多數停留在表面層次,深入不下去,程式是走下來了,實際效果並不理想。由此造成了一些負面影響。一是基層弄虛作假。基層在考核時,不管實際工作乾沒幹,不管有關檔案出沒出臺,要什麼有什麼,缺什麼他補什麼。二是重點不突出。在考核的指揮棒下,上級考核什麼,下級抓什麼;上級考核方案要求怎麼做,下級照著怎麼做,實際是在培養因循守舊,循規蹈矩的工作做法,不利於探索適合自己本地特點、本地實情的工作機制。

5、考核的公認度不高,難服氣。考核的導向上有些重視管理結果,忽視管理過程;重視控制數量,輕視提高素質;重視管理手段,忽視服務手段。基層忽視抓基礎工作,抓過程監控,一味地在迎檢的結果上下功夫,考核結果與真實水平有差距。有些考核指標的內涵不清、資料來源界定模糊,數出多門,難以統一口徑,造成認定結果異議,評分結果不服。

6、考核“一票否決”,兌現不一。考核結果是兌現獎懲的直接依據,考核結果只有通過兌現獎懲才能讓各級組織和各級幹部更深切地體會到不重視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的嚴重後果和為此付出的代價,從而增強做好人口計生工作的自覺性和責任感。對於至今仍然是天下第一難事的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必須進一步強化目標管理責任制獎懲。但由於目標責任制是各級各部門都有責任,是分類分線考核,而獎懲都是以結合成績為依據,一些地方在責任追究到人時,則過於強調方方面面客觀因素,從輕從緩“一票否決”。

三、建議與對策

實行人口和計劃生育目標管理責任制,落實“一票否決”制度,是黨委、政府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是做好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的一條成功經驗。推進目標管理責任制的改革創新,是當前人口計生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要進一步規範目標管理責任制的內容,精簡責任指標,使重點更突出,要求更清楚,導向更明確。堅持把“穩

定低生育水平、統籌解決人口問題”建立在以人為本、科學發展的框架下來實現,引導各地更加註重利益導向,更加註重服務關懷,更加註重宣傳倡導,更加註重依法行政,更加註重分類指導,褒獎先進,鼓勵後進,推動各縣(市)區均衡發展,齊頭並進。讓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目標管理責任制在新階段更好的發揮“指揮棒”和“晴雨表”的作用。

1、加快建立與落實科學發展觀相適應的目標管理考核評價體系。在人口和計劃生育目標管理責任制考核的指導思想上必須緊緊圍繞走中國特色統籌解決人口問題道路、實現人口長期均衡發展這一主線,通過完善人口和計劃生育目標管理責任制,進一步提高各級黨委、政府對人口問題的自覺重視程度,進一步強化“一把手”的親自抓、負總責的計生意識,逐步形成以統籌人口自身協調發展、統籌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協調發展為導向的目標管理責任制體系。

2、科學合理地設定人口和計劃生育目標管理責任制考核指標。堅持在指標內容設定上遵循簡明扼要,突出階段性重點的原則;堅持在指標幅度設定上遵循科學合理,實事求是的原則;堅持在考核組織上遵循簡便易行,便民惠民的原則。一要把過多的考核次數壓下來。避免一年內省、市、縣多次對同一個鄉鎮進行考核評估,原則上對一個鄉鎮的考核評估和檢查一年不超過3次。二要把過多的考核指標壓下來。一般性的工作要求不應作為考核指標,考核指標要突出年度工作重點和解決重大問題,不要什麼工作都往考核的籮筐裡裝,更不要因小失大。三要把過多的考核環節壓下來。減少考核層級,降低考核成本。四要把過高的指標壓下來。考核指標要與各地實際相結合。切實遏制基層因應付考核而帶來不必要的造假,把基層的注意力引導到踏踏實實做好基礎工作上來。

3、突出人口和計劃生育目標管理責任制考核的導向性。堅持重點抓什麼就考核什麼的原則,增強考核工作的導向性、規範性和可操作性。一是突出以人為本。考核指標的設定要有利於穩定低生育水平,有利於維護群眾的合法利益,有利於滿足群眾的合理要求、提高群眾滿意度,有利於改善黨群和幹群關係,堅決不下達容易誘發惡性案件或重大群體性事件的指標。二是突出統籌解決人口問題。根據各地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實際,通過目標管理責任制把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各項任務分解到各級各部門,引導黨政領導把注意力放在統籌解決人口問題上來。三是突出求實創新。鼓勵引導基層講實話、報實數、求實效。合理確定考核指標值,抓住主要矛盾,解決重點問題,不盲目追求高指標,注重過程指標和源頭管理,避免高指標導致的假報表,打造誠信計生。四是突出分類指導。實事求是,注重不同地區的工作水平、工作基礎的差距,針對一、二、三類縣的特點,區分農村、城市、流動人口的情況,合理設定指標內容和指標標準,推進各縣(市)區進位升類爭先。

4、提升人口和計劃生育目標管理責任制考核的公信力。客觀、準確地評價一個地方的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水平,衡量其在考核年度工作任務的完成程度、工作進步程度、資料真實程度、群眾滿意程度,為黨委、政府兌現獎懲提出依據是人口和計劃生育目標管理責任制考核的重要目的。因此,考核的指標要硬、要客觀、要減少爭議,不能有太主觀的指標。考核評估從方案設計到結果公佈,一定要公開透明,要把公平、公正、公開貫穿考核評估工作始終。要把人口資訊資料庫、統計報表資料的真實度作為“一票否決”的主要依據之一。考核結果兌現應獎罰並重,既要嚴格執行“一票否決”、“未位淘汰”,對後進單位不評先評優,對其責任人不提拔重用、甚至免職。同時,也要堅持“一票優先”,對目標責任制考核名列前茅的單位應重獎,對責任人應提拔或重用。

人口和計劃生育目標管理責任制的考核工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是一個不斷總結和提高的過程,也是一個認識不斷深化、方式不斷創新的過程。我們要不斷解放思想、開拓創新,深入紮實地推進人口和計劃生育目標管理責任制,全面推進**市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上臺階。

推進人口計生事業健康發展調查報告人口調查報告(2) | 返回目錄

XX年是實施“xx”規劃的重要一年。是我縣全面建設和諧社會的關鍵年,也是穩定低生育水平、統籌解決人口問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關鍵時期。為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我縣人口和計劃生育綜合改革,科學分析和判斷我縣的人口和計劃生育形勢,把握工作的主動權,創新工作思路,促進整體工作上水平,根據統計、調查等資料,對我縣人口和計劃生育作情況分析如下:

一、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取得的初步成效

一是低生育水平保持穩定。截止到今年3月末,全縣常住人口為205,277人,出生嬰兒621人,符合政策生育率為94.4%(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0.6個百分點),人口出生率為3.01‰,自然增長率為0.54‰。較好地穩定了低生育水平。

見下表:

年 度 總 人 口

(人) 出 生

(人) 出生率

(‰) 死 亡

(人) 死亡率

(‰) 自然增長率(‰) 符合政策生育(%)

XX年 222,785 1,837 8.24 819 3.67 4.6 92.8

XX年 217,796 1,809 8.2 777 3.5 4.51 91.2

XX年 207,904 1,932 9.07 768 3.61 5.467 93.89

二是《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領證率逐年上升。自XX年起我們在全省以 “直通車”方式發放農村獨生子女父母獎勵費後,群眾的合法權益得到有效維護,調動了群眾自覺實行計劃生育的積極性。

見下表:

年 度 現有一孩數(人) 領證人數(人) 領證率(%) 農村領證率(%)

XX年 36,084 24,154 66.94 100

XX年 35,543 244,433 68.7 100

XX年 34,811 23,093 66.3 100

三是社會撫養費徵收金額逐年遞增。我們在建立《執法人員行為規範》、《執法責任追究制度》、《信訪案件查處制度》等規章制度的基礎上。嚴格執行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六個不準”規定,杜絕在人口和計劃生育行政執法中的“不作為”和“濫作為”的現象,倡導人性化執法、正確執法、文明執法,使社會撫養費徵收金額逐年呈上升趨勢。在XX年,全縣徵收社會撫養費36.8萬元;XX年徵收社會撫養費32.1萬元;XX年,全縣共徵收社會撫養費 29.7萬元。違法生育現象明顯好轉,也為提高全縣的符合政策生育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四是資訊化建設得到提高。我們投入2.1萬元,更新了4個鄉鎮微機。在建立新戶卡階段,先後四次培訓了鄉級統計員和微機員;組織各鄉鎮統計員、微機員在富林鄉進行了戶卡模擬填寫,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發動鄉、村幹部360人,利用近1個月時間,入戶核採集基本資訊。做到鄉不漏村、村不漏戶、戶不漏人,認真填寫新家庭戶卡,及時更戶卡資料。為保證質量,由計生局業務副局長帶隊,深入8個鄉鎮抽查戶卡填寫情況,共抽查82個行政村的4,101戶,發現誤差限期整改,保證了家庭戶卡檔案填寫規範、準確、資訊變更及時。在新wis系統資料錄入階段,及時升級新wis系統,對錄入進度慢的鄉鎮,我們採取多人多機錄入。在資料稽核校驗階段,發現有漏項的或邏輯不符的,及時更改,按時完成了全縣新wis系統資料的錄入、稽核和校驗工作,由於我們前期做了大量工作,在後期打包上傳資料時,全縣8各鄉鎮一次成功。及時把資料上傳到省人口計生委規統處,保證了新wis系統的正常執行。

五是隊伍建設得到加強。針對我縣計劃生育技術服務人員實際情況,計生部門制定了周密的工作計劃和培訓日程表。從去年10月下旬起,每月集中培訓技術服務人員1次,每次2天,每次集中培訓。為嚴肅紀律,端正學習態度,集中培訓時,實行點名制,事假的一次扣100元,遲到早退的一次扣50元。全縣的技術服務人員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相互督促、唯恐落後。科技大練兵活動歷時六個月,投入近2萬多元,採取多媒體直觀教學和專家面對面輔導的方式,集中培訓6期,累計12天,進行業務考試6次。3月9日,全縣19名計劃生育技術服務人員全部參加了全市的科技大練兵技術大比武考試。取得綜合排名第四名的成績,通過這次科技大練兵技術大比武活動,即培養了全縣計劃生育技術服務人員的團隊精神,又提高了她們的服務水平和服務能力。

六是優質服務得到有效開展。在深化優質服務上,計生部門改變過去開展“三查一治”服務時間長、參檢率低的做法,從2月25日至3月末,集中利用35天時間,由各鄉鎮服務站負責,以村、屯為單位,統一出車126臺次,接送育齡婦女到鄉服務站接受“三查一治”生殖保健服務,現場宣傳生殖保健、優生優育知識。技術力量不足的鄉鎮服務站,由縣服務站協助,摸清了年初的孕情、環情、病情,及時落實補救措施,準備在掛鋤期間,又組成醫療小分隊,入村開展生殖保健服務。截止到3月末,共普查10,852人,普查率為85.98%,患病率為22.86%,治療率為81.23%,患病人群得到及時

救治。

七是服務環境得到改善。今年我們把服務站形象建設作為提高鄉鎮服務站服務能力的重點,按照服務站形象規標準,擴建縣計劃生育服務中心;按照設計圖紙,準備新建了濃河鎮計劃生育中心服務站和富林鄉計劃生育中心服務站.鳳山鎮計劃生育中心服務站.祥順鎮計劃生育服務站.有望在12月份投入使用。

從以上統計資料可以反映出我縣人口計生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這些成績的取得主要得益於以下幾項措施:一是農村獎勵扶助制度及計劃生育特殊家庭扶助制度工作成效顯著。嚴格實行資格確認、資金管理、資金髮放、社會監督的“四權分離”管理執行機制,認真做好獎勵扶助物件的調查摸底、資格確認和上報工作。目前為止,對 XX年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物件進行見面、資格審查、三級公示,審批327個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物件,縣民政局、縣殘聯積極配合,經過層層審查和三級公示,共確認132個特扶物件,以全部足額兌現。XX年的獎扶.特扶物件正在申報審查中。各項獎勵政策的落實,調動了群眾實行計劃生育的自覺性和積極性。二是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工作穩步推進。公安、衛生等部門認真落實市政府《關於禁止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鑑定和選擇性別的終止妊娠的通告》,聯合開展專項行動,嚴厲打擊“兩非”行為,確保出生性別比趨於正常。農委、扶貧辦.農村信用社等部門利用春蕾助學計劃、陽光女孩計劃、青春風采計劃等載體,“計劃生育“三新”活動”,開展主動爭取政策和資金,解決資金26.63萬元,資助53個貧困計劃生育女孩家庭.17個計生家庭脫貧,併發揮40個致富典型的輻射作用,用利益導向引導群眾自覺實行計劃生育。努力營造有利於女孩成長的輿論氛圍和社會環境,建立健全有利於女孩及其家庭的獎勵優先優惠扶持政策,切實維護了女孩的合法權益。三是基層基礎建設工作進一步夯實。近三年,每年的三月份。縣、鄉、村三級聯動,重點對新婚、哺乳、生育旺盛期和流動人口家庭進行走訪,大力宣傳優生優育、生殖保健等科普知識,摸清新婚情況、現孕情況、計劃外出生情況和流入流出情況。計生局成立督察組,局長帶隊,不定期抽查各鄉鎮深入基層走訪服務活動的效果,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及時解決。僅三月末今年我們共抽查了8個鄉鎮的16個行政村、57個自然屯,夯實了人口統計資料。

二、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面臨的嚴峻形勢

一是早、非婚現象仍然存在。**縣是農業縣,農村人口占80%以上,養兒防老等傳統的生育觀念仍根深蒂固,早非婚現象仍然存在。見下表:

年 度 女性初婚(人) 19週歲以下(人) 23週歲以上(人) 早非婚率(%)

XX 975 18 230 1.8

XX 851 23 179 3.8

XX 732 14 185 1.9

由於取消了計劃生育管理費,我們對早婚人員的計劃外懷孕缺乏相應的處罰手段,單純的宣傳教育很難奏效,給計劃生育管理與服務帶來了更大的挑戰。

二是計劃外二、多孩生育現象有所抬頭。雖然經過20多年的努力,多子多福的傳統生育觀念得到了改觀,但是,人們需要一個男孩及“兒女雙全”的願望還比較普遍,尤其是雙女戶和獨生子女戶考慮到老有所養,所以不符合生育政策的夫婦,也要再生育;再婚家庭為求家庭穩定和日後生活保障,也要再生育。這是二孩、多孩計劃外生育增多的主要原因。XX――XX年,計劃外二、多孩生育有所抬頭。

見下表

年度 計劃外出生人數

(人) 計劃外

二孩

(人) 計劃外

多孩

(人) 計劃外

生育率

(%)

XX 111 76 35 6.0

XX 91 66 25 5.0

XX 119 78 41 6.1

群眾的生育意願與現行生育政策差距很大,而且在短時期內難以消除,工作難度加大。如果計劃生育工作稍有疏忽,就可能造成違法生育現象的反彈,影響低生育水平的穩定。

三是計劃生育技術服務隊伍老化。由於我縣計劃生育幹部隊伍超常規的穩定,缺少技術服務人員.加之文化水平較低,接受新事物慢,很難滿足育齡群眾日益增長的生殖保健服務需求等等。

這些突出的問題和矛盾,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有待於我們在今後的工作中加以解決。

三、下步工作打算

堅持科學發展觀和以人為本的理念,突出穩定低生育水平這個中心工作,以推進綜合改革,強化基層基礎建設,創新工作機制,加大綜合治理人口問題的力度,全面提升人口和計劃生育整體工作水平,為建立和諧社會提供良好的人口環境。

(一)提高符合政策生育率,繼續穩定低生育水平。

(二)夯實基層基礎工作,強化基層基礎建設。

(三)推進綜合改革,創新工作機制。

(四)加大執法力度,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五)落實綜合治理工作,解決綜合治理人口問題。

(六)抓好宣傳教育工作,促進和諧社會建設。

城鎮貧困人口調查報告人口調查報告(3) | 返回目錄

按照市委辦公室《關於開展“扶助貧困群體,建設幸福延安”調研活動的通知》精神,我縣及時安排部署,由縣委農工部牽頭,扶貧、民政、街道辦等部門參與進行了深入調研,現就我縣貧困人口情況彙報如下:

一、貧困現狀

xx位於延安市南部,屬省級貧困縣,總面積4182平方公里,轄8鎮2鄉 1個街道辦事處3個社群服務中心、240個行政村,總人口1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1.2萬人。xx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5497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15498元。

1、農村貧困現狀

按照省定1600元的貧困標準,我縣農村貧困人口約2.4萬人,其中位於洛河峽谷及支流等重點區域19687人、貧困村數128個、轄320個自然村;按照市定1800元的貧困標準,我縣農村貧困人口2.6萬人,其中位於洛河峽谷及支流等重點區域21090人,貧困村數128個、轄320個自然村;非重點貧困村中的貧困人口約4910人。

我縣農村貧困人口主要分佈在在高塬溝壑、洛河峽谷及支流葫蘆河等流域,這些地區生存條件較差,主導產業尚未形成,扶貧難度很大。我縣農村貧困人口經濟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佔全部經濟收入的90%以上,從事種植業的貧困人口約85%以上;養殖業佔全部經濟收入的2%、從事養殖業的貧困人口為5%;工資性收入佔全部經濟收入的7%,其中從事服務業的佔3%,外出務工人員佔7%。農村貧困人口中60歲以上佔24%、45歲以上佔48.3%、18歲以上佔88.4%、16歲以上的89.3%.農村貧困人口中60歲以下高中及其以上學歷佔5.7%、國中學歷佔38%、國小學歷佔37.3%、文盲19%。

農村貧困人口中享受養老保險8081人、低保7140人、救助10640人。xx年以來,移民搬遷35處、931戶、4291人,脫貧2.152萬人。

2、城市貧困現狀

按照生活保障線標準,我縣城鎮“三無”人員166人;有一定勞動能力和不固定收入,但家庭人均收入仍低於當地最低生活保障線的貧困居民2665戶6653口人,下崗職工370人,失業人員436人,零就業家庭46戶,分別佔貧困人口5.6%、6.6%、1.7%,因災、因病生活困難的家庭292戶,城鎮貧困戶中經營性收入26.5%,工資性收入73.5%。無住房戶居民633戶。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共有xx戶,5240口人。

3、貧困主要原因

目前,我縣城鄉貧困因素很多,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農村貧困人口貧困原因:一是自然條件惡劣,基礎設施條件差,主導產業尚未形成。我縣貧困人口主要集中在高塬溝壑、洛河峽谷及支流葫蘆河等流域區域。這些地區資源缺乏、基本生產生活條件惡劣,沒有形成主導產業,有近30%的農戶用水、吃糧、花錢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難,暖而復寒、飽而復飢的情況也較為嚴峻,剛剛脫貧不久的群體抗災能力弱,稍有變故就可能重新返貧。二是貧困人口多,整體素質差。貧困人口由於知識貧乏,文化水平低,現代科技意識、商品意識不強,自給自足思想嚴重,再加上大多體弱多病,勞動能力弱,外出務工受限,發展產業專案受限,創收門路非常有限。三是財政投入強度偏低,扶貧成效鞏固較難。國家扶貧專案覆蓋面偏小,資金投入較少,如今年連片開發的三個貧困村,每村100萬元的資金量,50%用於貧困戶的產業扶持,30%用於基礎設施建設、20%用於村容村貌整治。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和村容村貌整治的資金只有50萬元,只能用於貧困村最需要解決的問題,而不能解決根本問題,一年的扶貧結束了,扶貧成效並不明顯,一旦沒有了國家的支援,現有的成果將很快恢復原狀,更難以鞏固提高。

城鎮貧困人口貧困原因:一是部分企業倒閉,下崗職工增加,並且這一群體大多年齡偏大,職業技能不符合社會需要,再就業難度大,無收入來源。二是城區失地農民,從業難,生活無來源。三是部分家庭因災因病致使家庭負債,生活困難。

二、採取的主要政策措施

近年來,縣委政府十分重視貧困人口工作,積極爭取國家對城鄉貧困人口扶貧優惠政策,大力實施扶貧開發,最低生活保障、養老保險、大病救助等工作,使扶貧、居民生活保障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一是農村扶貧開發工作。xx-xx年,全縣累計投入扶貧資金3793.08萬元,共啟動實施扶貧重點村72個,農村安全飲水9處,集雨窖灌3394眼;組織實施貧困人口搬遷931戶4291人、危房改造78戶355人;投放扶貧貼息貸款6390萬元,建立互助資金協會11個,投入社會扶貧資金3146.84萬元;組織培訓轉移輸出貧困戶剩餘勞動力1036人,農民實用技術培訓4萬多人次,這些有效地改善了貧困村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提高了貧困戶自我發展能力,全縣貧困人口由xx年的2.63萬人下降到 0.478萬人(按1196元貧困標準)。二是城市居民生活保障工作,城鎮居民截至目前共有xx戶,5240口人納入了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範圍,占城鎮人口的3.1%。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723.8萬元,實現了困難居民保障全覆蓋,做到了應保盡保。並積極開展了各項救助工作,臨時救助126人,發放救助金41.8萬元,大病救助121人,發放救助金72.2萬元。積極組織下崗職工、失業人員開展各種職業技術、家政培訓,組織引導無業居民再就業。

三、意見和建議

1、加大財政投入,著力改善農村基礎條件。自然條件差是我縣貧困的一個重要原因,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扶貧開發工作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貧困地區生存環境仍然是重中之重。政府在工作決策、安排資金專案時,首先要優先照顧到人的生存環境問題,要千方百計幫助貧困地區搞好基礎設施規劃,加快農業基本建設特別是農田水利、農村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水、電、路綜合治理,不斷優化農業生產條件,這是實現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基礎。加快發展老區農村教育、文化、衛生等各項社會事業,逐步提高社會保障的覆蓋面和整體水平,這是實現農民增收的保證。同時,加大小額信貸、互助資金支援力度,重點解決貧困人口發展生產資金短缺問題。

2、實施移民扶貧,改善惡劣生存環境的人口居住條件。對那些自然資源匱乏、基本生產生活條件極差、交通不便的貧困地區人口實施移民搬遷。按照市上統籌城鄉發展要求,移民搬遷必須向縣城、重點鎮、社群集中,而我縣重點鎮、社群主要集中在塬面鄉鎮,而貧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川道鄉鎮,計劃在洛河峽谷地帶規劃一些社群,把移民搬遷的重點向川道社群輻射。

3、加大對農民實用技術培訓和教育扶助的力度。加大對農業科技培訓的投入,開展農民實用技術培訓,使大多數貧困人口掌握一至二項實用技術和操作技能,為貧困農民發展生產和外出務工創造條件。對貧困農戶子女就讀全日制普通高校的,每學年給予一次性補助或提供助學貸款,以此進一步緩解低收入農戶的子女教育費用壓力,促使貧困家庭子女改變命運,真正解決低收入家庭的脫貧問題。

4、創造條件拓寬城鎮貧困居民的就業渠道。一是招商引資創辦工業企業,使下崗職工、失業青壯年開創優惠政策進入廠礦企業工作就業。二是根據社會需求,政府組織培訓,使無業人員掌握一定的技能,發展勞務輸出。三是對確無勞動能力的,做好養老保險、社會救助、最低生活保障等工作。

貧困人口現狀與脫貧對策的調查報告-世界貧困日人口調查報告(4) | 返回目錄

xx強調:“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鉅、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xx總理指出:“要繼續向貧困宣戰,決不讓貧困代代相傳”。這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貧困地區、貧困人口的高度重視,同時貧困地區脫貧致富奔小康是實現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大“短板”。我縣作為欠發達地區,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脫貧致富的任務仍十分艱鉅。為了搶抓機遇,準確摸清全縣貧困底子,找準扶貧攻堅的突破口,大力實施精準扶貧,我們組織專班人員,對全縣貧困人口現狀與脫貧對策進行了專題調研。

一、全縣貧困人口的狀況與分佈

通過逐戶摸底、建檔立卡,XX年,按照國家劃定農民人均純收入2736元的貧困標準計算,全縣共有貧困人口x戶、x人,佔全縣農村人口的x%。具體狀況和分佈如下:

㈠從貧困人口收入水平看,在x戶貧困戶中,人均年現金收入在1500元以下(含1500元)的有x戶,佔貧困戶總數的x%;1501—XX元的有x戶,佔貧困戶總數的x%;XX—2500元的有x戶,佔貧困戶總數的x%;2501—2736元的有x戶,佔貧困戶總數的x%。

㈡從貧困人口生產生活條件看,戶均離村主幹路2.1公里,其中離村主幹路5公里以上的有x戶,佔貧困戶總數的x%;戶均當家田1.2畝(人均0.37畝),其中無當家田的有x戶,佔貧困戶總數的x%;飲水困難的有x戶,佔貧困戶總數的x%;未通廣播電視的有x戶,佔貧困戶總數的x%;住危房的有x戶,佔貧困戶總數的x%。

㈢從貧困人口分佈情況看,xx鎮有x人,佔該鎮農村人口的x%;xx鎮有x人,佔該鎮農村人口的x%;xx鎮有x人,佔該鎮農村人口的x%;xx鎮有x人,佔該鎮農村人口的x%;巡檢鎮有x人,佔該鎮農村人口的x%;xx鎮有x人,佔該鎮農村人口的x%;xx鎮有x人,佔該鎮農村人口的x%;xx鎮有x人,佔該鎮農村人口的x%;xx鎮有x人,佔該鎮農村人口的x%;xx鎮有x人,佔該鎮農村人口的x%。

㈣從重點貧困村分佈看,全縣有省定貧困村41個,其中,xx鎮6個,xx鎮6個,xx鎮6個,巡檢鎮4個,xx鎮4個,xx鎮3個,xx鎮3個,xx鎮3個,xx鎮3個,xx鎮3個。此外,xx鎮和xx鎮為全市重點貧困鎮。

㈤從貧困戶型別看,全縣貧困戶大體分為三種類型:第一類為暫時型貧困戶(因災、因病、因學和多子女等)。這類群體一般經過3—5年的時間,通過政府幫扶和自身的努力可實現脫貧;第二類為資源能力型貧困戶(缺土地、資金、技術等)。這類群體通過政府幫扶可以較快實現脫貧;第三類為特殊型貧困戶(傷殘、智障、無後續勞動力資源等)。這類群體無法通過幫扶實現脫貧,只有通過政府救助或納入低保才能保障基本生活水平。

二、致貧的主要原因

㈠自然條件惡劣。全縣11個鎮(區)中,有7個鎮屬於高寒山區,耕地少、地力脊、石漠化嚴重,山洪、泥石流、乾旱等自然災害頻發,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十分脆弱,農業比較效益低。XX年,7個山區鎮農民人均純收入為9200元左右,比丘陵4個鎮(區)農民人均純收入少3300多元,貧困發生率比丘陵地區高出11個百分點。

㈡基礎設施建設滯後。一是交通不便。目前,雖然群眾的出行條件得到明顯改善,但仍然不能完全滿足生產生活的需求,主要反映在部分山區行政村還沒有通水泥路,大多數自然村交通狀況改善不大,群眾行路仍然不便。據調查,全縣有9個行政村村級公路未硬化,17個行政村村級公路硬化不徹底(斷頭路),60%的自然村是泥土路。二是飲水困難。我縣實施農村安全飲水工程以來,自然條件較好的地方,飲水難問題得到解決;自然條件較差的地方,特別是山區飲水難的問題依舊突出。如xx鎮孫山村群眾生產生活用水、畜禽飲水主要靠水窖蓄水,水質極差,遇到天旱,基本上都是買水吃。目前,全縣飲水困難的有2.12萬戶、7萬人。三是居住條件差。全縣有3.82萬戶、12.6萬人居住在土坯房或石板房中,佔全縣農村人口總戶數的31.9%。這些土坯房大多是上世紀七十年代建成的,由於年久失修,大部分已成危房。四是電力供應不足。在實施第一輪農村電網改造時,我縣農村用電負荷設計較低,隨著群眾生產生活用電需求不斷增加,原有的供電負荷無法保障正常執行,尤其是輸電線路末端用電矛盾更加突出。

㈢公共服務不到位。在群眾就醫方面,據調查,全縣還有170個村級衛生室不達標。許多村衛生室由於醫療裝置不足、醫療水平和服務能力弱,群眾除了傷風感冒外,一般都在鎮裡或縣城看病,導致不少村衛生室面臨生存危機。在學生上學方面,教育資源的整合使學生享受到良好的教育,但也造成了上學難的問題。如教學點的撤併,導致很多國小生、特別是山區國小生上學要走很遠的路,家長十分擔心。一些條件較好的家庭,只好把孩子送到鎮裡或縣城上學,家長陪讀。這樣不僅造成農村教學資源浪費及城鎮教學資源不足,而且由於陪讀又造成一個勞動力的閒置浪費。同時,全縣還有37個教學點需要改建完善。

㈣產業支撐能力不強。一方面,涉農企業帶動能力弱。近年來,我縣涉農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迅速,但整體實力不強,尤其是在特色產業發展方面,產業化經營程度不高,尚未真正形成產業鏈條,“企業+基地+農戶”、“合作社+基地+農戶”等模式帶動作用不明顯,農戶從企業或合作社中得到的實惠不多。另一方面,產業優勢不強。要使農產品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佔有一席之地,必須發揮好資源優勢、產業優勢。我縣養殖業、林特產業已初具規模,但普通產品多,特色產品少;大眾產品多,品牌產品少;低附加值產品多,高附加值產品少,缺乏競爭優勢,市場抗風險能力不強。

㈤資金投入不夠。一是專項扶貧資金投入少。由於我縣不屬於國定和省定貧困縣,國家投入的扶貧資金較少,我縣每年僅對11個村進行重點扶持、整村推進,扶持作用不明顯。同時,大部分村長期得不到政策扶持,貧困程度越來越嚴重。二是行業扶貧資金投入不夠。如現在農村建一套磚木或磚混結構房屋,少則需要7—8萬元,多則需要11—12萬元。目前,國家危房改造等補貼政策資金大約在10000元左右,相對建築成本而言,這些補貼無疑是杯水車薪,真正的貧困戶因缺錢而無力搬遷,從而享受不到國家搬遷扶貧的優惠政策。三是村級投入缺乏來源。近年來,由於爭取的基礎設施建設專案大都需要村級配套資金,導致許多村負債累累,發展產業、加快建設的能力大大削弱。如硬化1公里村級道路,國家補助10萬元,而實際需要投入25萬元以上,每修1公里路資金缺口達15萬元以上。據調查,全縣村級債務高達1.83億元,平均每村達64.8萬元。四是自身投入嚴重不足。缺生產發展資金的有x戶,佔貧困戶總數的17.6%。這些農戶一年的收入除了保障基本生活和簡單再生產外,沒有餘錢,他們有擴大再生產的願望,一部分還有擴大再生產的能力和技術,但苦於缺乏資金,只能“望洋興嘆”。據調查,在x戶貧困戶中,戶均欠外債526元。

㈥村級黨組織“領頭雁”作用發揮不充分。據調查,一些有菸葉、茶葉、香菇等產業的村級黨組織能夠發揮積極作用,帶頭致富、帶領群眾致富,但也有一部分村級黨組織“軟弱渙散”問題嚴重。如有些村幹部思想觀念保守,市場資訊不靈,缺乏帶領群眾致富的本領;有些村幹部“等、靠、要”思想嚴重,習慣於張口要專案、要資金,沒有發揮主觀能動性去謀劃專案、爭取專案;還有少部分村幹部群眾觀念淡薄,對困難群體無動於衷,每年僅靠民政救濟進行安撫,而不從根本上去解決問題。這些問題直接影響著老百姓脫貧致富。

㈦人力資源不足。人力資源不足致貧的有x戶,佔貧困戶總數的79.3%。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缺技術。這類貧困戶有x戶,佔貧困戶總數的17%。這部分貧困戶主要是勞動力文化水平太低,大部分只有國小以下文化程度,對新技術、新事物、新觀念和新的經營理念接受能力不強,缺乏致富技能。二是缺勞力。這類貧困戶有x戶,佔貧困戶總數的18.8%。我縣勞動力外出務工已成為許多農民家庭脫貧致富的主要因素,而勞動力少的家庭,主要精力用於農活,無暇外出務工,導致家庭長期陷入貧困之中。三是家庭負擔重。因病、因殘致貧的有6800戶,佔貧困戶總數的40%;因供養子女上學和贍養老人致貧的有x戶,佔貧困戶總數的3.5%。由於教育、醫療、養老等問題,導致這類貧困戶家庭負擔重,難以實現穩定脫貧。

三、脫貧的對策與建議

㈠堅持改革創新,切實完善扶貧工作機制。一是建立精準扶貧工作機制。按照縣為單位、規模控制、分級負責、精準識別、動態管理的原則,對每個貧困村、貧困戶建檔立卡,建立全縣扶貧資訊管理系統,實現與省市聯網、資源共享和動態管理。深入分析致貧原因,分類施策,逐村逐戶制定幫扶規劃和具體扶持措施,細化脫貧標準,集中力量分期分批予以扶持,確保貧困戶3年時間內穩定脫貧。二是健全駐村幫扶工作機制。紮實開展以領導聯鎮幫扶、單位駐村幫扶、幹部聯戶幫扶、鎮(區)主責幫扶、社會參與幫扶為主要內容的“五幫”活動,下大氣力抓好“五幫”活動的組織計劃、協調管理、督辦考核和總結表彰等工作,確保每個貧困村有幫扶單位和駐村工作隊、每個貧困戶有幫扶責任人。三是完善扶貧督辦考核機制。要將扶貧開發工作納入政府目標考核的範圍,加大考核力度,適時出臺對扶貧開發工作開展檢查考核的辦法,每半年召開一次督查會議。對各鎮(區)的考核,要把減貧指標和貧困村的面貌變化、扶貧產業的培植髮展作為考核內容;對縣直各單位的考核,要以“五幫”活動的效果為目標,檢查深入到所聯絡的村幫扶活動情況,實行脫貧物件銷號制,把每年幫扶脫貧戶的情況作為考核的重要依據。每年年底或次年年初,全縣進行表彰,努力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扶貧開發的良好氛圍。

㈡爭取多元投入,全方位籌措扶貧資金。一是積極爭取上級部門扶持資金。搶抓當前我縣比照享受幕阜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同等政策和將南河流域納入連片扶貧開發主戰場的重大機遇,縣發改、財政、扶貧開發、國土資源、林業等部門要加大赴省到市彙報對接力度,積極爭取各類扶貧專案資金。二是不斷增加地方財政投入。按照《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關於創新機制紮實推進全省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實施意見》(鄂發〔XX〕12號)要求,各級財政要建立與本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和精準扶貧相適應的財政扶貧投入增長機制。縣級財政要逐年增加扶貧專項資金預算,加大扶貧開發的投入力度。三是鼓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依據《南漳縣扶貧貸款貼息專案管理實施細則》,按照公平公開的原則,堅持多家聯合會審機制,鼓勵引導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各類市場主體加快發展,加大資金投入,擴大規模,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

㈢整合各種資源,加強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建設。為了探尋“精準”之道,要想在短期內解決新一輪確定的41個貧困村脫貧問題,補齊農村發展的“短板”,就必須走整合資源,合力攻堅之路。各相關部門、各鎮要在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統一領導下,各司其職,各負其責,開展扶貧“大合唱”,把有限的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各種資源有效整合,用活用好,發揮作用和效益。一是大力實施“323”脫貧攻堅行動。即實施縣、鎮(區)、村三級聯動;為每個特困村整合200萬元資金,集中解決飲水、交通、住房、產業發展和公共服務“五大突出難題”;實行“一名縣‘四大家’領導聯絡一個村、一個縣鎮工作專班進駐一個村、一批專案資金整合扶持一個村”的工作模式。切實做到專案整合、資金整合、力量整合,努力實現精準到村、扶貧到戶。二是與“三萬”活動相結合扶貧。針對全縣仍有9個行政村未通水泥路的實際,要切實採取“爭取國家計劃和政策扶持一點、縣財政預算一點、部門幫扶一點、一事一議自籌一點、社會各界捐助一點”的“五個一點”的辦法,整合交通、發改、扶貧等方面專項資金,結合今年開展的以“村村通客車”為主題的“三萬”活動,11個縣直部門“一對一”重點包保幫扶,合力破解資金瓶頸,確保今年11月底前徹底實現道路“村村通”。三是與政府“十件實事”相結合扶貧。今年全縣將籌措整合資金2.1億元,重點解決教育、交通、衛生、養老、法律援助等十項民生工程,切實改善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條件。

㈣注重標本兼治,不斷增強造血功能。扶貧開發只有做到標本兼治,才能斬斷貧困“窮根”。除了通過提高低保、醫保、養老等社會保障和教育、住房、飲水等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兜底式保障貧困人口基本生存問題之外,解決穩定脫貧問題最終還是要靠增強造血功能、提高自我發展能力。一是扶持發展特色支柱產業。充分發揮我縣的資源與生態優勢,以“中國有機谷”建設為載體,以“特色、精品、高效”為目標,加快現代農業體系建設,把各地的生態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把產業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通過建設產業園區,培植龍頭企業,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扶持家庭農場、種養大戶發展現代農業,拉長產業鏈條,提高農業比較效益,形成特色有機產業叢集,探索、推廣“龍頭企業帶基地、大戶帶小戶”的辦法,讓農民收入得到快速增加。二是大力開展勞動技能培訓。依託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職業技能培訓、創業就業培訓、“雨露計劃”、九年義務教育等,通過務學、務農、務工等智慧和技能學習,不斷提高農村勞動力素質,增強貧困戶脫貧致富的造血功能。三是激發貧困人口的內生動力。在必要的扶持下,貧困戶要摒棄“等、靠、要”的思想,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依靠自身力量實現自我脫貧。在縣直相關部門提供培訓、務工、創業資訊的前提條件下,貧困戶要積極主動就業創業,實現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切實提高收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