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關於“自然分材教學”實施效果的調查報告

欄目: 調查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1.94W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當今的中國一直在強調著改革,從“醫改”到“教改”再到“房改”,這些都是為了適應中國現在的發展而出現的。而作為師範生的我們,教育體制的改革一直都吸引著我們的注意力。層出不窮的教學模式讓人眼花繚亂,到底哪一種方式才是最適合於學生的呢?我們一直在探索······

關於“自然分材教學”實施效果的調查報告

XX年3月28日,我們迎來了大學生活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實習,我們期待著在實踐中進步,在實踐中成長。我們實習的地點是溫州市永嘉縣上塘中學,來到這的第一天,我們就瞭解到學校正在進行一項重大的教學模式改革,就是從傳統的教學模式向新型的“自然分材教學”模式轉變,這對於我們來說無疑是一個意外的驚喜。經過實習,我們對於“自然分材教學”的瞭解逐漸增多,好奇心也逐漸增大。

因此,為了更加深入瞭解“自然分材教學”模式,探索它的實施效果,為以後的教學模式選擇打下鋪墊,我們針對“自然分材教學”的實施效果進行了調查。本次調查採用問卷調查與個人訪問並用的方法,以溫州永嘉上塘中學高一段和高二段部分班級為樣本,發放問卷230份,回收有效問卷205份。

一、概念中的“自然分材教學” 。

(一)“自然分材教學”的含義。

自然分材教學是教師根據學生在課堂上完成學習任務的情況採用“普讀”與“補讀”相結合及課外檔案跟蹤的方式因人分配學習任務的教學。 這個定義的主要內涵有:一是自然分材,相對於人為分層(校、班、組)而言。根據學生在課堂上掌握學習內容的情況,隨機分出“普讀生(完成或基本完成了課堂學習任務的學生)和“補讀生(沒有完成課堂學習任務的學生)”,普讀生繼續學習新的內容(主要是做新的練習題),補讀生上黑板前與教師一起研究疑難,進行補充式講解和討論。二是普讀與補讀是相對的概念,普讀生與補讀生是隨著其學習情況的變化而變化的,即當日為普讀生者,來日可能成為補讀生,反之亦然。也就是說,普讀生與補讀生不是一成不變的。三是檔案跟蹤,使課堂中不徹底的分材教學真正走向徹底。因為每個學生都有學習進步檔案,記載的是各自的問題,然後要求學生針對自己的問題學習,就真正的因材施教了。

(二)“自然分材教學”的教學基本環節。

1.激趣匯入

所謂激趣,就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帶著強烈的期待進入學習角色,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所謂匯入,就是對新的教學內容的引入。匯入的方法很多,可用目標激趣、情境激趣、設疑激趣、故事激趣、釋題激趣等多種形式。

2.反思診斷

匯入新課後,學生便通過分組討論,或自我練習等形式,反思前次學習中特別是作業中感到困惑的問題,相互點撥;然後根據老師提供的參考答案,互批(或自批)作業。這一環節具有如下功能:一是讓學生複習前堂,為學生的新知識學習掃除“障礙”,牽線搭橋,以保證學生具有學習新知識的知識基礎和基本技能;二是讓學生合作學習,通過同學間的相互討論與互批作業,發展合作學習精神與學習能力,同時也讓優生代替教師在課堂上幫助弱生;三是為教師選擇教學方法、合理調控教學進度,制定切合學生實際的教學目標和因材施教提供依據;四是為教師減負,經學生互批的作業,教師只需重點抽查,不必普批一遍——這樣,教師可從批改作業的沉重負擔中解放出來,把主要精力轉移到研究學生存在的問題上;五是可以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和盯著問題學習的自覺性,使學生養成反思和發現問題的習慣。需要說明的是,反思診斷的內容可根據學科不同有所不同,但大致可有以下幾種方式:一是就上一堂課留下的課外作業進行反思;二是教師可根據上一堂課,或上幾堂課所學內容設定診斷補償練習;三是可根據上節課的學習重點設定幾個問題讓學生討論。

3.普讀求是

這裡的“讀”,並不是常態下的“讀書”,而是“教學”的代稱。“普讀”,就是面向所有需要教師講解的學生進行教學。“求是”,就是通過對教學內容的探求,獲取相關的知識與技能。必須指出的是,由於學科特點的不同,學習內容的不同,因而,這一環節的實施沒有固定不變的模式與方法,常規教學方法和國內外教學改革中產生的先進方法、策略都可採用。但大致可由“讀—議—釋—思”四個環節來完成。詳述如下:

“讀”就是自學。凡能讓學生自學的內容,要儘可能讓學生自學。當然,自學不是讓學生隨心所欲、毫無目的的學,而是在教師的指導與組織下進行。教師的有效指導需要解決“學什麼”與“怎樣學”的問題——或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學;或提供大致思路,要求學生形成完整的邏輯體系;或指導學生使用工具書,查閱相關內容。教師的有效組織需要解決“願意學”的問題。按照“三維目標體系”,學生的自主學習同樣需要良好的學習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需要具備相應的知識和技能,需要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因此,在實施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做到明指向、巧點撥、善誘導、嚴要求、會調控。自主與自流是自學有效性的分水嶺。

“議”就是相互討論,也是學生之間相互幫助的過程。這既是合作學習共同提高的具體形式,又是形成和諧的人際關係的有效舉措。但在實踐過程中,這個環節操作不好往往會流於形式,得不到實效。主要問題有:①少數人動,多數人不動。能夠參與教學活動的主要是一些學習能力較強、表現欲較強的學生,而大部分學生的學習活動被忽視甚至被掩埋。②秩序混亂。學生的討論不是圍繞著教學要點,而是不著邊際、漫無目標。或者學生不會傾聽、收效甚微。③教師遊離在外。教師在課堂上缺少捕捉和判斷有效資訊的能力,缺乏有效的點撥、提升和中肯的評價。因而,有效的互助討論應具備如下條件:一是形成相對穩定的互助群體,有得力的負責人;二是有明確的互助討論目標和具體的學習內容;三是教師要介入學生的討論,及時發現學生討論中不能自行解決的問題;四是時間上要予以保證,不能淺嘗輒止。

“釋”即“釋疑”,就是針對學生在自學與討論中提出的帶有普遍性的問題有重點地講解,啟發學生自解疑難。在釋疑的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清晰。清晰授課,是有效教學的基本特徵。也就是要求教師用明確的語義、適中的語速、清晰的層次、流暢的表達給學生解疑釋惑。二是恰切。講解的深度、難度要適應學生當前水平或略高於當前水平,但不能超出學生的理解水平。三是啟發。所謂“不憤不啟,不誹不發”,要讓學生學會積極的思考。四是點撥。何為點撥?點者,點要害,抓重點也;撥者,撥疑難,排障礙也。點撥者,“導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舉一隅而以三隅反也。

“思”既“反思”。這裡不僅有反省的意蘊,而且有琢磨巧妙的記憶方法,記住所學內容的含義,還有總結所學內容形成基本結構網路的意思。

4.補讀幫困

普讀環節結束後,可進行當堂檢測,學生做完後旋即出示答案,從而分出“補讀生”(沒有完成課堂學習任務的學生)與非補讀生。後者繼續學習新的內容,前者則開始“補讀”。補讀就是補讀生上黑板前與教師一起(或其他形式)研究疑難,進行補充性學習。補讀的主要意義在於儘量不讓學生帶著“誤解或不解”的知識前行。否則,積重難返,久而久之,就會由補讀生變為差生。應該指出的是,非補讀生與補讀生不是一成不變的。當日為非補讀生,來日可成為補讀生,反之亦然。

5.總結建網

對當堂學習內容進行總結疏理,有利於使學生把握學習重點,進而鞏固學習內容。總結的方法多種多樣,可引導學生自主建網,也可師生共同回顧本節內容。大量研究表明,只有自主建構的知識才能持久、深刻,沒有經過自主建構的知識都是不能牢固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自主建網是學習中有效的方法之一。

6.因人作業

“因人作業”強調的是“因人”,這是體現因材施教的重要手段。可分基本練習與拓展練習兩種。一般學生只完成基本練習,學有餘力者需要再完成拓展練習。基本練習以鞏固知識為主,拓展練習則主要以形成能力為主。

二、上塘中學的學生們對於“自然分材教學”的看法。

(一)問卷調查:

本次調查研究在溫州永嘉上塘中學高一和高二段共發放問卷230份,回收有效問卷205份,有效回收率為89.1%,其中高一段的問卷數為118份,高二段的問卷數為87份。採用的調查方式是抽樣調查,樣本中性別構成為男性48.8%,女性為43.4%,未知為7.8%(n=205),具體見圖表一:性別分佈圖。

圖表一:性別分佈圖:

針對“自然分層教學”的特點,我們對永嘉上塘中學高一和高二段進行了問卷調查(問卷調查的內容見附件一),此問卷主要包括8道選擇題和一道問答題,對於選擇題我們也進行了細緻的統計,總的統計結果見一下圖表二:

(二)學生對“自然分材教學”的看法:

據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在“自然分材教學”的課堂上,41%的學生認為他們的狀態是興致濃厚,學習慾望強烈;35.1%的學生則覺得百無聊賴,無所事事;還有23.9%的學生認為他們的狀態是昏昏欲睡,毫無興趣。可見,“自然分材教學”模式中學生們的課堂狀態還是有待改善的,大半部分的學生在課堂上仍舊處於一種不佳的學習狀態,如果授課老師對課堂方式稍微做下調整或許能夠使學生達到更好的學習狀態。

三色牌作為“自然分材教學”的重要輔助手段,主要的功能在於學生們可以利用它來向老師反應自己的學習情況,藍色代表理解,黃色代表存在疑問,紅色則代表完全不理解,所以三色牌在課堂上的使用情況其實也能說明一些問題。從調查中看,7.3%的同學在課堂上經常使用三色牌,而45.4%的同學則是偶爾使用,其餘的47.3%的學生們則是基本上不使用三色牌。所以據結果顯示,三色牌的利用率並不是很高,這就意味著“自然分材教學”的輔助手段——三色牌並沒有充分發揮它的作用,也就無法幫助“自然分材教學”模式實現某些方面的優勢。如果要實施“自然分材教學”模式,如何促使學生積極使用三色牌或許也是學校應該考慮的一方面。

“自然分材教學”的另一輔助手段是檔案追蹤,“檔案跟蹤”有兩層含義:一是學生藉助“糾錯本”建立自己的“問題檔案”,並定期解決自己遺留的學習問題;二是教師藉助學生的“糾錯本”或作業批改情況建立“學生作業問題檔案”,針對學生學習中存在的重要問題進行連續性指導,直到問題徹底解決。對於錯題的收集情況我們也進行了調查,結果是38%的學生擁有自己的錯題集,而且經常自己收集錯題並改正;51.7%的學生有自己的錯題集,但只是偶爾收集,為了完成老師的任務;只有10.3%同學是沒有錯題集的。相比較於傳統教學模式,“自然分材教學”模式提倡的錯題集對於學生是很有幫助的,是查漏補缺的重要途徑。

“自然分材教學”模式的課堂是完全不同於傳統教學模式的,課堂的主體在於學生,那麼對於這種模式的課堂教學,學生們認為效果如何呢?32.7%的學生認為“自然分材教學”模式的課堂效果佳,而且在課堂上他們基本上都能掌握知識點;56.1%的學生認為課堂效果一般,他們模模糊糊的能夠了解知識點;只有11.2%的學生認為課堂效果差,他們基本上不了解知識點內容。可見大部分學生還是比較認同“自然分材教學”的課堂效果的。

學者專家們認為“自然分材教學”模式的優點之一是弱生上進,優生更優,全體學生齊發展,那麼這種優勢在學生們的身上是否能夠得到充分體現呢?30%的學生認為“自然分材教學”模式對他們的成績很有幫助,他們的成績在逐漸的上升;32.7%的學生認為並沒有,他們的學習成績反倒有下降的趨勢;有37.3%的學生則認為他們並不清楚這種教學模式對他們的成績是否有幫助,因為他們的成績基本保持不變。我們知道,學生的成績是有多方面的影響因素的,並不取決於教學模式,所以對於這點我們也只是作為參考調查。

“自然分材教學”模式的特點之一是教師的“零作業批改”,也就是說對於作業,學生們採用自批或者學生間互批的方式,教師進行問題追蹤。那麼對於這種方式,學生們如何看待呢?45.9%的學生認為教師批改作業並解答問題的作業批改方式會比較有效;而34.1%的學生則更傾向於同學互批,教師進行問題追蹤的作業批改方式;另外的20%的學生則更喜歡自己批改作業並獨立解決問題的方式。第二和第三種批改方式其實都屬於“自然分材教學”模式,所以說還是有大半部分的學生傾向於“自然分材教學”的。

“自然分材教學”倡導學生自批和互批作業,答案也由學生們自己保管,自然的我們會考慮到學生們處理答案的方式,所以針對這個我們也提出了一個問題,結果是12.1%的學生是“充分利用”答案,直接將答案抄在練習題上;83%的學生是參考利用答案,先完成練習再進行校對;4.9%的學生則是不利用答案,做完練習後也不校對答案。這樣的現象說明自批和互批是可行的,大多數的學生還是能夠比較自覺的處理答案的。

最後一個問題是請學生在傳統教學模式、“自然分材教學”模式和其他之間做選擇,並說明理由。44.4%的學生選擇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他們認為傳統教學模式已經是一種文化,同學們都比較習慣於傳統模式。而且在傳統教學中,教師會將知識羅列在黑板上並系統的講解,重難點和易錯點老師基本都會提出,讓學生能夠更好的把握知識內容。他們認為傳統模式會促使他們不斷進步,而“自然分材教學”則會使他們變得更加懶散。在這些學生的觀點中,他們之所以選擇傳統的另一原因是他們覺得“自然分材教學”並不適用於所有學生,尤其是不自覺,而且自主學習能力並不強的學生,他們認為他們不具備自然分材的能力,他們無法自己從課本中找出重難點,找出疑問,他們對於知識的掌握只是停留在淺層,他們需要老師的講解。還有一點是“自然分材教學”的座位佈置,他們認為以6人為一小組圍坐的方式會導致很多學生上課的不自覺和分心,還會誘發許多的作弊現象,而且會影響他們脊椎和視力;有38%的學生則更傾向於“自然分材教學”的模式,因為在他們看來,“自然分材教學”有以下優點:1、位置的坐法更有利於同學間的問題交流,大家可以優勢互補,互幫互助,而且上課還可以互相監督;2、有利於培養同學們的自主學習能力,讓他們更加學會自律;3、使同學們能有更充足的時間發現自己的錯題並進行獨立思考;4、激發了同學們的積極性,師生間的互動性加強了;5、上課更加輕鬆,作業更少,更有利於勞逸結合;6、較新穎、有趣,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還有17.6%的學生則選擇了其他教學模式,他們的看法是傳統教學模式太過死板,不靈活,沒有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而“自然分材教學”的模式又顯得太靈活了,課堂氛圍太過活躍,讓他們無法剋制自己開小差,而且他們認為作業得不到批改,讓他們在作業方面得不到進步。還有就是“自然分材教學”提倡的自主學習讓他們發現不了問題,無法進步。

以上就是從問卷調查中統計得出的學生們對於“自然分材教學”的一些看法。學生是教學模式的接受者,所以對於教學模式的利弊,學生是最有切身體會的,也是最有發言權的。但是學生也畢竟只是從表面去理解教學模式,並沒有挖掘到它的內涵,所以我們還針對教師做了些小調查。

三、一線教師們對於“自然分材教學”的看法。

一線的教師是教學模式的施行者,對於教學模式的實施效果想必也是看在眼裡的,對於“自然分材教學”模式,他們肯定也有著自己的看法。而且教師考慮到的不只是學生們當前的發展,他們會從更深層的角度來理解思考“自然分材教學”的實施效果,所以對於教師,我們也進行了調查,只是採取的調查方式主要是以訪談的形式和少部分問卷的形式。

永嘉上塘中學的大部分一線教師們都比較認同“自然分材教學”,他們贊同這種教學模式,並且一直在靈活的施行著。因為他們覺得“自然分材教學”模式是與新課程理念相符合的,也符合新世紀我們對於人才培養的要求,新世紀要求學生具備獨立學習、終身學習的能力,而“自然分材教學”模式也非常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而且它使課堂不再枯燥乏味,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轉變觀念,知道學習是要靠自己參與、實踐、體驗的一項活動,而不是老師講學生聽,這樣也使得優生更優,大部分學生都得到了進步,同時以小組為單位圍坐的位置安排也增強了學生之間的交流,使學生能夠通過互幫互助解決學習中出現的問題,還有一點是使得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係更加融洽了,教師工作也開展得更順利了,但是這樣的一種模式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的課堂設計必須考慮到許多,對於一堂課要讓學生學習到什麼,要用什麼樣的教學方法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數,而不是放任交流,所以要應對新的教學模式,教師也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

在他們認為,雖然“自然分材教學”模式有許多優點,但也存在著一些急需解決的問題,比如:“問題追蹤”的實現程度不高,或者說只是形式一下而已。高中的教師一般在上完課之後在學校待著的很少,而在課堂上又不可能完全解決學生們的疑問,如何高效率又高質量的實現“問題追蹤”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還有就是如何保證學生們的課堂效果,讓學生真正進行“自然分材教學”。因為“自然分材教學”給予學生的是比較寬鬆、放鬆的一個課堂狀態,那麼如何把握好這個放鬆的度就需要教師們來忖度了,所以這個對於教師來說也是一個挑戰;老師們還提出“自然分材教學”的實施還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是學校制度的完善,學校要提高教師對學校制度的可信度,才能更好的放手開展“自然分材教學”。

教師們零零碎碎的也談了許多,對於現在一直倡導的教改,他們也談了自己的意見。他們認為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教育改革是必然的,改革才能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但是改革也是有風險的,改革前我們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所以總的來說,新事物是需要接受考驗的,而且只有在實踐中我們才能發現它的利與弊,但是這總歸是進步的,所以對於新事物我們也要辨證的看待,既要取其精華,也要去其糟粕。

經過在上塘中學的實習,我認識了“自然分材教學”,領略到了“自然分材教學”魅力所在,而這次調查只是針對上塘中學的樣本學生的,所以並不能夠特別說明問題。“自然分材教學”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激發了我繼續探究它的興趣,所以我相信對於“自然分材教學”的調查之路還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