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國小生零花錢調查報告範文

欄目: 調查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1.23W

面對缺乏自制力的小學生,究竟該不該給他們零花錢?如果給,怎麼給、給多少零花錢才合適?下面有小編整理的國小生零花錢調查報告,歡迎閱讀!

國小生零花錢調查報告範文

一、調查目的:

經過這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我校大多數學生總會帶一些零花錢來校外的小賣部裡去買零食或玩具。我想,這些同學為什麼每天都花這麼多的零花錢,這些錢又是哪來的呢?為此我作了一份調查報告。

二、調查情況:

我利用週末的時間對部分同學的家長進行了調查。他們有的回答:“我沒有給他錢呀!”也有的回答:“他總是說買筆、本,原來他把錢拿去買別的東西了。”甚至有的回答:“他說是學校讓交多少多少錢。”

根據我的調查,我發現偷偷去拿爸爸媽媽的錢的有百分之二十,家長給買文具的錢,卻用來買別的東西的同學有百分之五十,向家長說謊要錢的孩子佔百分之十。

1.心理及性格方面的影響

在被調查的兒童中,零花錢多的孩子較為普遍的存在著自由散漫、不珍惜財物、不講衛生、任性、自制力差、貪玩等不良習慣。最嚴重的是零花錢少(甚至沒有零花錢)的孩子開始產生自卑心理,怨父母賺錢少,怨自己沒有投好胎。

2.學習方面的影響

由於孩子一天到晚惦記著口袋裡的錢如何花,孩子的學習情緒多數變得較差,無法安心學習,加之學習時還要把注意力分散到玩玩具上,所以學習成績多多少少受到影響。據教師反映,在被調查的兒童中,有些學生對學習不是很感興趣,偶爾還要遲到、早退,有的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有的經常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擾亂課堂紀律。另外,零花錢多的孩子說起什麼玩具、什麼遊戲頭頭是道,但要是讓他們寫作文可就沒轍了,只會一個勁兒地撓頭皮,可以看出他們平時用於學習的時間太少。

3、學生行為方面的影響

有的孩子為了向父母討得零花錢,總是想盡各種辦法,用得最多的是不去讀書、哭鬧、不做作業、撒嬌等。他們甚至會從多次與大人的交涉中得出所謂的“經驗”:家裡有客人來時、爹媽要搓麻將時、父母有重要事情要外出時,是討零花錢的最好時機,保準是要多少給多少。所以他們每次都會瞅準這些機會打一個“勝仗”。還有一些孩子,家裡貧窮,父母給不起零花錢,可是又眼饞其他同學有零花錢可以用,怎麼辦呢?只好偷偷地從同學那裡“強行借”,“借”了還從不還,甚至偷偷地“順手牽羊”,……直至最後養成了小偷小摸的壞習慣。

4、社會交往方面的影響

社會交往是兒童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調查中反映,孩子的交往是有一定範圍的,往往是“物以類聚”,富裕的、貧窮的、懶惰的、貪吃的、貪玩的,總是這樣一群群地交往著,他們有的互相攻擊,有的互相謾罵,有的學習成績不好,怕老師看不起自己,在與老師交往中有懼怕和退縮心理,加之有些老師對他們缺乏關心和耐心,師生關係就更加疏遠。

以上種種情況,足以說明孩子亂用零花錢所帶來的不良後果是嚴重的。

三、對國小生零花錢使用情況調查的分析:

整個調查結果令人擔憂:

首先是對父母的擔憂:①太寵愛自己的孩子,每天給的零花錢太多。②不能教育孩子們妥善使用零花錢,無原則地允許孩子多吃零食,亂買玩具。③不能以身作則地早起床、勤家務、為孩子燒早飯,只為圖清靜讓孩子在外面買早飯吃。

其次是對孩子的擔憂:①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勞動不知掙錢難。零花錢給多少用多少,甚至不留到第二天。②不知道合理使用零花錢,不必要的零食、無意義的玩具都由著自己性子亂買。③沒有存錢觀念,不知道每天可以節約一部分積少成多。

四、建議和對策:

1.控制零花錢的數目。即使家裡有很多錢也不能多要,明確零花錢也應該用在刀口上,如買學習用品、乘車,或在肚子餓、口渴時買些充飢解渴的食物等。

2.使用之前可以先制定開銷計劃:今天你需要多少零花錢?分別用來幹什麼?等等。這樣可讓孩子及早養成計劃用錢的習慣。當然父母有時還得“旁敲側擊”地“調查”孩子的錢是否如他自己計劃的那樣去用了,避免孩子為多領零花錢而撒謊。

3.讓孩子體會賺錢的艱辛。可利用寒、暑假等時間鼓勵孩子進行勞動實踐,如下幫媽媽當一天家、幫親戚做一天生意、替奶奶帶一天孩子、跟著爸爸上一天班、上社會自己找活幹試著去掙錢等等,孩子自然會領悟到許多書本上所沒有的道理,用零花錢時當然就會多想一想了。

4.我們要明白錢不是萬能的。“有錢能使鬼推磨”這是錯誤的說法。知識、能力、氣質、性格等好多東西就是用錢買不到的,而一個人再有錢也買不完世上所有的東西。只有勞動、知識、經驗、能力等才是每個人不可少的財富,擁有了這些才能擁有幸福。

5.鼓勵孩子多存錢。好多孩子可能都有自己的銀行戶口,家長應該鼓勵自己的孩子把平時節省下來的一角、一元都存入銀行,積少成多。家長也可以為孩子建立“家庭小銀行”,或者在銀行為孩子專設一個活期存摺,讓孩子自己嘗試有了錢存“銀行”、有必要開支向“銀行”提取的理財滋味,加強理財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