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推廣旱作農業綜合技術 做大做強馬鈴薯產業

欄目: 調查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2.61W

杏園鄉位於安定區東南部,距市區40公里,轄9個村76個社9000餘人,全鄉流域面積12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7萬畝。XX年人均純收入1950元。全鄉平均海拔2200米;年降雨量420mm左右,60%的水被無效蒸發。長期以來這裡十年九旱,生產條件十分嚴酷,農作物產量低而不穩。為解決乾旱問題,提高天然降水的有效利用率。近來年,杏園鄉在安定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立足抗旱實際,把推廣旱作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作為農民增產增收的主要目標,大力推廣馬鈴薯全膜雙壟溝播栽培技術,走出了一條成功的路子,促進了全鄉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

推廣旱作農業綜合技術 做大做強馬鈴薯產業

一、發展現狀

XX年杏園鄉種植馬鈴薯2.8萬畝,總產量達4萬噸,農民增收2400萬元。依託全省旱作農業專案的實施,全鄉推廣旱作農業綜合技術3200畝,其中全膜雙壟溝播隴薯3號2600畝,在今年上半年遭受60多年不遇的特大旱災,夏糧作物大面積減產,甚至絕收的情況下,應用全膜雙壟溝播技術種植的隴薯3號長勢喜人,奪得了全面豐收。根據對同一地塊隴薯3號是否覆膜對比試驗,據測算全膜畝產1986.7公斤,露地畝產1435公斤,全膜比露地畝增產551.7公斤,增產率38.4%。康莊村農民韓秉仁XX年種植全膜馬鈴薯2.2畝,畝產2655公斤,比露地增產1937公斤。旱作農業專案的實施,真正實現了特大災害年份農業不減產、農民不減收,使全鄉廣大幹部群眾看到了馬鈴薯全膜雙壟溝播技術的巨大抗旱增收潛力,從而更加堅定了發展旱作農業、推廣全膜雙壟溝播栽培技術的決定和信心。在具體工作中,做到了“五抓五到位”:

一是抓領導,責任靠實到位。杏園鄉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支撐,順應天時、順應市場、調整結構,把馬鈴薯全膜雙壟溝播栽培技術作為調整農業結構、加快科技推廣步伐、實現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主要措施來抓,研究制定了《杏園鄉XX—XX年旱作農業專案實施方案》。併成立了由政府鄉長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包村幹部為成員的行政領導小組和技術指導小組,與各村簽訂責任書,納入農村目標管理責任書考核,認真落實“四定”(定地塊、定任務、定時間、定獎罰)管理責任制和技術人員“四包”(包規劃、包質量、包技術、包驗收)技術責任制,紮實開展各項工作。明確任務、分工負責,深入村社發動群眾搶時搶墒覆膜,有效地推動了工作的進展。全鄉僅一週時間完成全覆膜3200畝,佔任務3000畝的107%。

二是抓宣傳,群眾參與到位。鄉上把發動群眾、引導群眾作為工作的切入點,逐村逐社召開群眾會議,大力宣傳全膜雙壟溝技術具有膜面集雨、覆蓋抑蒸和增產增收的旱作優勢,大力宣傳專案實施政策。為確保專案的順利實施,先後舉辦宣傳動員技術培訓班3期,培訓人數達3000人(次)。通過深入廣泛宣傳教育,使廣大農戶充分認識到了推廣全膜雙壟溝播技術是開闢農民增收新渠道、提高農業綜合生產力、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保障農民增收的重大舉措,進一步增強了農民覆膜的積極性。同時,印發《旱地馬鈴薯全膜雙壟溝播栽培技術規程》、《推廣測土配方施肥,促進農業增產增收》、《全膜馬鈴薯栽培技術要點》等技術資料各XX份,下發到基地內各農戶,使專案實施宣傳資料到戶率達到了100%,進一步提高了農戶對覆膜技術的知曉率。

三是抓融資,物資配套到位。杏園鄉在落實專案配套補貼地膜的同時,加大農戶自籌力度,並將農資補貼重點向示範片帶傾斜,確保物資配套到位。在康莊、李河、牛營等村全膜雙壟溝播馬鈴薯種植重點片帶,在省、區畝均補助專案資金20元的基礎上,鄉上每畝再增加補助25元,使補貼資金達到所需地膜資金的一半,切實解決了群眾自籌資金困難的問題。同時鄉上調進地膜14噸、良種230噸、稀土旱地寶1000袋,購置覆膜機4臺、起壟機26臺、點播器224個、划行器100個、打孔器100個,組織基地內農戶備化肥150噸、農家肥3000方,保證了覆膜和種植任務的完成。

四是抓服務,技術指導到位。覆膜期間,包點幹部、技術人員起早貪黑、長期深入田間地頭,從整地、施肥、覆膜、種植等各個環節跟蹤指導,通過現場演示、示範操作,提高了技術規範程度,使覆膜質量達到“平、緊、嚴、實”的要求,確保了工程質量。邀請區農技中心技術人員骨幹,從搶墒覆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配方施肥、覆膜技術方法、良種選擇、種子處理、田間管理技術要求等方面進行了講解,使每個種植戶基本掌握了種植技術要領,做到了種植技術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同時,按照區上統一安排,在中心示範點設立了“馬鈴薯不同覆膜方式對比試驗”、“馬鈴薯全膜雙壟溝不同揭膜時間對比試驗”、“馬鈴薯全膜覆蓋種植密度試驗”、“測土配方施肥3414試驗”、“馬鈴薯配方肥校正試驗”等五項試驗,試驗結果將為今後推廣該項技術提供理論資料。鄉上搶墒覆膜結束後,將調進的230噸隴薯3號一級種投放到農戶,於4月5日開始點播,五月份出苗後,廣大農民在農業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及時加強除草、防病等田間管理,使大旱之年全膜雙壟溝隴薯3號長勢喜人。

五是抓訂單,產後銷售到位。按照“政府主導、公司介入、協會服務、農民參與”的原則,積極採用“企業+基地+協會+農戶”的經營模式,依託康莊、李河馬鈴薯產銷協會,按照“投一還一”的方式與薯峰澱粉公司簽訂加工薯訂單6000畝,協議保證收穫的加工薯按大、中、小混裝,每斤高於市場價0.02元全部收購,這樣既解除了種植戶銷落難的後顧之憂,增加了農戶種植效益,提高了農戶種植積極性,又保證了以全膜雙壟溝播技術為主的旱作農業綜合技術推廣專案的順利實施。在九月下旬馬鈴薯集中上市後,鄉產業辦、鄉馬鈴薯協會依託杏園鄉康莊馬鈴薯交易市場,將收購戶集中到市場,統一劃撥攤位、明碼標價、亮牌經營,工商、公安、鄉產業辦等人員全方位管理,規範了市場,保護了群眾利益,達到了產業增產增收的目的。

二、存在問題

(一)配套資金受到制約。全膜雙壟溝播馬鈴薯栽培技術推廣工作科技含量要求高,全鄉適宜推廣該技術的區域大,由於鄉級財政十分困難,農民收入相對較低,籌資難度較大。

(二)技術服務有待進一步加強。馬鈴薯全膜雙壟溝播栽培技術的推廣工作還在起步階段,部分農戶對關鍵技術環節還沒有充分掌握,部分農戶只重視種,不注重管,培訓農戶的任務還十分艱鉅。

(三)市場營銷體系不健全。由於產業協會規模小,宣傳和促銷力度不夠,沒有與終端市場建立穩定的合作關係,延長了產品流通環節,增加了流通費用。擴大營銷規模,壯大營銷隊伍,延長產業鏈條,擴大產品就地增值轉化的空間難度較大。

三、發展思路

(一)加強領導,科學規劃。要充分認識發展旱作農業的重要意義,加強對旱作農業專案實施的領導,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增強服務意識和服務能力,積極、穩妥地推進旱作農業發展步伐。結合全鄉實際,制定實施《杏園鄉旱作農業專案實施規劃》,綜合考慮全鄉經濟發展,農業發展需求,群眾生活水平等因素,從川區向山區大範圍、大面積、大力推廣全膜雙壟溝栽培技術,走“梯田+水窖+地膜+科技”的旱作農業發展路子,計劃到XX年,使全鄉旱作農業推廣種植面積達到2萬畝。

(二)加強教育,轉變觀念。針對部分群眾狹隘思想和牴觸情緒,要圍繞抗旱生產和農民增收,教育群眾樹立主動抗旱、科學抗旱的理念,積極應用全膜雙壟溝栽培等農業技術,改變年年乾旱、年年抗旱、年年受旱的被動局面,變被動抗旱為主動抗旱,實現保糧增收促發展的目的。要堅持以政府補貼為引導、以整合專案資金為補充、以農民自主投入為主體的原則,通過宣傳動員、算帳對比等方式,積極爭取專案資金和上級部門的支援,加強與信用社的銜接,制定合理投資結合,保證農民對地膜、化肥、農機具需求,激發農戶自籌配套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加強培訓,提供服務。按照“工作措施到村、上下聯動抓戶”的總體要求,實施科技入戶工程,利用“三講三送”、黨員“冬訓”,以會代訓、現場示範等多種形式,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技術培訓和技術服務。提高全鄉幹部群眾的素質和技術水平。開展農民技術員培訓工程,有組織、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技術培訓,提高農民的市場意識、競爭意識、風險意識、利益意識和科技意識,培養造就“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用得上”的新型農民,實現“村有技術員、社有示範戶、戶有明白人”和“先進技術直接到戶、良種良法直接到田”的目標,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的發展。

(四)突出重點,完善體系。要採取示範引導、宣傳動員、物資幫扶等措施,大力推廣全膜雙壟溝播栽培技術,探索推廣合理輪作、測土配方、機械深鬆、優良品種等農業技術,變單一技術為綜合技術、變傳統技術為現代技術,提高旱作農業發展水平。要改變一家一戶分散經營的格局,發展農民專業合社等合作經濟組織,培育農民營銷隊伍,不斷提高農業生產的市場化、組織化程度,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解決農業機械短缺、經營規模小、營銷管理缺乏、產業化程式低等問題,統一機械利用、統一品種、統一技術服務、統一市場管理、統一產業深度開發,確保農民增產增收。通過全覆膜雙壟溝播馬鈴薯栽培技術的大面積推廣,使政府、幹部、農民找到結合點,使農民真正成為自主經營的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