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房地產市場調查報告範文3篇

欄目: 調查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7.2K
本文目錄房地產市場調查報告範文關於房地產市場的調查報告房地產市場調查報告

瀘州市是四川南部一箇中等規模的城市,一個時期以來,瀘州市的房地產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房地產在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分析瀘州的房地產市場形勢,可以瞭解西部同類型城市房地產業的基本特點。

房地產市場調查報告範文3篇

一、瀘州房地產市場現狀

(一)城鎮居民住房條件有巨大改善,但仍有較大需求

據統計,XX年,全市城鎮人均居住面積10平方米,比1978年的3.26平方米增加了6.74平方米,住房成套率由1992年的37.4%增加到了1999年的65%。但總的說來,居民住房狀況與全國、全省相比還有巨大差距。1999年,全年仍有危房面積 3.5萬平方米,城鎮居民缺房戶6722戶,城市現有平房住宅 173.36萬平方米。據有關資料顯示,全市城鎮人均居住面積與全國相比低一倍左右,與全省相比低l.4平方米。現有城鎮居民現實和潛在需求巨大。

(二)住房制度改革全面推進,住房社會化、商品化的條件基本成熟

截止XX年6月,全市公有住房272萬平方米,按房改政策已出售217.8萬平方米。批准房改房上市2.48萬平方米。住房租售價格比進一步協調,XX年租金標準達到了雙職工家庭收入的10.81%,新房達到了14.4%,均達到了國家和省政府提出的10-15%的要求。

(三)房地產開發投資快速平穩增長,商品住宅價格平穩上升

XX年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5.32億元,為1992年的10.23倍,平均增長率44.23%,施工面積為167.7萬平方米,比92年增加 2.86倍,年均增加35.7%。92年至XX年,累計竣工面積為330.6萬平方米(含拆遷安置用房),累計銷售237.81萬平方米,產銷保持平衡。至XX年7月,空置房為3.66萬平方米,且多為樓層、環境、位置不佳的住房。

92年以來,全市商品住宅價格基本保持平衡上升趨勢,沒有出現大幅波動。目前普通商品住宅價格為800-1500元/平方米,近十年間增幅為300-800元/平方米,與全省其它同類型城市相比平均低100-300元/平方米。

(四)土地供應進一步規範,招商引資工作獲得進展

以往,房地產開發用地多為開發商自行分散徵用,或相互間轉讓獲得。市委、市政府作出了政府完全控制土地一級市場的決定,加大了對土地供應的調控力度。為適應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需要,加強了房地產招商引資工作,已敲定數宗大型房地產開發專案,並相繼實施,為房地產市場的發展變化增添了外來因素。

二、房地產市場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房地產市場導向不夠明確,商品房開發成本偏高

如過去對土地一級市場實際上未壟斷,土地與規劃銜接差,招投標機制不健全。在小區建設、有形市場建設等方面缺乏明確的規劃,到目前為止尚未建成一個10 萬平方米以上的小區,單個市場的規模也較小。這個問題目前已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重視,相繼出臺了有關政策,加大了調控引導力度,逐步形成有利於房地產市場發展的大環境。

瀘州市商品房售價與相鄰地區相比並不高,主要是售價與成本之間的相對利潤空間小。主要原因一是政府、行業部門應投入的水、電、氣、綠化、公共設施等配套打入成本;二是徵地拆遷成本高,與周邊中小城市相比綜地成本偏高;三是土地市場的管理不夠嚴格,開發商和有的單位炒買炒賣,提高了用地成本。

(二)房地產融資規模小,房地產開發企業素質不高

一是金融貸款資源利用差。據銀行提供的資料,全市金融機構的存貸差為50億元左右。銀行貸款在房地產開發資金來源中所佔比例為32.45%。因無置業擔保公司承擔風險,銀行未大面積向居民按揭貸款。二是引進外地投資少,我市目前引進的十餘個外地投資專案,已投入資金不足3億元。

主要是數量多、規模小、實力不強、信譽差,尚未形成集約化、規模化經營。全市開發企業86家,市區72家,平均註冊資金僅有700餘萬元,無一家一級資質企業。企業在開發經營過程中往往不注意自身形象品牌的樹立,產品品質、經營信譽不高,企業發展缺乏活力。

(三)房改相關環節不配套

一是房改房上市須原產權單位蓋章和房改部門審批,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房改房上市和三級市場活躍。二是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與房改辦公設,住房公積金管理、使用與房改政策脫節,職工對自己的公積金歸集、使用、審批不清楚,不能及時用於購置新房、維修補貼,加上住房補貼未到位,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個人買房支付能力。

三、未來房地產市場發展前景預測

市人口預計達到480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將達到 120萬人,比目前增加50萬人左右,絕大多數將流向市區居住。未來XX年中,對住宅的理論需求量平均在80萬平方米以上。

經濟發展和市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實際購買力將不斷增強,住宅的有效需求量將增加。XX年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24元,人均住房消費為709元,人均居住面積為10平方米。今後XX年市區平均住宅的有效需求量將大於理論需求量,是可以實現的。

不同消費群體對不同檔次的住宅產生不同的需求量。根據有關調查分析,高收入者對高檔住宅的需求,中值收入者對中檔住宅的需求,以及低收入者對普通經濟適用房的需求,三者之間的比例關係大體分別為20%,40%和40%。

四、發展房地產市場的對策措施

一要加大政策動力,制定扶持制政策和創造良好的軟環境,提升房地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把它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來培育。二要刺激、搞活住房需求,增強發展的內在動力,實現健康、有序、協調發展。三要選準方向,根據城市功能定位和發展戰略,集中力量重點突破。

房地產開發是房地產業和房地產市場發展的基礎、生產環節,因此,必須遵循有關原則。一是住房消費的社會化、商品化。二是土地供應的規範化三是住宅建設小區化。四是市場建設體系化,結合瀘州建設區域性商貿中心城市的戰略,對市場開發建設應做到統籌規劃,合理佈局,圍繞產業特徵進行配置。

具體應制定和實施以下政策:採取積極的金融信貸政策,刺激住房消費;新區開發和舊區改建統籌規劃,做到使房地產開發實施有重點、有規劃;引導企業重組,實行集約化經營。逐步改變企業規模小、實力不強、能力弱的狀況;打破限制、徹底放開房改房上市。對已辦理完房產證、土地證的住房,除國家規定不能轉讓的外,都可上市交易;發展和規範中介機構,搞活流通;加強物業管理。

五、結束語

通過對房地產市場現狀和前景的分析我得出結論:瀘州市的房地產業正處於成長期。瀘州市的房地產業發展潛力巨大,市場前景廣闊,採取適當的政策措施,抓住當前時機,對加快房地產業的發展,使之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是十分必要的。

關於房地產市場的調查報告房地產市場調查報告範文(2) | 返回目錄

一、我縣房地產市場發展的現狀

(一)房地產市場發展形勢分析

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奮力跨越爭進位,富民強縣快發展”等一系列方針政策的貫徹落實下,全縣城鎮建設步伐不斷加大,房地產業由小到大,從弱到強,不斷髮展壯大。在保持市場供需總量平衡、供求結構基本合理,房地產價格基本穩定的態勢下,全縣房地產市場呈現快速執行的良好態勢,房地產開發投資,開發專案施工、竣工面積,商品房銷售面積等主要指標快速增長。房地產投資和消費為拉動我縣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截至目前,我縣具有房地產開發資質的企業已有17家,“十五”期間房地產開發投資累計完成6.3億元,建設花園、錦華苑、公園、城南、金都、金明寓、慄園、金星等成規模小區8處,開發商品住宅6200套、56萬平方米。房地產業的迅速發展,大大提高了居民的居住生活水平,為我縣經濟增長注入了新的活力。

目前我縣房地產業處於相對平穩的發展時期,各型別樓盤銷售情況良好。建築型別方面,已建和待建樓房以磚混結構為主,框架結構樓房所佔比重逐漸上升;樓盤品質不斷提升,居住環境日益改善。xx年以來,在房地產市場供需兩旺的同時,我縣房地產開發樓盤的品質得到了不斷提升,購房戶的居住環境日益改善。住宅小區的環境和品位不斷提高的同時也加大了居民對住房消費的吸引力。消費結構方面,主要以100平方米以上的大面積樓房為主,90-100平方米的小戶型銷售情況良好但數量較少,僅佔年度開發量的25%左右。

總體看,xx年我縣房地產需求增長速度將低於xx年,房地產供求形勢進一步改善,房地產價格漲勢將趨向相對穩定。今年以來,隨著國家抑制房地產非合理需求的力度加強,增加中低價位普通商品住房等調控措施的實現以及二級市場的擴大,我縣房地產市場供求形勢和房地產市場結構將進一步得到改善。主要消費需求是外來經商務工人員、鄉鎮機關工作者及剛參加工作的大中專畢業生,他們成為購房的主力軍;同時,個體從業者、私企老闆及企業中的中高階管理人員對高檔住宅的需求也將有所增加。商品房購買物件以個人購買為主,投資商尚未大量出現。房地產市場是否健康,一個重要標誌是看市場化程度如何(特別是個人購房比例)以及投資性購房的比例。xx年,從購房者購房的動機來看,我縣城區購房者中,購房用於自己居住的比例達到93%,以投資為目的佔7%,而純屬投機炒作購房的比例尚不到2%,說明我縣整個房地產市場並未出現大量投機者,整個銷售市場處於自然銷售狀態。

預計房屋價格在較旺的實際需求的支撐下將繼續上漲,漲幅經歷了xx年爆發性增長之後,將趨向平穩,全年增長速度預計將小於xx年水平。xx年全縣普通商品住宅平均銷售價格為1280元/m2,同比上漲6.5%。受土地價格、建築“三材”價格上漲和小高層商品房投放量的增加,以及商品房配套設施,環境建設檔次提高等因素的影響,xx年全縣商品房平均售價漲幅與上年基本持平,但市場供給與需求同步增長,商品房價格與商品住房價值基本相符,價格與價值之間並未形成較大的炒作空間。我縣目前的房地產市場總體上沒有呈現“泡沫”,並且還具有相當的發展空間。

xx年全縣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2.05億元,比上年增長19.8%。房地產開發投資佔全縣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達到5.17%,拉動全縣固定資產投資增長4.5個百分點;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8.7%,拉動全縣gdp增長1.2個百分點。房地產業已經逐步發展成為我縣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同時房地產業為地方政府開闢了財源,每年對地方財政收入的貢獻率超過了6%。拉動了社會總體消費的增長。xx年,房地產銷售收入1.3億元,按拉動消費係數1.4計算,拉動其他消費額1.82億元,兩項累計達到3.12億元。同時為社會增加就業崗位5000餘個。

(二)房地產市場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1、住房供應結構不夠合理。中高檔住房供應量過大,中低價位的普通商品房供應偏少。90平方米左右的普通商品房供應量不足三成,嚴重供不應求。由於近年來我縣商品房價格上漲較快,而居民的實際收入增幅遠趕不上房價的漲幅,廣大低收入群體只能望樓興嘆,希望能多推出經濟適用房以及小戶型樓房,以滿足部分弱勢群體的購房需求。

2、房地產市場監管力度不夠。房地產市場資訊系統,包括商品房預售和銷售、二手房轉讓、房屋權屬登記、房屋租賃備案、開發專案立項、土地出讓、開發經營許可、規劃許可、建設許可、開發建設條件與施工許可、房地產信貸等。房地產業涉及的十多個稅種,由國稅、地稅、財政分別徵收,計稅方式複雜,徵管難度大。建立房地產資訊系統,一是能夠很好地解決開發企業與購房者、管理者資訊不對稱的狀況,增加透明度,為政府和有關部門實行監測市場執行的動態變化提供依據,有利於調控市場,規範交易行為,實現房地產市場監督科學化;二是以房地產交易中心為平臺,以房地產資訊為依託,實現資訊共享,通過部門配合、環節控制,推動房地產稅收徵管精細化管理,達到“先繳稅、後辦證”的要求,以促進稅收徵管科學化。我縣的房地產資訊系統還沒有建立,相關部門資訊溝通、資源共享的機制尚未形成,不利於及時便捷地對市場進行監測分析,同時也造出市場資訊不對稱、透明度不高,不利於合理引導房地產投資和消費。

3、城鄉房屋權屬登記管理工作需要加強。由於房產管理體制不理順,導致產權、產籍多頭管理,市、縣、鄉鎮房產分治。按照建設部建房(1997)173號文和省建設廳魯建房發(1997)239號文《關於製作頒發全國統一房屋權屬證書的通知》要求,一個縣只能有一個發證機關,並且所頒發的房產證必須是經建設部備案、由北京印鈔廠統一印製。縣城規劃區外的各鄉鎮、村街房產,特別是各鄉鎮駐地企業,因無法辦理全國統一的房產證,所以不能辦理房產抵押貸款、過戶等手續,不利於企業和社會經濟的發展。這不僅造成了工作上的扯皮,損害了群眾利益,還造成了國家稅費的流失。

4、部分開發商重視商品房建設,輕視配套設施建設的思想還很嚴重。相當專案配套設施水平低,配套不完善,開發專案整體功能差,造成消費者使用不方便,也給社會帶來一些隱患。如綠地、公廁、幼兒園、超市、健身場、物業用房等這些基礎配套設施多數小區沒有或根本達不到設計要求。

5、違規開發的歷史遺留問題有待解決。以前舊村改造和部分企事業單位自建房過程中,除還建本村居民和本單位職工住房外,還對外銷售了許多手續不完備的房屋,駐城村街中也有個別住戶在建房過程中少批多建,並將多建的住房違規出售,這些違規開發行為造成了房地產稅費流失和不公平的市場競爭,對商品房市場帶來很大沖擊;也導致大量的房屋因手續不完備而不能確權和上市交易流通,影響了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和社會的穩定。

二、關於規範發展我縣房地產市場的幾點建議

1、引導普通商品房建設,推行安居工程(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調整住房供應結構。經濟適用住房是指土地由國家劃撥,各種稅費減半徵收,出售價格實行政府定價,按保本微利原則確定,主要面向社會上的中低收入家庭出售,是具有保障性質的政策性商品住房。我縣目前為止未開發經濟適用住房。xx年11月,由縣房管局牽頭,統計局、民政局等6部門參與組織了一次低保家庭住房狀況調查。結果顯示,我縣低保家庭戶主屬“三無”、下崗、失業人員的約佔97%,低保家庭無房戶約為三分之一,有住房的使用者,平均建築面積小於45平方米的約佔二分之一,且大多住房設施不全。所以,實施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工程是廣大中低收入者的迫切需求,是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另國辦發【xx】37號檔案已經要求,自xx年6月 1日起,凡新審批、新開工的商品住房建設,套型建築面積在90平方米以下的住房(含經濟適用房)面積所佔比重,必須達到開發建設總面積的70%以上。

2、注重規劃,加快步伐,搞好城中村改造。城中村改造是加快我縣城市化程序的重要舉措。根據我縣的舊城情況,待開發的區域很多,前景是好的,因此加快舊城改建工作將是大勢所趨,勢在必行。要以建設“臨沂衛星城”為戰略目標,堅持新區開發和舊城改造相結合,正確處理經營城市和舊城改造的關係,繼續大力推進舊城區改造,力爭在未來五年內,縣城規劃區基本消除危陋棚戶區和“貧民窟”住房。嚴格控制企事業單位自建自用和零星插建性開發,改變過去那種區域性改造、見縫插針的做法,實施地段開發與周邊環境相協調的開發模式,對影響城市道路景觀的危舊平房進行大面積拆遷。按照經濟效益、環境效益、社會效益相統一的原則,實行統一規劃,合理佈局,綜合開發,配套建設。堅持成區連片開發,開發一片,配套一片,完善一片,寧缺勿濫。建議縣政府成立舊城改造領導小組,領導小組由縣政府分管領導負責,縣房地產管理局、縣計劃局、縣建設局、縣國土資源局、縣物價局、臨沭鎮政府等單位負責人為成員。舊城改造專案實行掛牌公示制度。舊城改造拆遷安置補償費和承擔的城市市政公用設施建設費用可據實從該土地使用權出讓金中補償。要做好“模擬拆遷”:即先做被拆遷人的思想工作,處理解決好拆遷工作中的相關問題,後釋出拆遷公告,最後簽訂拆遷協議,

3、嚴格控制機關企事單位自建住房。為滿足職工住房需求,通過市場改善住房條件,臨沭縣人民政府下發的沭政發[1999]43號文中規定:“從1999年1月1日起,停止單位自行建設住房,需要住房的統一到縣政府的住宅小區購買。”魯政發[xx]22號檔案中再一次規定:“從意見下發之日起(xx、3、22),各級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一律停止單位建房,鼓勵機關、企事業單位職工投資置業,通過市場改善住房條件。”最近建設部、監察部、國土資源部聯合下發的建住房[xx]196號《關於制止違規集資合作建房的通知》再次強調, “自本通知下發之日起,一律停止審批黨政機關集資合作建房專案。嚴禁黨政機關利用職權或其影響,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搞集資合作建房,超標準為本單位職工牟取住房利益。”因此,機關單位住房改造要走法制化、正規化軌道。要樹立“要住房,找市場”的觀念,杜絕新的住房實物分配和“委託代建”、“定向開發”等變相福利分房的現象。

4、加強農村房屋權屬登記工作,建立城鄉一體的房屋權屬登記和檔案管理制度。禁止其他部門發放不具法律效力的房產證,以維護正常的房地產市場秩序。

5、提升產業的整體水平和實力。行業內要樹立現代的房地產經營理念,整體提升我縣房地產企業的綜合實力和水平,這是促進我縣房地產業快速健康發展的根本所在。一是要注重鑄造房地產企業的“航空母艦”。要通過重組、兼併、控股、引外靠優等方式,儘快建立能對中小企業有帶動作用“航母”型企業,提高企業整體素質,增強生存與發展能力,提升綜合競爭力。二是注重打造品牌。房地產企業要儘快適應市場需求變化,實施精品帶動戰略,提高信譽,建立品牌,擴大市場;三是要注重物業管理,充分利用房地產開發與物業管理的“情侶效應”,實現房地產開發與物業管理互促互動。四是要注重企業誠信和經濟倫理。倡導房地產開發商要建起企業誠信檔案,樹立起經濟倫理觀念,在發展中講究文化底蘊、道德因素、科技含量、綠色生態,儘可能地為消費者提供舒適、健康、優美、潔淨、安全、方便和環保等各方面優良的產品。

6、各部門加強協調溝通,做好拆遷工作。近年來,城市房屋拆遷成為社會的熱點難點問題。雖然城市拆遷工作是一項關係到加快發展經濟、造福於民的好事,但在實際工作中,由於牽扯到各個方面的利害關係,特別是拆遷人、被拆遷人的經濟利益問題,拆遷工作變得十分複雜,並出現了一些新問題,新情況。如我局在整理拆遷檔案工作中發現,有的房產已拆除,但未到我局辦理拆遷登出或變更登記等相關手續,導致一宗土地出現兩套房產證,權屬上容易產生糾紛,不利於房產檔案的管理,至使有關問題難以及時妥善解決。根據國務院和山東省《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的規定,計劃、規劃、土地等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協同做好城市房屋拆遷管理工作,使上述問題得以妥善解決。

7、加快房地產交易大廳建設,強化市場監管。我局在已建成房地產交易中心的基礎上,決定整改再進步,效率再提高,建立真正意義上的“一站式”服務大廳,每科室都有一名工作人員進駐大廳,群眾進一個門,領一份表,就可辦妥所有手續。同時,在交易大廳門口還有各開發公司簡介、年度開發量、樓盤介紹、聯絡電話等宣傳圖板,形成了一個“房產小超市”,既方便了人民群眾,又宣傳了開發公司,可謂一舉雙得。目前這一工作正在緊張有序的進行之中。

房地產市場調查報告房地產市場調查報告範文(3) | 返回目錄

關注民生,讓百姓實現“住有所居”的目標,是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之一,也是政協組織關心的重要議題。為了深入瞭解榆林房地產市場起伏較大的原因,促進榆林房產業的健康有序發展,按照XX年榆林市政協總體工作安排,環資委就金融危機對我市房地產業的影響,向榆陽、神木、府谷等7個房地產市場較為完善的縣區和市發改、房產、統計等8個相關

部門及規模較大的房地產企業徵集相關資料,並在榆林城區進行了實地視察。為了切實搞好這次視察活動,視察前組織部分委員及相關部門負責同志召開座談會,就視察路線、房產企業的確定、視察內容以及視察方法廣泛徵求意見。視察結束後,又召集榆林城區有代表性的房地產企業召開專題座談會,認真聽取他們的意見建議。現就有關榆林市房地產市場視察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隨著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市住房建設基本形成了以商品房為主、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為輔“三位一體”的住房供應體系,基本解決了不同層次住房困難家庭的住房問題,居住條件得到了很大改善,房地產市場進一步得到完善。

XX年至XX年10月份,全市共建成商品房面積210.6萬㎡,完成銷售面積136.8萬㎡,空置面積74.0萬㎡,空置率為35.2%,其中XX年1-10月份全市建成商品房面積49.1萬㎡,銷售27.2萬㎡。

XX年榆林市區商品房均價1646元/㎡,XX年漲至2300元/㎡,XX年更是漲至高層4000元/㎡、多層3000元/㎡,XX年1-10月份,高層3900-4100元/㎡、多層3000-3200元/㎡。儘管XX年下半年以來成交量下降明顯,但房價仍未下降且略有上升,這主要是受建材價格、心理預期等諸多因素的影響。XX年特別是二、三季度以來,榆林城區樓市發生強勢反彈,從低迷逐步走向火熱,5-10月份剛性需求促成成交量大幅反彈,房價平穩上揚。

經濟適用住房也是影響榆林房地產市場的重要因素。XX年--XX年全市累計完成經濟適用房85.1萬㎡,其中XX年完成22萬㎡;XX年完成18.1萬㎡,同比下降17.7%;XX年完成45萬㎡,同比增加了148.6%,安置住房困難戶8510戶。目前在建經濟適用住房23萬㎡,小高層均價2300元/㎡,多層均價約1800元/㎡,在房產市場佔有較大份額。

廉租房建設起步較晚。在實物配租方面,榆、神、府等7個縣區申報了建築面積7.7萬㎡(1540套),總投資1.17億元,其中榆陽區等5個縣區已開工4.25萬㎡、850套。

二、我市房地產市場的主要表現及原因分析

1、房價起伏較大,樓市回暖較快。榆林房地產市場起步較晚,撤地改市特別是XX年以後逐步發展壯大,多以本土企業為主,一些經營思路、開發模式、營銷策略、管理經驗、廣告宣傳、市場定位、經濟實力等方面較好的企業脫穎而出,消費者對撤地改市後房價漲幅的心理預期,加之中國巨集觀經濟利好的影響,榆林的房地產市場迎來了快速發展的階段。同時在“買漲不買跌”消費心理的作用下,在某些大樓盤開盤時甚至出現了排隊買房的現象,各種因素導致榆林特別是榆林市區的房價起伏較大(見圖2),充分暴露了房地產市場的不健全和不完善。金融危機以來,榆林的房地產市場也受到了較大程度的影響,XX年全市共建商品住房空置面積按主體竣工口徑計算約47.5萬㎡,空置率約為63%,交易量大幅下降,開發量明顯下滑。XX年全市房地產上市交易面積67.6萬㎡,交易額17.9億元,交易面積較上年下降近40%,開發量下降10%,到XX年第一季度,更是跌到了低谷,下降了63.1%。7縣區XX年第一季度較去年第四季度下降了61%,到了第二、三季度強勢反彈,7縣區分別比上季度增長了54.8%、56.3%,促成今年二、三季度榆林房地產市場快速回暖主要源自兩大動力:一是去年一度低迷的樓市積壓了的購房需求在今年上半年集中釋放;二是救市政策效果顯現。上半年為防範通貨緊縮,保持經濟增長,穩定巨集觀經濟形勢,國家出臺了不少扶持政策,增強了消費者的購房積極性。同時,相對寬鬆的信貸政策明顯促進了房地產商的開發熱情,進而引燃了XX年三季度樓市的大爆發。同時,銀行信貸支援也是助推房價快速回升的主要原因之一。截止6月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已達1092億元,居全省第二,較年初增加206億元,較年初增加137億元,增長29.35%,同比多增76億元,增量已相當於XX年全年的181.75%,增幅分別高於全國、全省4.93個和1.35個百分點。6月末,全市金融機構個人消費貸款餘額為67億元,較年初新增4億元,其中,6月當月個人中長期消費貸款新增4.15億元。金融機構為積極配合國家啟動和鼓勵消費各項政策措施的貫徹落實,創新金融服務品種,增加了對居民消費的信貸投入,有力地推動了榆林房地產市場較快回暖。

2、區域發展不平衡,南北差異較大。由於我市經濟南北差異較大,作為支柱產業之一的房產業也存在明顯的不平衡性。目前我市僅有榆、神、府、定、靖、橫等北部6縣區有規模較大的房產市場,綏、米、子等南部

6縣區房產市場正處於起步發展階段。同時,房價也存在較大差異。如作為全國百強縣之一的神木縣XX年-XX年全縣共建成商品房面積60萬㎡,房價高峰時一些地理位置優越的房價達到5400元以上,南部縣區的房價則普遍較低,基本和我市的人均收入水平相一致。

3、投資型購房減少,消費者趨於理性。XX年以來,受諸多因素的影響,特別是房價的過快增長,導致很大一部分購房者把購房作為一個投資專案,助推了房價的強勢上漲。但從XX年第三季度以來,受金融危機影響,榆林的房地產市場出現了持續低迷,投資型購房客戶明顯減少,一些潛在的購房者也在持幣觀望。一部分經濟基礎好且在榆林房產投資中受益的人則到西安、北京等周邊的一線、二線城市購房。消費者購房逐步趨於理性,房地產市場更是一種剛性需求在推動,泡沫成份在逐步減少,榆林的房地產市場正在逐步走向規範,走向成熟。

4、土地價格大幅上升,土地開發成本提高。土地供應和土地儲備是房地產企業進行房產開發的前提和先決條件。榆林城區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招拍掛工作從XX年起實施,隨著土地管理政策的嚴格化及供地方式的規範化,土地使用權供應方式逐步走上規範化軌道,土地使用權供應也將由經營性用地招標掛逐步完善到工業用地的招拍掛,工業用地出讓最低價和土地使用權的有償使用制度,土地價格隨著榆林經濟的快速發展而水漲船高。房地產企業對土地需求比較旺盛,其土地價格逐步抬高,開發成本大幅上升(見表4):

XX年以前,榆林城區土地價格畝均價為57.43萬元,而XX—XX每畝均價為207.4萬元,XX年畝均價94.1萬元,基本與XX年以前持平,土地價格的變化正與榆林城區的房價基本吻合。據調查,XX年上半年榆林城區房地產企業未參與土地競拍活動,現在建和銷售的商品房,是以前的儲備土地。XX年金融危機以來,房地產企業均未冒然購地,他們對這場金融危機的影響程度、持續時間、巨集觀調控政策變化、房價走勢等不確定因素難以作出準確科學判斷,土地購買熱情不高,對土地價格的心理預期不是很樂觀,導致土地需求銳減,土地價格明顯回落。同時土地購置費用上漲,土地開發成本大幅提高。榆林市房地產開發企業的土地購置費用,從XX到XX年呈現先高後低的趨勢,從高速增長到大幅回落。XX年至XX年,榆林市房地產市場持續火爆,土地購置費用快速增長,增速達到1.7倍;之後受市場影響,房地產投資熱情減弱,使得XX年至XX年土地購置費用有較大幅度下降,同比下降41%。依據榆林市商品房屋銷售額和銷售面積計算出來的平均銷售價格(現價),從XX年的2050元/㎡上升到XX年的2394元/㎡,上漲了344元/㎡,漲幅達17%。從巨集觀政策調控的層面上來看,土地嚴控、銀根緊縮、所得稅預徵都對開發商造成一定的壓力。總體來講當前支撐房價上漲有三大因素:一是隨著居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升,居民住房以舊換新、以小換大,住房的更新換代成為時尚。與此同時,XX年股市持續低迷,存款利率較低,房地產市場恰恰成為投資者保值增值的重要渠道之一。因此,經濟發展與消費增長是支撐房價增長的重要因素。二是從房地產企業的角度上看,隨著近幾年以來的土地儲備和“招(標)、拍(賣)、掛(牌)”制度的實施,增加了土地出讓的透明度,增大了土地獲取價格,從而直接推動了房地產成本的上漲。三是受拆遷成本加大、建築材料價格上漲和工人工資水平上升等因素的影響,增加了房地產投資成本。消費需求的改變使商品房的配套設施建設不斷完善,也增加了商品房建設成本,促漲了房價。土地開發投資是房地產開發的前期準備,是將“生地”變為“熟地”資金的投入,進行土地平整等“七通一平”的過程。從XX年—XX年,每平方米土地開發成本由263元上升到794元,增加了531元。

5、房地產資金來源借貸比重增加,自籌資金比重減少。XX年榆林市房地產開發企業的本年度資金來源中,國內貸款佔到17%,到XX年上升到33%;企業自籌和其他資金來源的比重分別由51%、32%下降到XX年的42%和25%。在省內其他地區房地產公司貸款大幅減少的情況下,我市房地產資金來源中的國內貸款穩中有升,也是我市支援房地產市場良性發展政策的具體體現。XX年國內貸款達到48%,企業自籌和其他資金來源分別佔到27%、25%

企業自籌資金和以定金及預收款為主的其他資金來源下降,反映了房地產投資者和大多購房者處於觀望狀態,人心的穩定及市場信心的重建都需要時間,目前房屋銷售仍處於調整期。

面對金融危機的嚴重影響,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沉著應對,制定了有針對性的政策和措施,對全市工業經濟執行實施政府幹預,在有效地遏制了工業經濟持續下滑的勢頭,加之中省巨集觀政策的相繼出臺和“保穩定、保民生、保發展”目標的實施,榆林的房產企業逐步走出低谷,從第二季度開始,榆林的房地產受國家調控政策的推動,投資者信心顯著增強,銷售額明顯增加,房地產業可以說率先從金融危機的陰影中走了出來,對榆林經濟的平穩快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三、我市房地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支柱地位和作用

1、房地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1998年廢除福利分房、實行住房商品化改革以來,我市房地產業進入持續穩定發展期,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不斷增大。從1998年到XX年,房地產行業年均增長24%,高於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1998年到XX年,扣除土地購置費後的房地產開發投資對gdp增長的直接貢獻率從不到1%上升到2.5%。由房地產開發投資到引致的相關產業經濟增加值,可視為對經濟增長的間接貢獻率,1998年到XX年榆林市房地產業開發投資對gdp增長的間接貢獻率從3%上升到10%。

2、房地產對投資增長的貢獻。對經濟增長貢獻40%是城鎮固定資產投資,房地產開發投資對固定資產投資總額貢獻比重很大:

3、房地產業對消費增長的貢獻。XX年以來房地產銷售額4年平均佔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8.41%,是佔消費份額最大的行業。在全球金融危機仍未見底、經濟未完全復甦的情況下,擴大內需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擴大房地產的投資和住宅銷售是擴大內需不可替代的重要選擇(見表7):

房地產市場調查報告